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8-23 03:30:20

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识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识字的重要性做了明确的阐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6.7%)如此重要的识字教学,如此大的识字量,本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但因部分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平衡“阅读”和“识字”的关系,而导致识字教学丧失了正确的定位,出现了或偏重识字、或钟情阅读等问题,以致低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识字教学,低效、无趣现象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存在。

一、存在的问题

1.偏重识字

将识字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初读课文后,教师用课件将生字从课文中剥离出来,集中呈现。然后是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机械识记,孤立进行,与阅读教学没有丝毫关联。教师苦口婆心地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学生不厌其烦地记忆字形,组词扩词。识字教学占据整个课堂,用来读书、写字的时间很少,课堂上只有量的叠加,没有质的提升。

2.钟情阅读

教师将主要时间集中在阅读教学上,识字教学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阅读”和“识字”失去平衡,导致阅读“一方独霸”。

二、解决策略

(一)把握识字教学时机

识字教学讲究“一回生、两回熟”。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亦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始”“课中”“课末”,增加生字的复现频率,并通过这些时机,逐一突破音、形、义等教学难点,体现层次性。

1.在课始进行“聚焦性识字”,解决字音字形

所谓“聚焦性识字”,就是通过集体呈现的方式,把这一课的生字集中呈现,解决字音字形,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由于课始为初次接触文本时期,其印象直接决定学生的认读质量,通过聚焦性识字可凸显生字的共有特点,加深学生的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开天地》(人教版三上),初读课文后,进入整体识字环节时可以这样安排。

出示词语:

(1)指名多人朗读并正音。

(2)理解“清浊、滋润”。

师: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词语的前面一个字和后面一个字的意思刚好相反,你能找出来吗?(清浊)

师:我们喝的纯净水是(清的),用水洗衣服后水就会变得(浑浊)。

师:像这样的词语,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 远近、大小、多少……)

师: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词语的前面一个字和后面一个字意思刚好相近,你能找出来吗?(滋润)

师:像这样的词语,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 欢喜、哭泣、悲伤……)

(3)学习“肌肤”。

师:在上面的词语中有一个和我们身体部位有关,你能找出来吗?(肌肤)

师:带“月”字旁、和我们身体部位有关的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脑、肝、脏、肺……)出示《语文园地四》(人教版三上)中的“读读认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当“月”字旁在左右两边做偏旁和在下面做偏旁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左右两边做偏旁的时候要书写得比较瘦长。

生:在下面做偏旁的时候要写得比较宽肥,并且左边的撇要变成竖。

师:你们真的长了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当我们写“月”字旁在左右两边做偏旁的字时,就要想起我们班的××,长得又高又瘦,真帅气;当我们写“月”字旁在下面做偏旁的字时,就想到我们班的××,长得矮矮胖胖,真可爱。

师: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肌肤”二字。(先看教师示范,然后书写)

(4)理解“创造”。

师:你们知道“创”为什么是立刀旁吗?“造”为什么是走字底儿呢?

(因为想要创造一样东西,要用刀斧猛劈,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反复的实践。所以“创”字是立刀旁,“造”字是走字底儿。)

这样,字词教学从音形义入手,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融为一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立体推进,从而实现目标明确、过程扎实的教学目标。

2.在课中进行“随机性识字”,解决汉字意思

“随机性识字”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机会穿行识字教学,将识字融合在阅读之中,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了解字义,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字与词、句、文之间的联系。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二上)一课时,可以抓住“困”字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困”是全包围结构,初步感受字形特点。接着联系课文,明确“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一句中“困”的意思是包围。最后通过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鱼当时的处境,抓住“蒸干、吸干”感受小鱼当时处境的危险,再度理解“困”字,将字义定位为艰难、痛苦。这样通过“困”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以字义的理解带动句子、课文的学习,同时又在阅读中加深字形的识记与字义的理解。

3.在课末进行“巩固性识字”,拓宽识字环境

学生识字的特点是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在课末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教师可通过文本再现、编成新材料阅读等方式来拓宽识字环境,逐步实现在本课中会认,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我是什么》(人教版二上),课接近尾声时,教师这样进行识字教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到课文中了,你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吗?

生:能。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个自然段,词语宝宝最多,是哪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自己去发现。(生自读课文)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生读)

再如我执教人教版一下《识字四》的一个巩固环节。

师: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瞧,它们又跑到另一首儿歌里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快来读读吧?

出示儿歌:

通过朗读课文或儿歌,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将本课新的词语、生字进行及时的复现,起到了巩固作用。

(二)遵循认知规律

识字教学必须与阅读同步,尤其是低年级更应通过阅读进行识字,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效果。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规律,把生字词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通过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让文本成为识字的重要依托,让阅读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与识字教学加以整合,借助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让识字成为学生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统一的优化过程,使识字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巩固。

1.识在激趣导课中

课题中含有要求认读的生字是低年级阅读课比较显著的特点。以人教版一上为例,20篇课文中就有15篇课文的课题带有认读的字。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在激趣导课时进行识字教学。

如《四个太阳》(人教版一下)一课中的“阳”字,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随“题”识字。上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升起。教师激趣道:“看,太阳升起来了,赶紧和它打招呼吧!”学生在打招呼的过程中,读准“太阳”字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阳”字。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写太阳的名字,学会写“阳”字。

当然,根据课题中不同的生字,随“题”识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可借助图片,认识事物随机识字;可联系生活,利用旧知迁移识字;等等。总而言之,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导课与识字相结合,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2.识在读文悟情中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文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带有生字的关键语句,并以此为突破口,组织学生读、说、评,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悟情感的同时,认读字词,明白字义。

如执教《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一下),可以抓住“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一句来理解小狮子的勤快,同时落实“整天、滚、扑、撕、咬”字词教学的认读任务。

师:你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知道这只狮子非常勤快?(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师:找到这句话了吗?赶紧读一读,把它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

师:(出示词语卡片:滚、扑、撕、咬)这几个词语你能读吗?谁来试试?

师:你们能来做做这几个动作吗?(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师:早晨,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学生接说:滚、扑、撕、咬);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小动物们都躲在树荫底下乘凉,勤劳的小狮子又在练习――(学生接说:滚、扑、撕、咬);晚上,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小动物们都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睡觉了,勤劳的小狮子还在练习――(学生接说:滚、扑、撕、咬);像这样从早到晚,就叫作――整天。(出示词卡:整天)谁来读好这个词?(随机正音)

这个教学片段,就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依托关键语句来带动字词的认读。同时通过情境创设,使词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显出来,将认字学词、读文悟情合二为一,有机整合,真正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是为识字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的特点。

3.识在描摹书写中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描摹书写的指导过程中,让学生看清生字的书写位置、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挪让,让学生在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同时,再一次对字形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记忆,把生字牢牢记在心中。

(三)讲究识字方法

1.增强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认读生字,除了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形式的新颖,教学环境的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借助实物,开展游戏,组织活动,编顺口溜等方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我是什么》(人教版二上),就可以通过学习词语“冰雹”,引申出: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教师边引导学生读记顺口溜边板书“泡”“饱”“跑”“抱”“袍”“炮”。

2.注重字理性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将字理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构字字理,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这样既能加深识记,又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雷雨》(人教版二下)一课中的“虹”字时,引导学生探寻虫字旁的由来,把一个抽象的汉字演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不知不觉实现了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师:(出示:蝉、蜘、蛛)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虫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虫字旁的字。(出示:彩虹)难道“彩虹”也是由一种虫子组成的吗?(生茫然)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生:想。

师:古人发现彩虹总是出现在雷雨之后,他们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于是就有了“虹饮于河”的说法,也就是说龙挂在天空,弓着身子,把头伸进河里喝水。

师:(出示课件:文字演变过程)古时候的字多像一条龙,后来人们把这条龙放在了字的左边,你们看这个字像现在的什么字?(虫)所以“虹“就是虫字旁。

师:中国的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学习汉字有趣吧?

短短几分钟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3.提高运用性

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自我表达。这就要求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字进行内化,提高运用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字词的特点安排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搭配、积累等途径,提高字词的运用频率,巩固学习成果。如形近字的辨析、组词,音近字的辨析、组词等。

总之,低年段的识字教学,我们要根据汉字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依照学生特点调动识字兴趣。

(江苏省南京实验国际学校浦口校区 210032)

上一篇:小议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厘清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