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对堵塞线损漏洞的作用探讨

时间:2022-08-23 10:52:32

营销管理对堵塞线损漏洞的作用探讨

【摘要】线损率是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线损率的高低对于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线损率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是目前各供电公司普遍面临的一项颇为艰巨的任务。线损率影响因素众多,营销管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即针对该因素对线损漏洞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合理的营销管理模式降低线损率作出简要分析探讨。

【关键词】线损率;营销管理;作用

1 概述

在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营过程之中线损率是考核其经济效益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因素,该参数指的是在电量输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损失的电能占供电网络中所供应的全部电能的百分比。

供电企业生产电能,并通过传输系统将电能输送至用电方。在电力传送过程中,电能将通过各级变压器、输送线路逐级完成输送。以我国目前电力传输系统为例,通常需经过六级变压输送系统方能完成电能从发电站至用电方的输送。就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六级变压输送已属相对高效的输电模式,然而在传送过程中,仍不免出现供电损失。除正常的输送损耗外,由于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管理漏洞而产生的电能损失成为导致线损的又一重要因素。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发电厂处进行电能生产所耗资金是企业主要的资本开销,而通过消费者使用所收取的电费、管理费用等便成为主要的盈利点,因此,只有将尽可能多的将所生产电量输送至用户方,才能使公司收益得到保障。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电量在线路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损是在目前科技水平下所难以避免的,然而由于管理营销漏洞而导致的线损却可以通过经营模式的完善得到相应减少,因此,对于营销管理对堵塞线损漏洞的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2 营销管理漏洞对线损率的影响

2.1 对于线损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在实施线损管理的过程中,线损指标成为其管理完成水平的主要评判标准,这一点目前已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却极少有供电企业对线损指标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即对于为了完成相应的线损指标,各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需要多少资金量作支撑,应采用怎样的相关技术等,企业内部鲜有出台明确规定。导致线损管理执行力差,线损指标目标的实现沦为空谈。

2.2 线损管理机构构成不合理

在电力输送体系中,线损现象贯穿于电能传输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通过加强对营销管理措施的完善而减少线损漏洞是无法设立专门的一个管理部门的,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合作,方能逐步完成的任务。然而,在目前的电力传输企业体系中,由于分工体制是部门运营的主要体制,因此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常只对于与本部门职责有明显关联的工作给予较多的关注,一方面,这些工作量的完成对于部门业绩的提高有着最为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完成职责对应工作通常已占据各部门的绝大部分人力物力。这一模式便决定了公司内部各子部门难以对线损管理工作产生过多的热情,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将线损管理任务视为日常工作中的赘余部分。在此状况之下,各部门无法就线损管理问题形成有效的沟通,十分不利于线损管理效率的提高。

2.3 线损管理奖励机制不完善

线损管理涉及到电力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与电网设计、电网的施工与维护,电表抄写与核对,偷电、漏电现象管理等各方面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保证电路在施工之初设计完善、合理,电网施工科学、高效,后期维护到位,抄表员抄写正确、核对认真,电路管理人员及时对于个用户电路进行定期检修,对漏电电路进行及时修缮,并在出现偷电现象时按相关规定进行制止,这样才能确保因营销管理而导致的线损现象得到合理控制。而若要使上述各运营部门均认真、负责的履行职责,则必须有一定的奖励机制作为激励,方能促进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奖励机制的产生自然需要对应的考核办法作为基础,然而就目前的线损检测技术而言,难以对线损产生的具置作出判断,也就是说,当线损发生时,难以确定问题点发生于哪个部门的负责部位之内,同样,线损率降低时,也很难确定是因哪一部分工作到位而产生的效果。因此便无法对各部分就线损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励机制亦难以实现,无法提高各部门参与线损管理的积极性。

3 通过营销管理降低线损率措施建议

3.1 实施线损分台区管理模式,加强线损管理奖励措施

为将线损管理任务细化到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供电企业可首先对降低线损的整体指标实施分解,并将细分后的具体指标分配到各二级供电所,各供电所同样对指标进行再次分配,使其最终成为每个具体台区的线损控制任务。任务的完成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直接与台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奖金挂钩,凡考核合格者方有资格领取相应奖金,否则依据规定予以扣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线损处理工作效率,可提高线损管理奖金在工作人员全部收入中的占有比例。长此以往,可提高职工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并最终形成重视线损管理的工作观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2 加强用电检查工作

用电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对用户偷电、漏电现象的控制。目前,部分消费者由于贪图私利,不顾集体利益,自行将电表进行改装甚至破坏,或有用户自行改装电路,出现所谓“偷电”行为;此外,由于部分地区供电线路陈旧,线路故障频发,导致漏电现象。上述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法行为,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必须加强对于电量用户端的用电检测工作。供电管理部门对于所辖范围内的用户电表应进行定期的性能检测,并同时开展不定期抽查,对于出现问题的电表、电路必须及时发展问题且进行纠正。对于新安装电表的用户,必须根据其用电情况、电路分布状况等安装型号合理、质量过关的电表,避免因安装人员失误导致的电表指示不准确现象。

在抄表、电路检查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供电企业也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机制,安排两人共同进行电路管理,出现问题时,两人共同协商解决可提高故障的解决效率;同时,两人之间形成互相监督,避免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发生。在电捡工作中,还必须执行责任到人制度,每个台区、每个用户都应有专门的对应负责人,负责区域内一切维修、更换等管理工作均需经由负责人许可方可实施,且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对负责人进行问责。

3.3 提高抄表员等工作人员素质

线损管理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内容复杂,因此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均与线损管理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将对线损管理产生直接影响。以抄表员为例,抄表员业务素质优秀,数据精确,完成效率高,则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抄表因素而导致的线损率。因此,员工的选择、员工岗位培训及监督考核制度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降低线损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更加注重工作人员培训,同时严格岗位审查制度。凡是参与线路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提前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在考核合格获取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应避免工作人员所持资格项目与其从事电路工种不一致的现象。电路管理员工评价时应跳出“工龄越长技术越高”的惯性思维模式,所有资格证书都应科学设定相应时限标准,超出时限者需重新考核,必要者再次接受培训。

参考文献:

[1]欧学利.供电所线损管理刍议[J].广西电业,2005(07).

[2]王斌.浅谈降低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J].科技资讯, 2011(03).

[3]郑晓楠,刘金龙.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9).

[4]傅艳.浅议加强电网线损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上一篇:浅析市场经济下的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经营亏损 下一篇:好莱坞“吸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