综合实践课程的“实”与“践”

时间:2022-08-24 01:20:38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与“践”

【摘要】 本文论述了“实”、“践”、“放”是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重点。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04-01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从“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出发去思考,我们认为,落实综合实践课程重点应该做好“实”和“践”,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解读。另外,在实和践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一个“放”字,“放”即“放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1 抓住一个“实”字

1.1 工作要扎实

1.1.1 落实课程,思想先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我们的领导团队就给与了高度重视,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期组织活动,开展课程研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个寒暑假,综合实践任课教师每人都要制定一份“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为开学的课题研究做准备。

1.1.2 确定校级课题做引领。2005年开学后在综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教研组成员一起对已经形成的9份方案进行了评议与修改,最终确定了三份方案。分别是,与学校“和美”文化相融合的《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茶道》,与学校传统运动项目相传承的《漫天花羽——毽子》,与学校周边环境相链接的《商情无限——胶州商城研究》三个课题,并把这三个课题作为学校的必修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校有据可查,使综合实践课更好的得到落实。二是,让教师有本可依,熟悉实践研究的方法。三是,让学生有法可循,引导学生走入综合实践的大门。

1.1.3 教研活动,助推教师成长。在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活动课题和经验交流为主题的专题教研,如:“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主题教研,《茶道》活动课题研究回报。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开展,推动了老师的快速成长。

1.2 研究要真实

刚开始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老师们存在着许多困惑,更主要的是:思想上不重视,业务上不熟悉,行为上不支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骨干培养开始,选定人员后教导处跟踪指导抓落实。在机会成熟之后,举行校级研究课,进行经验的交流、推广,请专家指导。经过三个半月的煎熬,也可以说是痛苦的坚持,每个班级完成了第一份活动课题的研究。结题的时候看着一份份研究报告,老师们的心境开始敞亮起来。一个从来写不了200字作文的学生竟然条理清晰的完成了一份详实的报告。事情总是这样,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当我们品味成果的时候却有着无尽的甘甜。

2 落实一个“践”字

2.1 制度先行,保证实践

在我校,每个研究课题完成后,都要经过验收、审核,每学期评选最优方案,将结果作为老师工作量化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励老师的教学实践。在学生中评选“实践之星”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课题选择,易于实践

我们选择的课题以“易于实践”为出发点,如:四年级的研究课题《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研究的是学校门前的一条小溪的污染问题,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污染的危害,探寻污染的根源,寻求整治的方法,呼吁社会的关注,体验成果的乐趣。

2011年10月8日我们学校再次搬迁,为了保证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光靠要求是枉然的。我们另辟蹊径,设计了“开学第一课,自主探究--认识新校”实践活动。从早晨7点多学生进入校园,在《探究指导》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学校的布局,寻找自己的班级。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一课,我们尊重了孩子的兴趣,给了他们空间,他们就会给出完美的答卷。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欢笑声洋溢在整个校园。上午八点,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教学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3 创造条件,落实实践

为了学生研究学习茶艺方便,学校专门购买了四套精品茶具,并建立了茶艺馆,学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进行实践。在清雅的环境中,凝心静气,学习茶艺表演,休养性情,心灵得到洗礼。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文化的浸润,儒雅之气,自然天成。这正是我们学校“和美”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指导纲要》中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3 把握一个“放”字

3.1 思路要放开

曾经有位老师找我诉苦,问研究什么课题好(三个校级课题,不足以支撑全部的课时)。我想了想,说了两点,1、最基本的东西:衣食住行。2、我们学校足球很棒,孩子们很喜欢,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我们要放开思路,从身边发现,贴近生活;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课题,这更体现了综合实践的开放性。

3.2 行动要放手

实践的主人是学生,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观众,能为他们精彩表现鼓掌,也会为他们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甚至于另类的做法,大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哪怕错了,哪怕走了弯路。毕竟,实践的过程最重要。

3.3 收放要有度

收是为了更好的放。

(1)对教师而言,我们确定的三个校级必修课题是“收”。通过这个“收”,掌控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让教师和学生从中掌握方法,找到路径。各班自定2到3个小课题是“放”。让学生从兴趣出发,给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班级的自定课题有“给消费者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次性用品研究”、“周边环境研究”等,都很成功。

(2)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是“收”,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放”。“收”要有法,“放”要开阔。教师确定课题是“收”,学生自由探究课题是“放”,收放自如。综合实践课型不同,收放的度也就不同。就这一点来讲,我认为开题课应该更多的体现“收”,为后面学生分组研究的“放”做好铺垫。“收”得好,才能“放”得开;而活动课体现的更多的是放,只有放得开,才会有收获,才会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体验。

上一篇:中学生物复习课的构建初探 下一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