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不同阶段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引导对策

时间:2022-08-23 03:38:52

新时期不同阶段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引导对策

摘 要: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完成与其年龄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上的心理准备程度。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前的准备阶段,考查职业成熟度水平将有助于了解其职业心理特点,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运用职业成熟度测试量表,对上海某985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相应的特点,并提出引导对策如下:坚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全过程化与个性化相促进的原则;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成熟度;职业心理;全过程育人;就业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85-02

职业成熟度最早源于vocational maturity一词,是Super于1955年提出的,被用来描述个体从探索到衰退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续线上所达到的位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展了关于职业成熟度理论的本土化探索,并根据国内大学生的特点形成了信效度良好的量表,发现了影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证明,个体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其求职能力和效果越显著。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外部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使大学生求职的焦虑感明显上升,职业心理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90后”踏入社会,社会上对新时期大学毕业生逐渐形成了一些看法:有人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变得更加理性,视野更加开阔,勇于创新;也有人认为,年轻的毕业生们眼高手低,追逐短期经济利益而缺少长远眼光,心理脆弱难以抵御职业压力的冲击。那么,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是否已经做好就业的准备,高校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测试量表对上海某985高校本科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分析,挖掘不同求学阶段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并基于此探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式。通过问卷,了解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信息,从而分析相关因素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对孙仲山等人的职业成熟度测量问卷进行修改,通过对目标群体的抽样调查,选出40条能体现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成熟度差异的测试问题,从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试、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选择、条件评估七个维度,考查被试人群的职业成熟度。采用多项选择和开放问题了解样本人群接受校内就业指导的情况。

研究样本为上海某985高校本科在读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233份,有效问卷216份,占回收问卷的92.7%。样本中,男生141人,占65.3%,女生75人,占34.7%;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68人(31.5%)、大二70人(32.4%)、大三40人(18.5%)、大四38人(17.6%);从生源地情况来看,直辖市50.5%、地级市24.5%、县城17.6%、乡镇4.2%、农村3.2%。调查开展时间为秋季学期初始阶段。

二、结果分析

1.群体均值偏高,个体差异显著

根据个人总分值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分方差,得到总分频率直方图(图1),实线为拟合出的标准正态曲线,虚线为实际样本的直方图密度曲线,可见受试者得分整体偏高,表明受试群体的职业心理整体偏成熟。在216份有效问卷中,有29份(13.4%)低于中间分值(0分),最高分(37分)与最低得分(-17分)之间的差值高达54分,显示出职业成熟度的两极分化,可以成为挖掘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对象的依据。此外,男生得分整体略高于女生,且分值分布较为集中,说明男生的职业心理更加成熟,而女生个体间的成熟度差异相对较大。按生源地统计个人总分,得出从直辖市到农村依次下降的趋势,可见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成熟度具有一定的制约。

此外,区分7个评估维度进行讨论,价值观念、职业态度2个维度的得分较高,所有答题的单项平均分都为正值。例如超过70%的学生将职业兴趣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参考依据,在社会威望和收入水平之间则更关心前者,并非金钱至上,表现出较为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态度。然而,另外5个维度中均有平均分为负值或接近0分的条目,可见学生在收集信息、认识职业、了解自身能力和进行匹配、选择职业方面的自我评价整体偏低,受试群体的成熟度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2.呈非线性变化,阶段特征明显

按年级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到各年级平均分无显著差异,二年级得分最高,整w呈倒U形(图2)。详细比较7个维度内的各题,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方面为:低年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求职的焦虑感在三年级达到峰值;低年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具备哪些职业能力,而三年级学生更注重自我剖析并发现所长;一年级学生会主动了解一些职业信息,二、三年级关注度明显下降,四年级强势扭转,开始大量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甚至广泛涉猎全球经济形势;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学生对薪资水平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多的毕业生认为可以牺牲自己的职业兴趣,表现得更为实际;愿意退而求其次、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调适能力逐渐增强;四年级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学以致用的怀疑水平更高。整体而言,虽然在绝大多数题目中年级间均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四年级与其他年级之间,说明三年级是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根据发展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

3.主动能力有限,渴望个性指导

值得关注的是,低年级的受试者普遍关注就业前景,尚有时间选择校外实习来进行不同的尝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人并未真正实践这一计划。此外,通过多项选择对大二至大四的被试者进行统计得出,仅有8.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大学阶段接受过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有29.1%的学生曾经与辅导员或导师讨论过生涯规划问题,前者多为主动选修相关课程,而后者则多为被动谈心。上述数据一方面可能说明教育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在开放性问题中,受试者普遍希望得到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指导,一些参加过社会实习的同学则表示学校内的指导与实际情况稍有脱节。此外,与大部分受试者“以职业兴趣为先”相矛盾的是,超过65%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这或许来源于前述缺乏实践的现实问题,但有趣的是“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也可能正是实践活动被拖延的原因。

三、Σ呓ㄒ

1.坚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工作意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充分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职业,不断地提升自我,最终达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社会本位的核心在于贴近实际,除了指导者本人的知识积累,还可借“他山之石”,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进课堂、开讲座,将更真实的行业姿态呈现给学生,同时拓展产业界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身临其境,增加学生的自身体验,增加他们的信息储备,提供匹配、调试的机会。事实上,“引导”一词的核心含义之一就是人本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创造促进“自我教育”的宽松环境,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坚持全过程化与个性化相促进的操作原则

所谓全过程化与个性化相促进,换言之就是点面结合的精细化操作。就本次调查的结果而言,在群体层面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基于此,科学分析发现短板,便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将这样的操作原则贯彻始终,则能在每一届学生的整个学制周期内实现全过程化的就业指导。更进一步,能最终实现对同一届学生的跟踪调查,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和毕业生就业数据,反过来评价就业指导的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闭环。而在个体层面,则需要抛开由学生所处年级的群体特点所带来的对个人的标签化定式。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同一年级内部个人之间的差异,说明谈心辅导不能模式化、一刀切,应针对个人 “望闻问切”后再“开方”,从而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科学系统的教育手段在帮助教育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是授人以渔的契机,即让学生学会如何调适心理状态、理性选择。

3.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感到困惑,职业教育和思想教育似乎难以兼容,因为前者倾向于经济发展的取向,而后者则以德为先。实际上,所谓难点也是突破点。思想教育善于从认知角度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客观世界,而职业价值观的正面取向将从根本上塑造更加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在调查中,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表现得更加乐观,但进入求职季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尚存在一些差距;高年级学生对职业信息的掌握度最高,但职业信心相对不足,自我怀疑和否定情绪上升。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兼顾职业教育和思想教育,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拷问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知识技能服务社会需求?如何引导学生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自身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融入职业生涯成就一个大写的社会“人”?而答案终将回归到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综合能力上。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社会与课堂顺利衔接,以职业咨询的专家为发展方向,培养更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耿彦君,张振平.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李铁镔.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4.

[3]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1.

[4]郑海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Super D E,[et al].Vocational Development,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M].New York:Be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1957.

上一篇:我国网上立案的困境及其选择 下一篇: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定价模式及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