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30年,董贵生和他的爸爸妈妈们

时间:2022-08-23 08:36:00

董贵生,1962年出生,四川省郫县人。他18岁应征入伍,因自幼习武,身体素质过硬,很快便在部队中脱颖而出--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他已是我军某部特务连侦察排一班的班长了。两山战役前,他和他的战友们先后30多次潜入越方阵地,执行侦察任务,伴随着一次次侦察任务的完成,是―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友的离去……

替我照顾好爸妈

让董贵生最难忘的是,有一次,他带领着―个侦察小组在潜伏了两天之后,终于完成了侦察任务,但在回撤的途中,他们却被越军发现了,密集的枪声响起。他和战友迅速向境内撤退,就在接近边境的时候,战友张立侠却突然掉进了一个越军设下的布满尖锐竹签的陷阱。那一刻,董贵生的心在滴血,可要去救他,肯定谁都活不了。张立侠瞪大眼睛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唬道:“班长快跑,不要管我。替我照顾我父母。”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犹豫了片刻,董贵生和其他战友还是迅速地离开了……

1984年4月30日,中国军队向越军占领的者阴山发起了总攻。在之前的誓师大会上,董贵生和他的战友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遗书,并相互约定,活下来的那个人,要承担起抚养牺牲战友父母的责任。

在经过半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尖刀排冲向主峰,董贵生就是这个尖刀排中的一员。起初进展顺利,然而就在他们冲到离主峰不远的地方时,隐藏在附近山洞里越军突然开火了。冲在前面的兄弟,甚至连枪都来不及开,就―个个地倒了下去

最终,在付出了牺牲9人,伤了30多人的惨重代价后,中国军人才突破了这片死亡地带。事后,董贵生自责不已,如果当初侦察时再细致一些,也不可能出现这样严重的失误,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友永远地躺在了那里。

下午5点3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董贵生和他的战友们才攻上了者阴山主峰。是役中国军队歼敌千余人,但也付出了阵亡134人的代价。

是役,董贵生所率领的侦察班,有9名战友再也没能回来。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从此一直活在董贵生的心里。

来自天堂的信使

从者阴山回来后,战争留下的阴影,让董贵生彻夜难眠,只要一做梦,便会梦到死去的战友。他强烈要求退伍回家。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个任务,送84封阵亡通知书到牺牲的战友家中。

虽然他有些不情愿,但部队承诺他在送完这些通知书后,就让他退伍,董贵生只好答应了。美国电影《天堂的信差》里,主人公威尔和托尼结成搭档,一同向殉国军人的家庭传达阵亡讯息。在现实生活中,董贵生执行了和威尔相同的任务。只不过,现实远远比电影更残酷。

1984年11月,董贵生和另一位战友一起采到第一个烈士杨模山的家。杨模山是在攻打者阴山的战斗中牺牲的,年仅19岁。在―个小山村的一间茅草棚里,董贵生见到了杨模山的父母。当时,杨模山的父亲正蹲龌前抽烟,妈妈在猪圈那儿铡猪草。董贵生走上前去,把杨模山的遗物庄重地递了过去,并把部队上发给每个烈属的815元钱,400斤粮票和3包白糖放在了桌子上。按事先想好的台词,他向两位老人敬了个礼说:“伯父伯母,你们为祖国养了―个英雄的儿子,你们俩也是英雄的爸爸、英雄的妈妈。”可是,他连说了好几遍,杨模山的父母却傻傻地盯着他,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等董贵生说完,杨模山的妈妈还在问:“你是部队的领导吧?我儿子都走了9个多月了,也没给我们写封信回来。他是不是提干了?”看着老人殷切的目光,董贵生的心都碎了。他不得不直白地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了。

听到这句话,杨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片刻,拿起铡猪草的刀,跑到董贵生他们面前,绝望地盯着他们。良久,她大叫一声:“我不要钱,我要我的儿子!我要我的儿子!”然后,她就一把把桌子上的粮票、钱物,包括遗物扫到了地上,拿着刀,疯了似的追着董贵生跑,“我不要钱!我要我儿子!你们不是一起的吗?你咋没死?!”

原本以为很容易就完成的任务,第一家就陷入了僵局,面对精神恍惚的杨母和整日默默流泪的杨父,董贵生怎么也不忍心走,他留了下来,每天帮他们铡猪草,和他们一起挑粪水浇菜,在这个一贫如冼的家里,承担起做儿子的责任。慢慢地,老人终于接受了儿子牺牲的事实,也接纳了眼前这个陌生的军人,5天之后,杨父终于在领取儿子阵亡通知书的名单上签了字。

签完字,一直沉默的杨父问董贵生:“以后你还回不回来看看你这个老爸?’董贵生坚决地说:“爸爸妈妈,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这一句郑重的承诺,伴随了董贵生一生。之后的83家,每一家,他都选择了默默地陪伴,最长的一家,他在那儿住了10天。临走的时候,他对每―个失去儿子的父母都这样说。

原本计划3个月就能完成的任务,董贵生和他的战友竟然用了10个月。这10个月,他的足迹遍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84个烈士的家庭给他的感受百味杂陈,他忘不了烈士父母那凄凉的眼神,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如何伤心欲绝。这些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战争。

听涛园中的老班长

1985年,董贵生退伍回到郫县老家,他在供销社干过,也当过推销员,和一个听过他触英雄报告、并给他系上红领巾的女孩结了婚,日子过得幸福宁静。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董贵生总能听到远方的军号和军歌声,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微笑着站在他面前,一如生前。

在两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共有1000多人,许多都安葬在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麻栗坡县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由于地处边陲,山高路远,许多老人甚至不知道儿子安启在哪里,更谈不上到坟前祭奠。董贵生萌生了给这些战友设个安息地的念头,他跟几个老战友一合计,大家都说这是―个好主意。

1995年,在妻子和家人、战友的支持、帮助下,董贵生的“听涛园”农家乐正式开业了。和―般农家乐不同的是,董贵生的小院是按部队的班排建制的,院内除了―个大厅外,依墙而建的是几间平房,分别标着“炊事班”、“六班”、“二班”、“四班”等,中间的一件房子摆的是个引人注目的作战沙盘,沙盘后面供奉着烈士名单,名单前有燃着的香火。每间房的外墙上都贴着当年老山、者阴山战斗时的老照片,以及烈士遗书和阵亡通知书。

每天早上,董贵生起床时,先要像在部队一样吹起床号,然后,在战友们的灵前浇上一杯酒、点上一根烟,一日三次,从未忘记。睡前,他还会再来到沙盘前,―个―个呼唤着那些熟悉的名字,跟他们说说话。周围的群众部觉得他有些古怪,是在搞封建迷信,可是,只有董贵生自己知道,他走不出者阴山的战场。

董贵生既是农家乐的老板,又兼厨师和勤杂工,中午忙完厨房的事情,他会端起子弹造型的军酒,跟客人们挨桌敬一杯。听涛园的收入并不是很多,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元。这些,他全都用在了他认下的那些爸妈身上。

爸爸妈妈。我永远是你们的儿子

这么多年,董贵生从未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每逢过节,他都会轮番看望那些他认下的爸爸妈妈,给他们带些礼物,陪他们聊聊天,随手再干些活。烈士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太好,他得经常补贴他们。每家的家庭状况他都装在心里,老人们下有什么病,什么时候药吃完了,什么时候该给他们送过冬的棉鞋,哪家的房子该修了,他都心里有数。

2006年11月,董贵生到安岳县探望一位烈士的父母。已经70多岁的老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妈妈,你还记得我不?我是董贵生,你的儿子。’董贵生凑近老人的耳朵说道。老人睁开眼睛,一脸茫然。董贵生悼出包里的军装换上,再次走到老人床前,说:“妈妈,儿子回来看你了。’,老人看到绿军装和红五星帽徽,顿时来了精神,从床上坐起身,双手紧紧抓住董贵生的手,喊道:“娃儿,你总算回来了,妈想你啊!”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013年7月,阵亡战友张林辉80多岁的母亲病危,董贵生―连几天守在那里。病床上老人想吃汤圆,董贵生做好了汤圆,―个个吹凉了喂。老妈妈说要抱抱儿子,董贵生轻轻扶起老人,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最终老人在他的怀里安然离去。曾经拿刀砍他的烈士杨模山的母亲,如今和他非常亲近,几天不见便想得慌,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儿子啊,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什么时候接我过去住啊?”很多老人都依恋着他,对他此对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30年来,董贵生看望过的老人有100多位,亲自照顾的老人前后有27位,其间有9人先后离世,死在他怀里的就有4位。他时常接这些老人来听涛园相聚。知道很多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去一趟麻栗坡,他又承担起了组织老人到麻栗被祭扫的任务。

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带老人们去一次麻栗坡。麻栗坡山高路远,老人们行动不便,他每次只能带几个人过去,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每次回来,他都必须依靠大量的香烟,才能舒缓紧张的神经。可看着老人们释然的神情,他又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2013年年底,董贵生的事迹进入公众视线,人们这才发现有这样―幽退伍军人,用几十年的时间默默践行着自己当年的承诺。此后,董贵生被评为“四川好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听涛园帮忙,甚至确些政府官员也捐款捐物。董贵生感到很欣慰,他不在乎那些荣誉,可多了人力、物力的帮助,至少他的老父亲老母亲们会生括得更从容、更滋润―些。

30年来,董贵生没有存下―分钱,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烈士父母身上,善良的妻子没有任何怨言。董贵生自己的生活极为俭朴,他没有爱好,不讲究吃穿,一年四季都穿着一身军装。他睢一的愿望,就是趁父母们还健在,多尽尽当儿子的孝心。他在用一生,践行着当年的那句承诺。

张宁据《人生与伴侣》小雨/文 整理

上一篇:麻扶摇与周巍峙隔空合作经典:《志愿军战歌》作... 下一篇:李强:姥姥在十一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