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设备课的教学法探讨

时间:2022-08-23 10:16:02

关于专业设备课的教学法探讨

专科教育的院校,专业设备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员任职能力的强弱,因此,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如何上好专业设备课值得大家探讨。

一、专业设备课的基本特点

与专业基础课相比,专业设备课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每一个电子专业设备,在原理上都是由基本电路、接口电路、控制电路综合而成。比如某无线电罗盘,它是由正弦振荡、频率变换、信号放大等三种主要电路组成,而这三种电路正是三门专业基础课《正弦振荡电路》《频率变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所研究的内容。由此可见,每一个专业设备实际上都是由几门专业基础课中的电路模块与特殊电路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授课中要注意这个特点,让学员理解系统中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号通过各个电路模块的变换情况等等。

2.应用性。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个设备自身的应用;其二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在专业设备课中的应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来进行的,每一门专业设备课都要运用到几门专业基础课中的理论。授课中要注意这个特点,使学员灵活运用,真正做到把已学的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充分利用到专业设备课中,从而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备课的教学不断线。同时,也培养了学员利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专业设备课的针对性是指学员在校所学的每一门设备都是学员毕业后要维护保养的设备。授课中要抓住这个特点,加强对学员任职岗位上所需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围绕“三个能力”,突出“三个结合”

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具体,专业针对性强,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明确。为此,在专业设备课教学手段改革上要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即学员通过具体设备的学习达到“三个能力”(以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检测为核心的检测能力;以排除设备疑难故障和性能故障为核心的分析判断能力;以自学改装电子新装备为核心的自学能力)。培养之教学目的。围绕“三个能力”,在设备教学中主要突出“三个结合”。

1.电路原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在讲解电路原理、控制关系时,应与设备的疑难故障和性能故障相结合,从理论上分析局部电路与元件损坏会出现何种故障现象、对整机性能有什么影响等,以加深学员对设备原理的理解和性能的掌握。

2.实验实作与电路原理相结合。实验实作占整个设备教学的较大比重,将实作内容安排充实、科学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通电检查、排故及性能测试时,应重点要求学员每做一个动作或每测试一项内容都能与电路原理挂钩,说明为什么。即要求学员在实作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理论指导实际,实际联系理论之目的。

3.学员自学与教员辅导相结合。电子专业的设备类型很多,并在不断发展中,学员在校的有限时间内不可能一一学习,因此,注重设备学习方法的应用,培养学员自学设备的能力,以适应部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自学设备时,要求教员要充分准备、认真引导、放开手、靠上去,学员要钻进去、立足自己解决问题。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能搞统一的教法模式,必须灵活多样,提倡教员树立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在专业设备课的教学中,要注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应用能力,我们认为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上好首课,功贯全局。专业设备课第一次授课时,一定要强调学习该设备的重要性,使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知道如果在校设备课没有学好,将来到部队就不能维护好设备,即不能胜任第一任职岗位。这样使学员一开课就重视专业设备课的学习,提高自觉性,集中思想和精力,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在首次授课时,要把设备的概述讲透,使学员理解掌握该设备的功用、组成、基本方框图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建立起整体概念。为了增强学员对实际设备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应把该设备拿到教室,结合实物讲解。不具备这样条件的,课后利用自习时间,带学员到实验室参观该设备实物,有条件的最好通电给学员演示一下,以使学员一开课就对该设备有一定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每一门设备课和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目的。教员必须重视讲课的目的性,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讲课,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每一门设备课都要通过多次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其教学目的。课堂讲授时,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章、节的目的、要求,选定讲授重点。这一点不但教员自己要明确,还要使学员明确,这样,才能使教者有的放矢,学者心中有数。为此,每次上课都要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向学员讲清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重点、难点。

在设备课授课中,要突出重点。重点处下功夫讲清思路与分析方法;一般问题留给学员自己课后思考解决。这样,不仅使学员较好地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员自学能力。

为了检查学员的自学效果及培养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在课堂上请学员扮演“教员”的角色来讲解其自学的部分电路或教员已分析的重点电路。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指导纠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来组织。

学员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在校期间能够获得较多的知识,而且还为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学习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思维能力的强弱,正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标志。启发学员思维,是从培养学员能力、发展学员智力出发对教员的教学方法提出的一条最重要的要求。在专业设备课的教学中,如何启发学员思维,是一个学术性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启发学员思维,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起学员求知的欲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教员要根据每次授课的内容,预先安排好要提的问题及时机。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员的听课情况随机地提一些问题让学员思考解答。比如在讲授设备中某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此电路与其他电路有什么关系?(2)此电路在整个设备中地位、作用如何?(3)如果此电路发生了故障整个设备会出现什么现象?设备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是不是就是此电路发生了故障?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必然引导学员进行主动思维。其结果,既发挥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又使学员掌握了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到了思维方法。教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备课中,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员实际情况的联系。着重抓住学员学习时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员去解决问题。

在授课中叙述问题的前因、后果时,要注意启发学员思维,讲完前因后,不要急于说出结果,让学员有一思考时间。如果学员思考得出的结果和教员讲授的一样,会鼓励学员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员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否则,会迫使学员去找不一样的原因,从而增强了记忆。

此外,利用演示装置和设备通电时出现的某些现象,去引导学员思考,也是一种启发学员的有效、生动的方法。

4.精心组织,培养能力。专业设备课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很强,因此,教员授课时自始至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即培养和提高学员对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主要是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的定期检测、调整和恢复及故障的排除,其中设备的故障排除是学员将来在第一任职岗位中面临的最难问题。所以教员在专业设备课的讲授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学员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排除能力。

第一,在专业设备的讲授中,注意引导学员对设备中每一功能电路的分析,分析此功能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出现故障后对设备有什么影响等。这种引导分析要贯穿设备课教学的始终。

第二,在每一分机电路及整机电路讲完后,要注意归纳总结,使学员既掌握整机电路原理,又要弄清楚整机电路中各个功能电路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

第三,在指导学员进行设备故障分析和排除的操作、演练过程中。教员在布置故障时,要精心准备。故障包括一般故障、性能故障及疑难故障等类型。布置故障要由浅入深,使学员逐步掌握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另外,要注意故障类型对设备的覆盖面。考虑到学员人数的多少,可做统筹安排。人数多时如果设备数量有限,可将各种类型故障选择几个交叉布置给学员进行演练。这样,学员没有演练到的故障,一方面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换意见。从而形成和提高对设备故障的分析排除能力。

综上所述,探索上好专业设备课的方法和手段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它的研究是无止境的。但随着我院教改的深入及教员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其方法和手段将会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

上一篇:自主课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下一篇:在哲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