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梦想中国VS中国梦想

时间:2022-08-23 02:07:00

穆藕初:梦想中国VS中国梦想

从办企业的微观,到办纱布交易所、银行的中观,再到营造经济法制环境的宏观,穆藕初用西方理论改良中国社会,对梦想中的中国做过种种努力。由于受当时社会的压制,这个中国梦想最终以悲剧收场。

穆藕初(1876-1943),名湘ho生于上海浦东。出身于(棉)花行学徒,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上海浦东,34岁时留学美国,攻读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获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先后创立植棉试验场和上海德大、厚生、郑州豫丰3爿大型纱厂,还创办了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被沪人称为“棉纱大王”。穆藕初还是一位教育家,他捐出巨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还捐银5万两供北京大学选派罗家伦、段锡明、康白情等赴美留学。

穆藕初是中国近代以经营有术著称的企业家,他1876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棉商家庭,读了几年私塾后,13岁时由家人介绍入花行做起学徒。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听闻消息后,穆藕初“心中之痛苦”,“难以言语形容”。与那时的大多青年一般,他想到要救国图强,必须发奋学习,“不学则无知识,无知识则不知彼我之短长,无从与他国竞争”。这时,穆藕初最初追求西学的决心,在他的内心不断地扎根生长。不久,他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到夜馆学习英文,后来当上了龙门师范英文教员。

目标明确的大龄留学生

1907年,受张謇之邀,穆藕初赴北方调查组织铁路警察事宜,见到北方内地农业破败景象,他深感到振兴实业的必要,尤其想致力于农业改良,遂决定将留学夙愿付诸行动,并选择当时世界上实业最发达的美国为留学目的地。

1910年,妻子变卖了首饰,又得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买办朱志尧资助2000元,穆藕初以34岁之龄赴美留学。初到美国,他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方的技术文明。在金门旅馆,他登上“电机一动,蓦然腾空”的电梯,看到按钮一揿即自行启闭的窗帘等灵巧机械,不由为“西人研究精深”所折服。

之前的国内考察,穆藕初已认识到:农业是立国之本,中国贫困的根源在于农村,“必须首先改良农作,跻国家于富庶地位,然后可以图强”。因而赴美后,他和一般留学生单纯的求知不同,他的留学目标极为明确,而且很有规划。先后入惠尔拔沙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立诺伊大学、芝加哥埃茂专门学校、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就读,他选择修读的专业多与农业相关。从怎样种棉花,怎样种好棉花,怎样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到怎样办工厂,他都有目的地系统学习。

开始,他有些想当然地认为“农学范围狭窄,研究两三年即可回国”,但当真正接触起现代的农学知识时,才发现即便“苦读十年尚难毕事”。这时,穆藕初也意识到单纯地掌握农业现代化理论,恐难有作为,因为国内根本不具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环境及条件,于是他决定在农学知识的学习中集中钻研农产品加工业,并选择棉纺业和肥皂制造业为专攻对象。这段留美学习的经历对他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办与众不同的“纱厂”

1914年,被朋友戏称为“穆老爷”的穆藕初终于学成归国,此时他已39岁。创业初期特别艰难,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们几个月才筹到二十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1915年6月,位于杨树浦的“德大”纱厂开机。哥哥为总经理,穆藕初为经理,实际主持厂务。纱锭仅仅一万余枚,在当时属于小型企业,跟南张北周、荣家兄弟没法相比,不过穆藕初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管理和技术。他的纱厂从开机的那天起,就跟别人不同。

穆藕初从原料抓起,也就是棉花的质量。纱厂还在筹备之时,他就先建了一个“穆氏植棉试验场”。一边研究棉质,一边免费向棉农推广,号召农民前来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棉花质量。纱厂扩大规模后,他还招聘实习生,发起“中华植棉改良社”,推广种植美国的脱籽棉。 其次是引入“科学管理法”,通过留美经历,他大胆引进“泰罗制”,成为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待遇方面,穆藕初开的工资高于一般工厂。工人进厂一律要经过统一考试,试卷是他亲自出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招一些“明白人”。 在财务上,他引入复式记账法,并将亲拟的报表样本交给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参照填写,一日一报,内容包括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成品数量等,以便及时掌握耗材、用工、用时、数量、质量等动态情况。在此以前,中国的企业没有科学的报表,因此他设计的报表逐渐被各企业效仿。

这些大张旗鼓的动作引起上海同行的极大兴趣,《申报》曾多次报道,称其为“中国实业界之一线光明”。功夫不负有心人,1916年6月,北京商品陈列所举办产品质量比赛,德大纱厂的“宝塔”牌棉纱名列第一,质量超过一般华商纱厂,也优于外商产品,被誉为“上海各纱厂之冠”。

从1914年开始,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穆藕初就已创办了德大、豫丰、厚生三家纱厂,另有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还参与多家纱厂,速度不可谓不快,这些成绩,充分展示出他在实业方面的非凡才能。于是时人将他与张謇、聂云台、荣宗敬并称为“四大棉纱大王”。这段时间无疑是他创业的“黄金时代”。

一战过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穆藕初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经营开始出现危机。先是豫丰受到直奉战争的影响,无法正常开工。在这个紧要关头,他并不气馁,认为“厂事非不可为”。事实上,两厂仅有为数很少的亏损,但是德大和厚生的股东非但不愿意增资渡过难关,反而因为自己的私欲不能得逞,对穆藕初的经营暗中阻挠。他不得不变卖了所有家产来支撑生产,甚至连一座住宅也卖了,可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923年,他辞去了厚生纱厂总经理一职,随后两年,他又相继辞去了豫丰、德大纱厂的总经理。急转直下的失利令这位一心要实业救国的企业家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在《五十自述》中,穆藕初写到那时的困境,接连用了三个词――四面楚歌、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仕途艰难,生活在别处

难熬的日子里,穆藕初真是心力交瘁了,而他的人生轨迹因为那内心深处的的梦想――实现法治社会,出现了拐点。1928年,他受孔祥熙推荐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后继任实业部次长,两年后因不“适应”官场那一套而辞职。1938年,孔祥熙再次请他出任行政院直属的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兼任农本局总经理,推荐人仍然是孔祥熙。

深信法治社会的穆藕初认定:“在人事日趋繁颐,社会日趋复杂的现在,无论什么团体,都要以法治为本,然后有一定的轨道可循,有一定的规矩可遵。”在职期间,他相继编订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争议处理法》等十余项工商法规,其他各种补充条文40余项。这对于建设中国现代经济制度功不可没。

从商人变成官员,或许是他有现代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碰巧是个老实人,又碰巧和孔祥熙同是留美的。从1938年迁移重庆,穆藕初为官四年。到1942年12月3日,他突然被“撤职查办”,深感官场非商场。其实,此时的他是不得已为之。这一点他的老朋友黄炎培说准了:“先生之服官从政,实非其志趣所在。此则非识先生较深者不能知也。”既然志不在此,难免生活在别处,在官僚体制和利益集团中,他的结局可想而知。旧时代内忧外患,商人的政治情节真是一杯自作孽的苦酒。

想想当初穆藕初回国创业,书生意气,挥拆方遒。或许,在实业界,他实现了人生快意,但很快萎靡了;在混乱黑暗的官场,他的理想只能梦碎如灰。从办企业,到办纱布交易所、银行,再到当局执政,穆藕初一直致力于自己的理想和法治理念,实践中国社会,最终是一个悲剧。

钟情于昆曲和教育

创业的萎靡和仕途的心碎,上天似乎有意考验这个柔弱而坚强的汉子,而他把自己所有的喜爱寄托于昆曲。而他本人除了实业家的身份之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振兴昆曲。1921年起由他主持创办苏州昆曲传习所,三年间累计资助5万元。苏州昆剧传习所是在昆曲艺术处于衰落颓败的情况下创办的,它的创办抢救和继承了一大批昆曲的传统剧目和昆曲的表演技艺,直接发挥了扶危继绝的作用。连同它的后续效应,对昆曲艺术的抢救、保存、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期间穆藕初其功非小。

同时,穆藕初还是一位教育家。一生热心资助教育事业,通过培养年轻人间接影响中国经济思想。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位育小学、北大的出国留学资助金等,都得他慷慨解囊。他曾联系蒋梦麟,言及出国留学资助一事,蒋请其资助学生领袖5人(罗家伦、段锡朋、康白情、汪敬熙、周炳林)出国,他慨然应允,资助学生前后共计20人,其中也包括方显廷。穆藕初以其远大眼光培养了一批学业有成的人,成为后来中国业界与学界举足轻重的力量。而通过方显廷等人,也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了间接的影响。

从办企业的微观,到办纱布交易所、银行的中观,再到营造经济法制环境的宏观,穆藕初用西方理论改良中国社会的实践,对梦想中的中国做过种种努力,由于受当时社会的压制,这个中国梦想以悲剧收场。但是他的努力和贡献将被历史铭记,1943去世时共产党驻重庆代表董必武写了挽联,为这位一心实业救国的悲情英雄再三斟酌后落笔:“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中,独留清白,堪作楷模。”这无疑是对他这一生最精准的评价。(编辑/阿笨)

穆藕初儿子眼中的父亲

我感到他在如何花钱上下的功夫要比在如何挣钱上多得多。父亲反对把社会当成一个“金矿”,只知去开掘,去索取,他比喻社会是一个“储蓄银行”:“大家有力尽力,有财尽财,都加一点东西进去,这个社会就好了。”

父亲曾经说过:“况乎人为万物之灵,人之唯一责任即为事当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终而至于国家,如是方无愧乎此生耳。但社会上许多有益之事非金钱不办,因有益于社会之一念,蕴藏于心,而努力于生利事业,及既得财,即用之于社会,因他人所有之钱财,自己无权行使,不能如意支配,除非自有,故名分上正当之收入,应提出若干分为社会上有益事业之输助。”这段话可以总结为他社会责任观的思想基础。

上一篇:跨越海峡 触摸宝岛最生动的地方 下一篇: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