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时间:2022-08-24 12:45:42

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摘要] 目前职业指导存在着效果不显著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即职业指导的效力不足。应该通过更新职业发展理念、提升职业指导的多元化水平、结合专业化教学过程,构建职业化职业指导队伍,搭建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以及整合校友资源咨询来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以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指导;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78?03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模式的调整,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分配体制过渡为双轨制,即高校毕业生由学校推荐,然后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主选择的为主,现在转变为学生自主择业。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毕业生的数量逐渐递增,每年600多万的毕业生需要通过自主择业找到工作。“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够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社会予以指导和帮助。”[1]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2]。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而言,职业指导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通过职业指导促使求职者掌握职业生涯设计能力、择业能力、培育专业知识技能、帮助求职者将择业心理与行为合理化。即:增加对自我的了解以及对工作世界的了解。这一阶段的高校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三个:偏好的固定化、选择的明确化以及选择的实施。学生的两种态度(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以及对职业探索的态度)和两种能力(信息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会影响职业探索任务的实现[3]。

我国的职业指导一般称为就业指导,主要目的是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政策性与技巧方面的指导,与国外相对成熟的职业指导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指导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职业指导基本停留在提升毕业生的择业技巧这个方面,深层次的目标还无法实现,可以说我国的职业指导效果不显著和效率低下,即我国的职业指导的有效性不足。如何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是当前须切实研讨的问题。

一、目前职业指导的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职业指导的有效性的发挥,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职业指导的服务部门提供的就业服务的专业性不足;其次是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 即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最后是职业指导所提供的服务与求职者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就业率低下的原因,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指导的供给方――职业机构方面

第一,以“就业指导”为核心的职业指导理念限制了职业指导的发展。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求职者学会职业设计、掌握职业选择的能力,实现人职匹配,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而言,职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生的各个阶段,包括从招生环节直至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的追踪调研。目前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基本停留在毕业生离校前的一段时间,主要是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引导、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顾友斌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4%的学生觉得学校是“长期进行就业指导”;另有56.9%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15.8%的学生觉得学校是“定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也有7.9%的学生觉得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4]。

第二,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的

职业咨询师队伍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职业指导的人员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校级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配备比例比较低,一般高校师生比为1:500,我校本科生的规模近万人,但是校级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仅为3名,这样的人员配备应付就业方面的日常工作已经属超负荷运转了。院级的职业指导依靠的是承担着繁重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亦无法完成个性化、深入化的职业指导工作,目前学校加大对辅导员职业指导培训与资格认定的力度,提升了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因为职业指导尚没有实现专职化,严重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导致职业指导效率低下。

第三,职业指导的大一统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目前的职业指导于高校而言,最主要的功能是提升学校的就业率,高校的职业指导活动基本停留在职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这种大一统的方式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达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导致的后果是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的供给无法满足大学生职业指导方面需求。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班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需求,因而大学生对于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

2.职业指导的需求方――求职者方面

第一,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确。大部分求职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求职择业的重要意义。萨柏认为,一些年轻人对职业选择准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不关心他们即将面临的职业选择问题[5]。很多毕业生直到毕业前夕仍然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笔者对仙林大学城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期望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程度较低。有明确职业目标的人数占30%;对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只有16.7%的人很了解。在应聘前,是否对应聘单位有事前了解,其中对应聘单位没有了解的占27.8%,近三成的学生在应聘前不了解所应聘的单位[6]。

第二,求职者择业过程中缺乏职业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职业指导的目标是激发求职者探索自己与职业世界的兴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并通过自我探索实现人职匹配,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大部分求职者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的兴趣,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弱,理想职业选择不是建立在通过对自己和职业世界理性的分析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社会评价的基础之上,例如:在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而不论自身是否适合某个岗位,也不论自己是否喜欢某个岗位。

3.职业指导机构与求职者的沟通方面

第一,职业指导机构缺乏对求职者个人职业需求的及时、有效、个性化的反馈,导致职业指导机构与求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职业指导机构的就业信息立足于学校主流的专业,用人单位一般也是根据学校的主流专业来开展校园宣讲会,比如笔者所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宣讲会的以医药行业为主,这样的宣讲会对很多不愿意从事医药行业的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因此,职业指导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更愿意将从职业指导机构以外的其他方面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

就业信息对学生成功就业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一般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就业信息,通过上述关于经管类大学生期望的调查发现,经管类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以网络咨询为主,其次是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和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低于前两者(见表1)。

第二,就业指导机构缺乏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步入职场的校友是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资源,通过对他们的追踪调研可以了解其职业适应性,并通过调查研究,为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指明方向,但在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对毕业生跟踪调研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比较欠缺的,这必然会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二、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的方法

职业指导工作对提升求职者的求职成功率、职业满意率,对提升学校的声誉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都开展起来,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不高,大大降低了职业指导的成果,因此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咨询服务

职业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等方法,协助当事人更好地解决在选择职业、安置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8]。职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通过咨询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意识与能力。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通过职业咨询,不仅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能力,通过职业选择促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职业咨询在高校的各种职业指导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大职业咨询的力度应是各高校今后改进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2.开展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满足个性化职业需求

目前,学校的就业工作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专业的帮助与支持,不利于院系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降低了学生对职业指导评价的满意度。职业指导工作应以激发求职者的潜能,促使求职者自身的发展与提升,最终到达自我实现。因而,职业指导应针对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和个体性,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专业化的服务。职业指导人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能力情况、社交情况和个性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3.与专业相结合,提升职业指导的专业性

大学教育的特色就是专业化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更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以专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过程,将职业指导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前景,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的状况和要求,以及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特点。

4.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尽早树立职业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务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外活动与实践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帮助其尽早树立职业目标,并为完成就业目标做好各项准备。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典型人物引领等,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心理咨询、量表测评、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探索职业兴趣、形成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与准备,提升就业的理性化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学生弄清“自己希望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所希望的与自己能够做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提升?”

5.建立一支高效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职业指导队伍

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有效职业指导的关键一步。每一所高校只有建立起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专职教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亟须进行职业指导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使职业指导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型转变,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同时要让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抽离出来,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必将大大提高职业的效力。

6.搭建便捷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

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对毕业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该积极搜索适合学校特色的就业信息,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及时的就业信息,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的职业需求;同时,搭建便捷的校企交流平台,降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成本,提高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137.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2005.

[3] 曹金华,曹爱华.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6(1):78.

[4] 顾友斌.高等院校职业指导有效性研究――以南通高校为分析对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曹金华,曹爱华.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6(1):77.

[6] 魏翠妮,汪元平,刘丽娟.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四所高校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45.

[7] 魏翠妮,汪元平,刘丽娟.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四所高校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45.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2005.

上一篇:创业能力培养: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 下一篇:追寻语文教学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