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实际凸显应用功能

时间:2022-08-23 11:29:31

贴近学生实际凸显应用功能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 中职学生要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更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因此,本节课无论是情境创设,公式的探究,还是对公式的应用,无不渗透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挫折教育乃至科学精神的教育,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

关键词:学生实际,情境创设,公式探究,公式应用

1 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等非智力因素来增强教学效果而营造的情绪氛围.但如何设计问题情境,才能使数学知识的发生及形成更为自然,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征?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切入点.笔者之所以没有采用《棋盘上的麦粒》这一故事来引入,是因为该情境通过数学史料, 虽然可以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但它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支撑. 笔者以最近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海啸引起核泄漏,导致中国境内许多地区引发抢购食盐的风潮为背景,创设一个悬念式的实例情境.在情境暗示作用下,学生不但情不自禁地参与情境中的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而且促使他们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些知识易于保持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另外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而当学生跃跃欲试要求这个数列的和的时候,课题引入水到渠成.

2 公式推导

中职数学大纲中指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计算工具和数表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职业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最简单,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笔者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剖析,逐步引导学生借助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思想方法,类比寻求解决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研究和领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数字结论一般化.这一探索公式的过程,减少了理论推导和阐述,不仅比较符合职高高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接受水平,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还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构建,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3 公式应用

中职数学教育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公式推出后通过一系列不入窠臼、超出预期的形式,教学生学会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不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首先教师利用变式练习对公式直接应用,又通过对公式特征的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公式形式和本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加强对公式的认识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规范解题格式,提高运算能力. 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巧妙设计惊诧、疑问的思维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对错题的剖析,使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等顽症取得巩固的“疗效”.

接着,求出课堂开头提出的问题的值,应用“知三求二”的方法,深化公式本质,渗透方程思想.此时回答几天的同学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的思维情绪特高涨,将一个信息让180万人知道只需24分钟时间,其结果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

题3是以“市场经济”为切入点,虚拟问题情境,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学有兴趣.该题突出教育的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同时强调情境的生活化,力求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本质.

题4是储蓄中的零存整取问题,题5是中国古诗中的数学问题,目的是再让学生感受一下数学的奇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认识古代文明的数学成就,并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

4 结语

结果因过程而精彩,现象因方法而生动. 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才可有效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才能便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才能便于更多的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才能便于数学学习向数学活动转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克服学生因基础薄弱而带来的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重新确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结构梁加固的几种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