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08-23 04:26:08

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晕针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时有发生,给受检人员及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尽量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使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意外,本文对晕针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2002~2006年我院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患者46例。男12例,女34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25.6岁,以20~30岁多见。其中青壮年男11例,女32例,老年人3例。

2 临床表现

晕针常发生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发生时间短,恢复快,历经2~5分钟。整个过程分为三期:①先兆期:患者主诉头晕心悸、恶心欲吐,眼前发黑或视物模糊,面色发白,四肢无力,出冷汗等症状。②发作期:瞬间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偏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甚至出现抽搐或肌肉痉挛。③恢复期:神志转清,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温,自诉全身乏力、四肢酸软,心率恢复正常,脉搏有力,无明显后遗症。晕针严重者可见三期典型发作症状,大多数见于先兆期并直接进入恢复期。

3 原因分析

3.1 心理因素。心理紧张是发生晕针的主要诱因。受检人员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兴奋,内脏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和心肌收缩无力,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少数青年娇生惯养,在适应环境、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相对较差,特别招工体检,更加重了受检人员的心理压力,而诱导晕针。

3.2 机体状况。因受检人员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前晚睡眠不足及当日乘车身心疲惫地来我院体检,此时神经机能不稳定,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1],易诱发晕针。

3.3 环境因素。气候干燥、闷热、气压低、采血室通风状况不良、空气混浊、声音嘈杂等环境因素可促使晕针的发生。

3.4 生理因素。部分人体质虚弱,痛觉敏感,受针刺刺激后,引起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上升,回心血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诱发晕针。个别受检人员对血有恐惧症,一见到血就条件反射引起晕厥。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阈相对降低,因而晕针发生率低。

3.5 因素。发生晕针的患者均坐位姿势下接受静脉采血,原因可能与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1,2],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易发生晕针。

3.6 疼痛刺激。静脉采血或反复多次操作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血供不足,发生晕针。

3.7 工作人员因素。抽血护士每天上午接待上百名体检人员,患者流露出恐惧、紧张、疼痛等情绪时,护士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甚至因自身心情烦躁而用激烈的言行刺激受检人员,有的护士操作技术较差,动作粗暴,造成采血部位疼痛加剧,会加重受检人员的不良情绪,促使晕针现象的发生。

4 处理

立即拔针,停止采血。让患者平躺,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并将头侧向一方,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脱离拥挤、嘈杂的人群,搬至空气新鲜流通、清静的常温环境中去。严禁以扶持方法搬动患者,可采用两人抬或平车搬动,以免因关系加重脑部缺血,使晕针加重。轻者予以吸氧,适当保暖,安慰患者,口服偏热一点的水或糖水,休息几分钟,一般都很快恢复正常。症状重者可指压人中、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意识清醒后,可进热饮,如牛奶、糖水。如有抽搐可用纱布包住压舌板,以防咬破唇舌。经上述处理无改善者,可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50~100ml,给予吸氧,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老年人或个别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脏病及过敏体质患者,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 预防措施

5.1 采血前让受检人员熟悉周围环境和告诉一些准备工作,医务人员应做一些必要解释和说明,让其有一个思想准备的过程[3]。在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受检人员神情紧张、表情痛苦,并不断询问抽血痛不痛等问题时,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回答提问,并与其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转移受检人员的注意力。同时给予患者鼓舞和信心。对于心理反应较强的人员也可用放松疗法,比如深呼吸等,可减缓患者的精神紧张。总之,使受检人员在采血前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5.2 抽血环境应整洁宽敞,通风良好,室温适宜。环境管理对护患双方都很重要。配备舒适的休息椅供体检人员休息,墙壁上设有卫生健康宣传栏,维护抽血秩序,可使受检人员不安情绪得到安抚,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抽血,减少晕针的发生。抽血室每日消毒,早晚通风,桌面用0.2%的过氧乙酸擦拭,防止交叉感染。这样,当体检人员进入抽血室时首先得到的是心理上的安慰。

5.3 当受检人员紧张地坐在护士面前时,护士要细致地观察,发现有晕针迹象如发现体检人员面色苍白,手臂湿冷时,应立即停止抽血,并询问受检人员有何不适,让其平躺休息片刻,当症状好转后,再为其完成抽血工作。

5.4 护士抽血要动作轻柔,操作应稳、准、快,特别是应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因反复扎针而造成或增强受检人员的紧张害怕心理,减少刺激。这样才能得到体检人员的肯定,同时还可以解除其疑虑。

5.5 给既往有晕针史或易发生晕针的体检人员采用平卧位采血。合理安排空腹项目体检时间,尽量避免体检人员在饥饿、劳累疲倦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进行静脉采血,可以减少及避免晕针的发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飞行员心理亚健康的治疗 下一篇:运用心理学知识 促进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