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23 11:36:36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摘 要 】本文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在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适时渗透德育信息,“寓德育与智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适时渗透,润物细无声

地理学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德育价值。使学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除地理学的本身特点之外,学科之中的很多章节都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去感知地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即教育。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地理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

3 感受家乡秦皇岛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程度,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

实践是最有效的德育大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校内或校外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视其为地理学习的一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独立自主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5 结语

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同时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注意渗透的可行性,强化渗透的反复性,善于抓住教育点,适时找准切入点,自然妥帖的抓住时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地理教学园地上怒放。

【参考文献】

[1] 保庭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科研究,2012.

[2] 韩士阁.浅谈高中地理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科学学刊,2010.

上一篇:素食者的困惑 下一篇:时尚教父TONY型走米兰穿搭风靡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