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纠错与母语负迁移语音问题解决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23 11:15:05

严格纠错与母语负迁移语音问题解决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谭惠文(1987-),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在方法上一直有分歧,主要在于是否严格纠正学生的发音。此文采用赵元任先生的“一失音成千古恨”的意义作为语音教学之本,讨论以严格要求学生发音准确的教学理念,培养其汉语语感。

关键词:对外汉语;母语语音负迁移;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重要性直接影响学习者之后所能达到的语言学习程度。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指出:“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为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重要部分,学习次序当然也应该按照这三部进行。发音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汉语也不例外,对外汉语教学在语音方面有其独有的难点,如轻声、声调、变调、声韵母。特别是声调,一直都是汉语学习者在语音方面的一个坎。汉语在语音上的这些难点使得不少学习者觉得汉语难甚至奇怪。就此,对外汉语教学者在语音教学法上产生了分歧。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从一开始严格要求学生,力求规范准确,严格纠错,用高要求高强度的练习让学生度过口腔肌肉适应期;另一派则认为,语言在于交流,学生的汉语发音可能达到交流的程度即可,将准确的发音教给学生,纠正明显的错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意识并改正自己的发音错误。

赵元任先生曾就汉语语音教学曾说过“一失音成千古恨”。这句话以夸张的手法总结了语音准确的重要性。为什么会成为“千古恨”?是因为一旦语音不准确,在日后的汉语学习中会出现种种困难,并且再难以纠正发音,最终不利于汉语学习者真正熟练地掌握汉语。

1.留学生实例

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当然在语音学习方面有其不同的难点。这里笔者对高级阶段的在华汉语学习者做了一个口头的调查。其中有以法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一名,泰语为母语的四名,波兰语为母语的一名,捷克语为母语的一名,英语为母语的两名。这些学习者的汉语已经达到流利的程度,但其语音都流露出各自母语所导致的问题。

四位泰国学习者的语音问题在于长短音。笔者所认识的泰国留学生都有其共同的语音特点,就是长短音问题,他们将泰语有的时而短促时而拉长的发音习惯带到了汉语学习中。例如:“我来自泰国”这句话,中国会趋于平缓地说出来,每一个字的韵母发音都应饱满,并且每一个音节的音长大致相同;但泰国同学则会说成:“我来自~泰^国~”(“~”表示声音拉长,“^”表示声音短促)。这当然是泰国同学母语负迁移造成的,举一个泰语的例子:泰语的你好,女性说,最后一个音是拉长的,男性则说读音基本一样,只是最后一个音的读音非常短促。

以法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自加拿大,他最大的问题来自声调。法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声韵母方面问题相对较小,因为汉语几个较难的声韵母,他们都能在母语中找到相似的音。如: 汉语拼音ü 法语词 fondue 中的 u 相似,声母r 与 法语词je中的j相似。那么剩下的难点则集中在了声调上。

波兰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声母z、c 、s的区分。尤其是z、c,同样的原因,受母语的影响,波兰语中z、c的发音相同如波兰语的“你好”:czestz.

捷克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声母sh和x的区分,j的正确发音和q和ch的区分。这些发音错误的原因也来自其母语。在捷克语中,没有汉语拼音x的发音,反而与sh相似的音用得非常广泛;在捷克语中,j的发音和汉语拼音yi相似,所以学习者总是把声母j读作yi. q和ch的区分和sh、x是一个道理。

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语音上的问题则比较突出:zh、ch、sh的准确发音,特别是ch和sh,r 对他们初学阶段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u和ü 的区分,sh和x的区分,还有声母q的准备发音对他们来说也是难点。

2.解决方案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强调针对性原则,就是要求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国别语音化教学。对于语音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教学者不可忽视学生母语的发音特点,找到影响他们出错的根源,然后一一通过不断的“练习―纠正―练习”来解决,正如元认知理论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习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所在和规律,自行练习,从而解决问题。这里笔者赞同“一失音成千古恨”的观点,语音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不打击学生学习势头的原则下,果断为学生纠错,然后加强练习,直到学生真正掌握这个发音。

语言学习者之所以不能发音准确,是因为其口腔肌肉还为适应目标语的元音辅音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并且还受到母语发音口腔肌肉惯性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并加强练习,锻炼口腔肌肉。

对于泰国留学生,纠正长短音问题比较棘手,因为必须时时注意,时时提醒,让学生被纠正而形成习惯,从而克服母语的长短音习惯给汉语发音带来的影响。因为在非情绪化的朗读中,汉语的语速平缓,音长大致相同且适中,泰国学习者克服发音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力的模仿。不断地模仿并需要有人及时纠正,逐渐在潜意识中形成语感。

就法语母语的学习者所出现的发音困难,及时提醒及纠正仍旧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可以在法语语调中找出和声调相似的部分来帮助其学习,比如汉语的阴平和法语的bonjour后半部分的语调很相似。声调系统的掌握更多是靠发音习惯与语言理解习惯,就如同唱歌,在学歌的时候如果没有把调唱准确,久而久之就很难改正,学汉语的声调就如同学歌曲,一开始必须抓好,才能让学习者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顺利。

至于波兰留学生以及捷克留学生的声母问题,侧重点则在于练习。以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将含有问题声母的字组成句子,然后让学生着重练习,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这是直接并着重训练其口腔肌肉。例如:对于波兰学生的z、c、s问题,直接让他们反复练习一个句子:“我早上在操场锻炼身体”,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发音为止。对于捷克学生的sh、x问题,直接让他们反复练习“西施心上和身上”这个句子,同样的道理训练口腔,直到可以自如调整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为止。

对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声调方面的教学较为方便,因为很容找到英语中相对的调(当然在英语中不是声调而是语调)。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声调方面相对的难点在于二声和四声,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二声就跟英语中的“what?”一个调,四声就跟“let’s go!”中的“go!”一个调。至于ch和sh的不准确,自然是英语中“ch”“sh”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早期一个学习阶段之后,通过练习,学习者很快就解决了。至于u和ü,则需要大量的练习,例如:反复练习“出去”一词。学生在分开读“出”和“去”的时候,问题并不大,但讲这两个字合起来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所以反复练习“出去”“祛除”两个词,直到掌握为止。

3.语音纠错的意义

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合起来才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掌握能力。可见,语感在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突破化石化阶段,从而真正掌握该语言。然而语感却是一个难以掌握的东西,因为它是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感是一个总的名称,它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赵元任先生曾强调语音的重要性,其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语感。因为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如果学习者的发音准确,则自然语感强烈,(上转第110页)

上一篇:试论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二语习得的话语分析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