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24 12:44:01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这就更加加剧了对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由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来进行探究,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字:风景园林 实践教学体系 问题 构建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我国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它对于加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当合理配置和结合,在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可以起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而风景园林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不仅要具备扎实和广阔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国一些高校近年来针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并且也陆续都有一些高校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实践体系,但是,如何培养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高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一、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已经设置了风景园林专业的各大院校的研究和分析得知,目前各高校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其课程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实践课程体系不健全,这极大制约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存在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教学计划将关注点过多放在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往往就会出现实践环节内容和手段方面的单一性问题,课程设置具有盲目性,最终造成了学生实践时间少,不能与实际操作和应用紧密结合,更不要说在实践中创新。由此,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也常常会采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没有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师生互动中,也没有积极调动起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可谓是“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直接影响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网络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既需要传统教学资源,又需要新型的网络资源,尤其是后者,它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虽然各高校通过采用各种制度或是措施来积极鼓励和激发专业教师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但是,风景园林专业对于开放式网络教学体系还是很缺乏的,无法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网络资源的缺乏不需要校园资料室及网络的大力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新期刊、资料及网络知识和信息中,以便更多去了解世界各国最新动态好信息。

第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经费紧张的问题。想要大力开展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就必须要增加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实训基地以及相关配套的各项保障,这就使得人才培养成本得以增加。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诸如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或是对于实践性教学硬件的投入都不足,这就极大影响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对于存在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积极开展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和关键。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完善与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想要实现完善与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需要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入手,着重于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是完善与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不同的学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其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要业立足本学校和本专业,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并结合本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来突出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以重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并结合实践人才的培养。为此,要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就有实际情况的多层次实践性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培养学生感性认知理性以及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公共实践和各类实习的结合、主干课程与毕业设计以及课外第二课堂的结合,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融合和共同发展,这将有助于推动和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还可以积极探索新型的合作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具有主动参与性的互动性活动并进行产学研互动和实验创新模式的集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的完整构建,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发挥作用。

第二,统筹与完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即: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实际应用的培养,统筹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探索和创建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同阶段的合理安排和设置,将实践环节内容扩大化,可以包括专业认知实践阶段、专业综合实践阶段、专业顶岗与毕业实习阶段,逐步构建与不断完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为此,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可以在专业认知实践阶段环节设置有关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美术与测量实习、测量实习、生产与实践实习;而在专业综合实践阶段就可以专门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其从感观认知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与掌握,因此,在这个环节,可以进行有关理论课的课内实践环节的设置;到了专业顶岗与毕业实习阶段,就可以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应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设置《美术》、《园林设计初步》、《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课程并进行相应的实践设计或是顶岗实习设计等。此外,有关生产实习的活动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和其它相关单位,内容要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相关,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相应地,教师可以将该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涉及生产实践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内容有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形式上可以采用“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通过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训练,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探索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想要取得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目标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它们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对以往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改革,改变这种单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或是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师授课,更具有教学直观性和表现力;还可以进行诸如合作式教学方法和小组式教学方法来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努力摸索并应用以“研究性与引导式学习”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来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性教学活动。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又要激发所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提问、启发式与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师生互动和沟通。注重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通过实践性活动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植物园、苗圃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对诸如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现场布置、地形测绘、土石方工程、园林等施工技术问题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各类型绿地的调查分析来体会不同类型绿地设计原则、方法的真正应用或是各类景点设施布局的全面了解,最终以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及测量图纸来衡量他们的实践性活动的成果。

第四,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开放式创新的训练平台。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开放式创新的训练平台是进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即:(1)加强风景园林专业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建立风景园林专业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学、互教”的多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实践条件。以校外合作的形式来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生产实部分在这些实习基地得以完成和实践。当然,通过实施“项目”教学,进行实战训练,建立科学灵活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这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并通过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模式与“基地式合作”教育模式,极大延伸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课堂。(2)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活动的实验室建设工作,为此,就需要从加大实验室常规工作和实验教学的检查和监控入手,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使之成为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诸如建筑设计模型、植物学等实验室等来满足学生们的实践学习需求和实践实习需求。(3)积极开展有关风景园林的精品课程教学,同时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来共享这些精品课程教学,这样说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还可以积极指导大学生进行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的研究和操作,构建“学生主体、创新导向和开放管理”的创新实验模式,从而推动的自主创新长效机制的建立。(4)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这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考核以及综合技能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实践性实习基地的作用,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与实习基地考核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坚持学生实践的严格考核,这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书,明确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制度等。

总之,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不仅仅是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完善,还需要从诸如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目标。为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统筹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等是进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一定要结合本学校本专业的特点和特色来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春华,李宏彬。园林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

[2] 贺坤。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 梁娟。基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7)。

[4] 闫慧。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7)。

上一篇:浅析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原则及优化设计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