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铩羽香港

时间:2022-08-23 02:00:48

2013年伊始,国美电器便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终结了用九年时间拓展的在港零售业务,这也意味着国美曾梦想以香港为试验田,进而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国际梦折戟。

撤退,重挫股价

国美结束香港零售业务的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1月20日凌晨,国美电器(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国美”)宣布结束其在港零售业务。香港国美宣称,关店是由于投资方准备“调整海外策略”,并表示,香港国美将由零售模式向大宗贸易发展,利用香港的地理及商贸优势,开拓国际采购业务。

家电连锁大佬国美结束在港全线零售业务,致使外界对国美电器一致看衰。国美电器股价在1月21日开盘后一路下跌超过8%,至收盘时股价报收0.96港元,跌幅3.03%。

突进,对手“逆袭”

早在2006年,国美集团明确表示,将进军国际市场,重点在东南亚市场。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香港国美于2002年12月13日注册,原名威俊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开展零售业务后更名为香港国美,黄光裕的妹妹黄秀虹、妻子杜鹃均为香港国美的董事。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时,香港国美由于仅成立一年,业务尚未成熟,因此未被装入上市部分。

香港国美是黄光裕的私有资产,虽然黄光裕多次宣称香港国美的成败并不重要,不过当年黄光裕的大手笔运作,仍显示其对香港国美的热切期待。在2003年SARS疫情肆虐香港、经济大受影响时,黄光裕于10月带领国美电器进入,一掷千金投资5000万港元,在旺角开设第一家旗舰店,踏出国美走出内地的第一步。据悉,首家香港国美由黄光裕亲自选址,租下了当时最繁华的旺角家电一条街入口处的宏安大厦,开设了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四层楼面电器超级卖场,月租金170万港元,以至于港媒评论国美“不是来赚钱,而是来烧钱的”。此后,香港国美又陆续开出不少新的门店,鼎盛时期门店数量多达10多家。黄光裕当时曾扬言,要拿下香港家电零售市场三成份额。

显然,香港的钱并不好赚。坊间认为,国美在港零售业务的结束,源于无法支撑香港店铺租金、人工成本飙升及零售业剧烈竞争导致的业绩亏损,自2003年开业至今,香港国美亏损金额已约2亿港元。此外,在黄光裕被审查后,香港国美在2007年高峰期达到的17间门店,便多以装修、搬迁为名逐步关门,剩余六家除了铜锣湾的旗舰店外,其他分店都在元朗、大埔、荃湾、观塘和屯门等相对较为偏远的地方。较之国美,其老对手苏宁电器则通过另一个更为聪明的方法“逆袭”。苏宁电器在2010年以2.1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本地零售商镭射电器进入香港市场,虽然比国美晚了七年,但刚进入便已拥有22家门店且年销售额已达到13亿港元。此外,较之苏宁镭射在香港零售市场上的高调亮相,香港国美的宣传则少之又少。不少香港居民表示,“我们买电脑、电器会去百脑汇或丰泽,国美并非本地人的首选。”更为有趣的是,今年1月22日,苏宁公布了2012年在香港的业绩,数据显示,苏宁2012年在香港的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0%,同时实现盈利。此外,苏宁方面还透露,2013年计划在香港新开五家店,最终实现全港开店近40家的连锁布局并顺势进入澳门,此后将在条件成熟时进入东南亚市场。

渠道,调整继续

尽管非上市部分的业绩不得而知,但2012年国美电器的业绩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美电器2012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国美净亏损6.87亿元,主要原因是销售下滑、人工及租金费用上升及电商业务亏损。事实上,在香港国美关店之前,国美一直在进行门店调整,虽然国美非上市部分门店的缩减没有数据,但通过其交给上市集团的委托管理费可窥见一斑。国美电器2012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来自非上市国美集团的收入比例,从上一年同期的0.62%降至0.53%,金额从1.86亿元降至1.23亿元。

此次国美在港关闭门店,与国美刚刚公布2013年至2015年战略规划密切相关。国美新战略的核心是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线下实体店重点围绕一级市场,巩固和开发二级市场。在一线城市收缩实体店的同时,国美在二三线城市与电商渠道进行扩张。国美的新三年战略中,曾宣称2013年将计划在二线市场开200家新店,重点进攻三四线城市,使其未来或占国美收入的25%。2013年,国美表示会继续关闭亏损的分店,大力发展网上商城及开拓非电器市场,使在线业务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30%。电商渠道正在成为国美的核心,除积极寻求虚拟运营商牌照外,还传出国美计划用3亿元收购全峰快递公司30%股权的消息。

要害,水土不服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美在香港市场铩羽而归,“水土不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在国美进入香港前,丰泽、百脑汇、镭射影音、泰林和吉之岛百货五大零售巨头,已掌控香港40%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美擅长的价格战在香港并不奏效,国美在内地的大卖场优势,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无法施展。国美在内地的家电市场中被称为“低价杀手”,以大卖场的形式经营,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以压低售价,但这在香港却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如果在香港的街道、尤其是繁华的购物商业地带走上一圈,就会发现香港的零售店铺都很小。弹丸之地租金昂贵,铜锣湾地区的租金更超过纽约第五大道和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以每平方米近2万港元的价格列全球十大租金最昂贵的购物区之首,因此国美大卖场的经营模式在香港行不通。

此外,作为一个进入香港市场不久的外来品牌,国美很难与香港本地知名的零售商相抗衡。百脑汇电器和丰泽电器是香港规模最大的两家电器零售连锁店,其中百脑汇创办于1949年,得到香港人的普遍认可;创办于1975年的丰泽电器虽然历史稍短,但1986年被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收购,“超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丰泽电器“背靠大山”,生意自然不用说。虽然百脑汇和丰泽电器的价格相对高一些,但由于老店效应,不少香港人仍然会选择到两家大店购买。况且由于租金等原因,“国美的价格也并不便宜”。在人人都追求便利、不愿舍近求远的香港,只拥有六家门店的国美,显然无法和有29家门店的苏宁竞争,更不用说遍布全港的丰泽电器和百脑汇了。

国美香港今日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上一篇:基于苏教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语文教学方... 下一篇:浅谈高铁车站商业开发中的“三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