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商到宜居的嬗变

时间:2022-08-23 10:57:53

乍暖还寒初春时,美丽的珠三角已是满眼的郁郁葱葱。一条条整饰一新的绿道,如经络般蜿蜒伸展,首尾相连、纵横交错、编织成网,仿佛为珠三角披上了一件绿色新衣。

曾领跑中国经济的广东,如今正引领着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在急速奔跑了30年后,广东人正放缓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享受慢生活的惬意。

畅通: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一条长达2372公里的省立绿道,仅用一年时间便全线贯通,它宛如一条环绕珠三角的绿丝带,串起了广东9个城市的200多处森林公园、海岸河堤、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徒步或骑车穿行于景致各异、风情各具的绿道,花香鸟语间,疲倦的身心在大自然的抚慰下得到彻底释放。

2010年1月,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30年前,广东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次他们的口号是:“改革开放看广东,宜居城乡还看广东。”

两年来,绿道网的建设有效改善了珠三角生态环境,促进了宜居城乡的建设,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幸福广东的生态、社会、经济、民生等综合效益正逐步凸显。

2010年11月15日,总理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时称赞,“这件事情办得好”。书记感慨:“从来没有哪个工程像绿道网这样受到老百姓的热捧。”林木声副省长说:“走上绿道,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幸福的味道。”

普通百姓则从日常生活的可喜变化中,切实感受到了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每天清晨,如何躲开拥堵的马路,快速抵达单位,是困扰都市上班族的难题。自从串联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名企绿道”建成开通后,每天上下班时间,上万名企业员工骑车穿行在绿道上,成了广州萝岗颇为壮观的一景。

绿道建成前,因父亲担心骑车危险,中山市三民学校的小学生文龙每天都要步行近1个小时上学。绿道建成后,机动车和自行车各行其道,马路和自行车道之间栽种着一排隔离树。文龙终于可以舒心地骑车去学校了。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崔振南说:“绿道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要将绿道建成安全之道,才能让人们从容地从‘四个轮子’上下来,踏上‘两个轮子’。”

目前,广州市的绿道已建成1066公里,沿线投入使用的99个驿站,均配置了休憩、补给设施,单车充气、手机充电、电脑上网,甚至长途电话都可“免费”。通过智能电子系统实现的“通租通还”,为市民用车提供了极大便利。如有会员卡,一辆自行车一天的租金仅需七毛钱。周到的服务、低廉的收费,激发了市民低碳出行的热情。据广州市可持续交通研究所调查,市民使用单车出行率上升了150%。

要想富,先修路。以往修公路更多地是要将本地产品运出去,而现在建绿道则是将城里游客引进来。

在广州市官洲绿道的小洲村驿站,具有岭南特色的仿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家环境脏乱的驾校。在说服村民将其改造为绿道驿站后,这里的水果特产销量大增,农家乐火爆,村民增收数百万元。

广州增城北部山区的小楼镇西境村,原是一个贫困村。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沿着绿道“回归自然”,这里迅速变身“生态旅游村”。村民赖锦霞说,她的农家乐菜馆曾经一个中午接待了来自深圳、香港5个旅游团的400多位客人。据广州增城市副市长邬卫东介绍,绿道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53.6%。

江门市绿道建设别具匠心,由开平碉楼、赤坎古镇、梅家大院等诸多被影视剧青睐的取景地串联而成的文化绿道,成为旅游热线后,游客数量比往年增加了40%。

骑自行车、吃农家菜、观生态美景、品特色文化,绿道旅游正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广东省有关部门预测,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能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社会消费约450亿元。绿道不仅不是“赔钱路”,反而成了“摇钱树”。

在绿道的使用中,体育更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广东省体育局携手各市县,投入3000多万元配置了一大批绿道体育设施,依托不同区段绿道的功能,规划设计不同特色的体育活动。自行车、慢跑、轮滑、乒乓球、羽毛球、足篮排球、划艇、独木舟、水上单车、钓鱼、航海、攀岩、蹦极等等,传统体育项目和时尚休闲运动各得其所,相映成趣,初步形成了适合各类人群及各种需求的绿道体育活动体系。

一批绿道体育活动品牌也在唱响,珠三角自行车集结赛、泛珠三角万人绿道马拉松、广东绿道定向越野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乐在其中。

绿道体育,正成为广东人的休闲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广东省组织各类绿道体育活动216项,参加人数上千万人次。凡有大型绿道体育活动,以书记领衔的省领导班子逢请必到。

在广东“十二五”的规划蓝图上,绿道与高铁建设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标志性工程。有了这“一快一慢”两道工程,广东既快得起来,也慢得下去;熟谙“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珠三角会在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自信从容。

“绿道网是加快广东转型升级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广东省委书记在多个场合表示,建绿道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证明,高速发展的珠三角也能搞好生态,也能让民众享有高品质的休闲生活。

平安:为百姓护航

近年来,广东公安依托情报、信息、视频、工作执法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网上追逃、队伍管理、治安管理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平安广东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广东公安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紧密结合广东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平台、三个系统”“五个一网”的建设目标。

2010年,广东公安微博的粉丝已经超过2800多万人,各种信息7万余条,回复网民的提问、评论20多万人次,这是在建设“平安南粤”网中实现的。

公安正依托信息化建设全力护航幸福广东。

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对信息化保平安作出这样的阐述。

依托情报、信息一网通,加大网上打击的力度。2011年,广东公安在网上追逃,网上打击追捕逃犯已经达到2万多,比2010年同期上升了30%左右,这是公安的一把尖刀。

利用视频监管一网通,加大防控的力度,一打二防,防得好,当然效果就会更好。现在全省已经有110万个视频探头,怎样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把它连接起来,存网,鼠标一点,就能够发现问题”,做到“人动我知,未动先知”。

进一步发挥服务措施一网通,依托“平安南粤”网,把能够在网上为社会、为群众、为老百姓服务的都在网上办。继续发挥交通管理、户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等等,能够在网上服务的,就在网上服务,比如广州,就首先应用了网上结算功能。

依托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作执法一网通的作用。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干警是按照原来的户籍人口配备的,要完成的工作量却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5到3倍。这就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

环境:全民添绿宜居宜游

据悉,30年来,广东累计有6.46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31亿多株。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近五年来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47亿人次,植树4.82亿株,加快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步伐。

2011年,广东的植树节活动持续了近5个月,全省各单位、各部门以“共建绿色家园、共享幸福广东”为主题,全力以赴做好备耕造林工作。同时,广东以“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广东在行动”为主题,在全省全面推动森林年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各地党政军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领事林”“科技林”“青春林”“三八林”等主题林,组织大型企业捐资营造碳汇林。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碳汇造林宣传和林业碳汇知识的普及,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良好氛围,把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的热情,变成多种树、种好树的实际行动。以购买碳汇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大力实施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碳汇增加。

“十二五”期间,广东将新增森林面积900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1.32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多种方式的植树造林行动,每年实施造林300万亩,全力培育森林资源,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加快低碳试点省建设,构筑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大力推进万村绿工程,每年建成1500~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5年全省建成1万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

在规划中,广东造林绿化将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满足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维护身心健康的愿望,石漠化等条件困难的区域将是广东省推进造林绿化、扩大森林面积的主战场。加快城市周边、道路两边、河渠岸边绿化,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村庄、森林校园,大力推行“身边增绿”计划,将其作为今后植树造林的一个重要方向。还有,城镇将重点抓好中心区公园、道路和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建设,增强综合功能;城郊将开展环城森林带和森林公园建设,建成以林木为主体,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系统;农村将通过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搞好庭院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推进村容村貌的改观,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最终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宜居城乡。

上一篇:广东:纵深解决医保全民化 下一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