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子戏的区域性文化特点

时间:2022-08-23 09:31:30

山东柳子戏的区域性文化特点

摘 要: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是柳子戏的主要传播之地,东西南北不同特色的文化因子随着运河的通达冲击着鲁西平原,在鲁西、鲁西南

>> 英语教学与区域性文化资源的整合 浅析连云港区域性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把秀山建设成为武陵山腹地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思考 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路径 浅析区域性杂志的区域特点 论安徽民间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传承 浅谈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传承 印度的性文化 区域性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设计及施工特点 浅论我国区域性行政管理的特点与改革 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区域性分布及耐药特点的分析 根性文化的芦笙 古着的性文化 越南“要命”的性文化 印度,圣洁的性文化 由《金瓶梅》中寡妇再嫁看晚明女性文化的民俗特点 论地域性文化与少数民族首饰美学特点的形成 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区域性地产行业媒介传播与经营理念及文化定位的研究 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之“柳子文化”板块。

② 此表根据(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表2“山东举人分布情况表”稍作变动而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转引自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③ 此表根据(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表3“大运河沿岸各县的举人数”改造而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转引自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④ 资料来源:2008年10月11日与田庄赵连仲(77岁)交谈所得,四本手抄本现在赵连仲老人处珍藏。

⑤ 由于是卷下,故严格的按照《戏谱杂集》目次记录之,本书目次是从第九个剧目开始的。

⑥ 笔者于2008年10月9号在德州市夏津县做田野调查时所得。

⑦ 笔者于2008年10月9日下午摄于临清市田庄乡吹腔戏老艺人赵连仲家中。

⑧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⑨ 王福润(1884-1969),巨野县人士,柳子戏演员,擅演小生。

⑩ 李文远(1896-1976),柳子戏演员,原籍邹平,后迁汶上南站区何楼。在济宁、汶上、曲阜、泗水等地演唱三十余年。

[11] 王传明(1904-1982),荷泽市郓城县人士,柳子戏乐师,工三弦、笛,会弹唱柳子戏曲牌三百余支。何善芳(1917年生),定陶人士,十三岁入科班学戏,擅演文武小生。

[12] 张春雷,原名张兴然,曹县人士,柳子戏演员。擅演红脸、花脸。尤擅演张飞戏,在鲁西南有“活张飞”之称。

[13] 郑兰亭(1920-1994),定陶人士,柳子戏演员,主攻青衣花旦。20世纪50年代初,与其他柳子戏艺人组成郓城工农剧社,后随团调省,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

[14] 苗悦芹(1889-1966),嘉祥县人士,柳子戏演员,初习小生,后攻丑行。1960年任职于菏泽戏曲学校和菏泽专区柳子戏剧团教师,口述曲牌300余支,由庞礼记谱整理,共计九册。

B15 黄遵宪(1932年生),荷泽市郓城县人士,主攻文武生。1956年主演《孙安动本》,饰演孙安。

B16 杨汉春,荷泽市郓城县人士,柳子戏演员,擅演青衣。

B17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B18 [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第50页,转引自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B19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230,《兖州府风俗考》,转引自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B20 一部分剧目来自于2008年2月10日中午访尹成省,并见到其手抄的部分剧目。一部分来自于在沂南村与剧团人员的聊天所得。一部分是近年春节演出剧目。

参考文献:

[1]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J].东岳论丛,2008,(3):47.

[2]纪根垠.柳子戏简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3]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高志超(主编).运河名城临清[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0.19-20

[5]山东省柳子剧团编.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6]马建中.山东地方戏曲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20.

[7]马建中.山东戏曲论稿[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60.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Liuzi Drama

HE Li-li1,2

(1. School of Music,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2. School of Musicology,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anghai 200031)

Abstract:Liuzi drama mainly spread in Shandong section of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Various culture factors of areas around the Grand Canal impacted much upon western Shandong plain,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humanity and military of Liuzi drama. Historically speaking, humanistic culture always prospered in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Shandong regions where plays of Liuzi drama were brought up. Meantime, an ingenuous and straightforward style well developed in such drama could not be dissociated with advocating of martial arts in the are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ey Words:Music; Drama; Shandong Liuzi Drama; Grand Canal; Prosperity of Humanistic Culture; Advocate Martial Ar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新疆壁画中的人体艺术 下一篇:建立和完善各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