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4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3 02:18:05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4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46例经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后经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孤立性结节病灶性小肺癌,对其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经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与病检符合率为100%。结论: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准确率高。

【关键词】螺旋CT;周围型小肺癌;鉴别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的检查,常用的是螺旋CT,采取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早期诊断及评价疗效[1]。本文通过观察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46例经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后经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孤立性结节病灶性小肺癌,对其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8例,女18例,年龄在35~73岁,平均年龄为55.6±1.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痰中带血、咳嗽,伴有咳嗽时胸痛、发热;经病理检查其中发生胸膜转移12例,肋骨转移5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4例,鳞癌13例,腺癌25例。经CT检查46例患者病灶的直径均≤3.0cm,其中34例病灶直径≤2cm,10例病灶直径在2.1~2.9cm,2例病灶直径为3.0cm。

1.2检查方法 使用的是螺旋CT扫描机(美国GE公司生产,核磁型号:BrightSpeed Elite)检查,患者均采取平卧位,先采取平扫,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选择电流为250mA,电压为120kV,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5mm;然后采取增强扫描,螺距选择1或1.5,以2.0mL/s的速率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选用80~100ml的优维显,按照1.5mL/kg的体重进行使用剂量的计算,经肘静脉注入,设置层厚为10.0mm,增强幅度为40~60Hu,采取三期扫描,包括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扫描是在35~150s时进行扫描,静脉期在70s时开始扫描,动脉期是自注药开始进行计时达150s时开始扫描[2]。均采取CPR(曲面重建)、MPR(多层面重建技术)SSD、MIP(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法)等方法对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诊断率 46例经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后经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孤立性结节病灶性小肺癌,与病检符合率为100%。

2.2病变部位 46例患者经螺旋CT诊断,发病部位在右肺上叶有9例(右肺中叶外基底段4例、前段4例、后段1例),右肺下叶有18例(外基底段4例、前基底段8例、内基底段6例),左肺下叶有8例,左肺上叶有11例(上舌段5例、前段6例)。

2.3病灶的形态 CT检查下可见小片状有8例,可见不规则形状3例,可见肿瘤呈显结节状有27例,CT征象为多结节融合;可见小囊泡状结节有8例,大小为2~10mm,囊壁增厚2~3mm,呈现出弥漫性分布的特点。46例患者经CT检查均可见有形态不规则的小结节状病灶,颜色深浅不一,其中可见分叶颜色较深,呈现出切迹状有13例,呈现出小棘状或者锯齿状的突起有33例,均可见肺窗上有细长或粗短的毛刺;边界清晰可见有32例,边界模糊不清有14例,其中有1例患者的病灶周围呈现出环状的低密度影,也称为“月晕状”。

2.4病变的密度 46例患者中,CT显示密度不均有39例,其中对病变进行薄层重建,其图像中可见有小结节状的病灶,合并有小点状的低密度显像,也称为“空泡征”;CT显示结节内有空洞显像6例,其中有1例呈现出厚壁空洞状,洞壁明显增厚但不规则,壁结节清晰可见;CT显示磨玻璃状片的显像,其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

2.5胸膜特征 46例患者中,CT显示胸膜呈现出凹陷征,可见有条影与胸膜相连,但无内陷的胸膜6例。

2.6其它 46例患者中,CT显示相邻血管与支气管受到瘤体推挤而发生移位23例,其中显像为血管纠集征有15例,大叶实变影有8例,其间皆能见空气支气管征。

2.7 CT增强扫描 46例患者均给予CT增强扫描,皆在延时1、2、3、4、5min时可见结节样的病灶出现明显增强显像,其中CT值的升高幅度在30~90Hu有35例,并在1~2min时达到峰值。39例“空泡征”的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可见结节实质部分出现明显增强的显像,1例呈现出厚壁空洞状的患者可见壁有明显增强。

3讨论

周围型肺癌,一般采取对病灶的内部及边缘的形态、结构的特点进行观察和综合性分析,以作为判断。若采取常规的胸部平面扫描,往往无法清晰观察到一些小病灶的内部及边缘的形态、结构特点,尤其针对直径在3mm内的小病灶,容易受到容积效应的影响,难以明确其征象,导致误漏诊发生。本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小病灶采取薄层增强扫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容积效应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有助于提高病灶内部及边缘的清晰度,全面改善和提高病灶征象的显示率,更清晰地对纵膈和肺组织的形态、结构进行显示,对于胸片上辨认较为困难的影像,也能在螺旋CT的扫描下,清晰检出。

综上所述,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准确率高,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为临床合理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伟,聂书伟,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2):6758-6759

[2] 朱杰,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86-88

上一篇:氟西汀治疗持续性上腹部疼痛14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36例中草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