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3 09:35:45

浅析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花卉产业作为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 大行业之一, 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和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花卉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和贸易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效益低下、流通渠道不畅、消费水平较低、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以及来自发达国家的挑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花卉产业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花卉产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花卉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国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据权威预测,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中,花卉业被列为第2位。在我国,尽管花卉业起步较晚,但在最近20年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成为许多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我国花卉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1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花卉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低下

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约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1/3 ,成为生产面积第1大国,但与世界花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据统计,1996 年荷兰平均产值为4418 万美元/hm2,以色列平均产值为13万美元/hm2,哥伦比亚平均产值为10 万美元/hm2,而我国平均约0. 8 万美元/hm2。我国花卉单位面积产值仅仅是荷兰的1. 7 %、以色列的519 %、哥伦比亚的7. 7 %[2] 。这主要是低水平重复扩大生产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低、产品质量差、品种落后、规模过小等因素造成的[3]。

1.2 生产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花卉业起步比较晚, 科技投入不足, 绝大多数的原种都需要引进。一些大规模生产用种的引进, 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 还会经常受制于人, 对产业发展十分不利。

花卉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对农业设施要求高,需要专门的生产技术和温棚、水肥灌溉管网等固定化的农业设施。一个国家的园艺设施的水平,可直接反映农业生产的先进程度。荷兰保护地栽培花卉占60%,其中盆花100%在温室生产,而2003年我国花卉生产保护地总面积为28 826.1 hm2,仅占花卉栽培总面积的6.7%,而且其中大部分为设施简陋的一般保护地,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我国花卉整体生产水平也较低。鲜切花产量平均为50~80朵/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仅相当于三级花[3],而且绝大多数花卉的原种,都必须依靠进口。花卉生产规模偏小。在我国花卉生产经营实体中,目前60%的花卉生产者为农户,40%为企业,花卉生产的主体是分散的农户。2003 年,全国花卉企业为60244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仅有5073 个,仅占企业总数的8.42%。大多数的小规模花农缺乏生产技术知识,主要靠经验进行栽培和经营,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造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花卉产业发展缓慢,效率低下[4]。

1.3 花卉流通渠道不畅,缺乏完善的行销网络

花卉作为商品流通,其流通体系远不如其他商品,部分花卉产区仍然存在卖难的局面,大生产和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流通体系建设比较薄弱,不仅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少,3个地区的花卉零售店加起来也只占全国的6.2%。

从我国花卉交易市场建设情况看,也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是重“批发”市场,轻“零售”市场建设,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不配套。在我国仅香港的鲜花批发商店与零售商店的比例是1∶33.3,而1997年内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比率为1∶11.7[2] ;第二是重市场“硬件”,而忽视市场“软件”建设。我国大部分花卉批发市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市场的硬件建设方面,在市场软件的建设方面,力度却不够,具体表现为缺乏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人员很少经过从业培训,市场信息网络不畅通,市场服务功能普遍不够完善,许多花市基本形成“有场无市”的状况[5]。

此外,在我国花卉交易中,仍一直沿用落后的面对面的议价交易方式(对手交易) 。

1.4 花卉消费水平偏低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年人均花卉消费水平极低,仅为0.49美元,这严重制约着我国花卉产业展。

我国人均花卉消费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归于几个方面:一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落后。二是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由于中国人均收入偏低,一些居民尽量少买花卉,甚至不买花卉。三是花卉价格。根据调查结果,花卉价格下降10% ,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显著增加购花数量及次数;而价格下降20% ,能较大幅度地刺激个人花卉消费量的增加[6] 。四是零售网店的便利性也影响着花卉的消费。

1.5 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花卉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科技需求较高,而我国花卉科技支撑体系的发展滞后于生产的需要,研究、示范、开发、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处于自发的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严重阻碍了花卉产业化进程。

作为支撑花卉科技体系的专业人才也严重缺乏。2003年,我国有花卉从业人员293.4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73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3.32% ,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较差。而在花卉业发达国家,不仅从业者普遍受过中等专业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花卉人才匮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花卉产业的发展[7]。

1.6 加入WTO 将对我国花卉业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 对于非国计民生的花卉产业来说,受到冲击不是很大,但仍将使之在短期内受到一些挫折,甚至会引起部分花卉企业的倒闭、破产。其影响具体表现为:大幅下调关税,全面开放市场,那些花卉生产起步早、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现代化程度高、质优价廉的发达国家花卉产品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促使我国花卉进口量陡增,这对我国的花卉业带来一定的冲击。此外,国际花卉贸易格局已基本建立,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贸易伙伴较少,要争取更多的出口创汇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8]。我国花卉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小,精品少,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品牌较少,与国外花卉企业的实力悬殊较大,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9]。

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对策

2.1 进一步加大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国花卉生产科技含量低是花卉生产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我国花卉科技投入较少,花卉科技人员的缺乏、科研和生产脱节等问题密切相关。要提高我国花卉的科技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花卉产业研究的科技投入。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扶持花卉龙头企业、花卉信息中心、花卉科研项目,扶持基地建设和拳头产品的开发。其次从改革科研机制着手,建立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机制,加快科技推广的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要注重人才的培训,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素质,全面提高产品形象和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继续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推进花卉产业化经营是花卉业发展方向。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加强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从花卉行业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看,政府要根据当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市场供求状况,充分利用我国花卉生产中已形成的一定的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将交通、水利条件基础较好的乡、镇的地块规划扩展为花卉生产的基地。同时要在地租、资金、税收、水电、通讯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农由市场决定和带动生产,促进花农和企业联合,走“公司+ 农户+ 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道路,切实改变一家一户的“小而全”生产方式,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共同开拓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促使花卉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0]。

2.3 建立健全发达的物流体系和交易体系,完善流通渠道

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道,完善流通渠道,发达的物流体系和交易体系对促进商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花卉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享受商品,在花卉交易过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市场预测难度大,二是产品的时效性较强。因此,建立便捷的流通网络和交易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在花卉流通体系建设上,必须重视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加快市场交易速度。借鉴花卉流通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 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切实改变过去重批发市场轻零售市场建设、重市场“硬件”而忽视市场“软件”建设状况。同时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力度,为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农做好服务。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此外,积极推进物流管理体系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2.4 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信息先行。信息是制定政策、确定和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依据。花卉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工作。尽快完善花卉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对指导和推动花卉产业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尽快完善信息网络体系;要以花卉专业村镇、花卉企业、花卉市场为依托,建立花卉信息网络体系,及时为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供求信息,市场趋势分析,提高花卉生产、经营的效率。

2.5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引导花卉消费

增加消费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必须扩大花卉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将不断提高,我国居民花卉消费潜力十分巨大。为使潜在的消费得以实现,必须正确引导花卉消费。要进一步加强对花卉文化的宣传。要建立和完善便捷的花卉零售网点,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促进花卉消费。同时要积极引导花卉的常年消费,以解决常年生产与季节消费之间的矛盾。

2.6 充分利用我国已加入WTO 的机遇,扩大出口

我国已经加入WTO ,我国花卉市场也开始逐渐融入到国际花卉市场,这无疑会给我国花卉产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些机会表现在:一是随着我国花卉业的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的品种已达到较高水平,有些花卉需求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对我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感兴趣,出口贸易额将大幅增加。二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花卉生产成本高已成为不可逆转,他们正在寻求与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合作经营,而我国的品种丰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厚,劳动力低廉,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到我国合作经营。三是我国的花卉企业,有一部分已初具规模,其产品质量尽管与国外优质产品相比有差距,但在国内市场上仍然较国外一般质量的产品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国花卉生产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自由宽松的花卉贸易环境,发挥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我国花卉产业朝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增加花卉产量,扩大出口,进而促进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7] [11]。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张君玲.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5(4)

2 韩一军,缪珊.我国花卉产业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 1999(5)

3 蔡派.中国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农业,2000(8)

4 李俊龙.我国花卉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6(14)

5 黄素梅,蓝福生等.我国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探讨[J].广西植物,2000(20)

6 杨春起.影响花卉市场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A]:高俊平,姜伟贤.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C]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李俊龙.我国花卉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

8 詹婵华.中国花卉出口浅探[J].经济师,2005(5)

9 姜伟贤.我国花卉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2003(1)

10 姚莲芳,王森.我国花卉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5(2)

11 刘晓炜,何明军.加入WTO 后的中国花卉业发展初探[J].温室园艺. 2005(5)

上一篇:不同浓度硼酸对东方百合生长状况影响 下一篇:无公害杏鲍菇工厂自动化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