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3 10:00:29

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 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更为薄弱。通过回顾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深入分析了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现状;对策;山东昌乐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61-02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不断出现,气象灾难对人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中国近10年来频繁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干旱、高温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强度和频率,使得我国成为全世界受自然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1]。在发生的这些自然灾害中,有接近3/4的损失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2] 。每年有3 333.33万hm2的农田和6亿人口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达到2 000亿元以上[3]。2007年7月重庆发生的特大暴雨导致37个区(县)逾700万人受灾,大面积农作物绝收、减产,达10.7亿元,各项经济损失总和约30亿元[4]。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全国大范围发生冰灾,很多地区为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尤其是东南部地区22个省(区、市)受灾人口达1.8亿人以上,造成逾1 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5]。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增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视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做好应急防御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高度重视的任务。农村通讯不畅,基础条件差,对气象灾害高度敏感,往往由于无法及时传送预警信息而导致其气象灾害防御薄弱。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6],全面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气象信息应用水平,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是气象部门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

1.1 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基本形成

全县建设13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达到了每10~20 km有1个观测点的要求,在五图、乔官建立了2个设施农业大棚自动气象观测站,在五图建立了1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测预警水平和服务能力。

1.2 气象预警信息能力明显增强

先后建成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服务平台、市―县高清可视化会商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平台、“12121”气象服务声询系统,建设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昌乐气象”网站,开通了“昌乐气象”腾讯微博,安装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建设了高标准的镇(街)现代化气象信息服务站11个,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照相机等设备。昌乐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平台的建成,实现了LCD、LED、预警大喇叭、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真、腾讯微博等渠道的一键式。仅仅3 min内,手机号码库中的823个号码、全县11块电子显示屏、369台预警大喇叭、电子邮件、腾讯微博可同时收到气象信息,大大提高了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

1.3 气象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成立了为农气象服务专家团。由昌乐县气象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烟草公司、农机局等57名涉农专家组成为农气象服务专家团,根据农时、农事关键季节和农业生产实际,适时召开研讨会议,集众多专家的智慧,制定为农服务方案、措施,明显提高了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媒体合作,实时气象预警信息。与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签订气象预警信息协议,实时气象信息。全县发展气象协理员11名,部门联络员28名,信息员共421名,覆盖全县的镇村和部门。在全县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安装电子显示屏11块,在行政村安装气象预警大喇叭369台。形成了村村有气象信息员、有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格局。逐步实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由被动型应付向主动型防范转变,由事后应急救援向事前监测预警转变。

1.4 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能力加强

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昌乐县气象局先后与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民政局、环保局、安监局等28个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实现了部门间的联合会商和信息资源共享,对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县气象局牵头,与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畜牧局、传媒集团、交通局、烟草公司等8个单位和部门签订了联合开展服务协议书,建立了联合开展服务的机制,利用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产品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农村工作动态、农情、墒情、苗情、病虫害、灾情、农业技术推广等信息,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全面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和管理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与县农业局联合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农机局联合麦收期的天气预报。

1.5 气象服务内容不断拓宽

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与全县42个规模较大的瓜菜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建立“直通式”联系,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精细化气象服务,通过网络交流、发放明白纸以及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服务,服务内容细化到瓜菜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服务、病虫害预警等。开展田间气象诊断服务,昌乐县气象局业务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瓜菜大棚实地监测土壤墒情,查看农情、病虫害等,根据农作物实际状况,现场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让农民得到最大的收益。

上一篇:选好写作切入点 提升作文表现力 下一篇: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