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表扬让快乐如风

时间:2022-08-23 10:53:43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班级工作中,我越来越觉得表扬比批评更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于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

我班的韩明宇同学是个很聪明的男孩,凡事想得都很周到,常常是老师想不到的他先想到了,对于班级工作很主动,但经常是好心办坏事,在班级人缘不好,一次班级窗帘拉不上了,没一个人主动去弄,他自告奋勇地站到了窗台上,但由于他的个子矮,伸起胳膊来也够不着,他就跷着脚努力地去挂,突然一个用力过猛,窗帘架拽掉了,当时在班级的学生们非但没有去帮忙,个个却都在幸灾乐祸,当时我也没好气,随口说了一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见韩明宇悻悻地跳下了窗台,在同学们的指责与笑话声中回到了座位。

看到他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我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以后班级再有这样的事,他就不会再主动去做,怕做不好老师批评,同学们也会指责他。于是我马上调转话题,把一脸的不悦掩饰起来,对在场的学生说:韩明宇同学主动为班级承担责任,他的做法很好,我们要向他学习,虽然一不小心拽掉了,但我们不要埋怨他,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共同爱护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家庭才能更美好,听到我这样说完,韩明宇低垂的头抬了起来,其他同学也都收起了不屑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体谅,一种包容。我相信以后班级如果再有类似活动,他还会很积极,别的同学也会以他为榜样。

栾梦媛是一个很乖的中等生,在班级里默默无闻,是个“老好人”,她成绩一般,性格较内向,但很守纪律,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以前我对她的关注并不多,常常是听之任之,自由发展,认为她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惹祸,不用太关注,把精力都放在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一篇日记,使我改变了看法。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不知为什么,老师对我总是这样冷淡,我很努力地学习,很努力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但还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是不是我太笨了,没有别的学生聪明。”

看到她的日记,我百感交集,也许这个孩子很多次地竭尽全力,就想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可偏偏我是那么的吝啬,也许她的目光不止一次地期许老师的关注,但我却忽略了一个孩子的内心那小小的渴望。我开始检讨我自己,班级里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孩子啊,如果我给予她们一点点关注,她们或许会绽放她们的那一抹灿烂。

二年级刚接班时,班里转来一个叫许淋的农村小男孩,人长得很帅气,黑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看上去挺可爱的。这样一张可爱的小脸,让我怎样也无法与我听到的关于他的一个个“显赫战绩”联系在一起。没接班之前,我就在前任班主任那里听说过他的“鼎鼎大名”:“不完成作业,说谎,拿同学东西,打架,骂人……”是一名典型的比其他“双差生”更棘手的学生,我给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丝闪光点。”

开学不久,我就领教了他的一个又一个“本领”,每天他都不写作业,问他,他告诉我:“忘带了”,让他第二天拿来,就会连同这一天的作业一起踪影全无;下课几分钟,学生就回来找我告状,不是被他打了,就是被他骂了;我让他找家长,他能痛哭流涕地对我承认错误,回到家对家长却只字不提……总之,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弄得我真有些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为了帮助许淋克服性格上和行为上的缺点,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我平时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揣摩他的心理,尽最大努力做到少批评,多鼓励,及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突然一名学生因为感冒吐了,脏物铺了满地,还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当时班级里一下子静了下来,竟没有一名学生上前打扫。这时,许淋突然走到前面,用拖布拖了起来,其他同学看见了也纷纷参与,想想,许淋平时对人漠不关心,今天正是树立他信心的好机会,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了他。我的激励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他干涸的心田,许淋腼腆地笑了,在他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他对自己转变的信心。

学校开学组织拔草劳动,脏活重活其他同学躲到一边,只有许淋自己拿着口袋用手捡着草根、石头。回到班级在做劳动总结时,我把这件事在全班大肆表扬,带头为他鼓掌,并决定让他担任每周三的“室外担当区”值日组长。当我宣布这个决定时,我看到许淋眼里那吃惊的眼神,随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慢慢地许淋变了,变得积极上进,乐于助人了。最近,他还当选为班级的“劳动委员”。

马克・吐温幽默地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表扬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三月的春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利用好表扬这把“金钥匙”。润泽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把阳光和快乐带给他们。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中兴小学 吉林】

上一篇:从“我愿意”到“我能够” 下一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