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23 08:10:22

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注定了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性,也是高职院校土建类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笔者回顾了既有文献对土建类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选取了相关变量,运用Logit模型对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满意度 高职院校 土建类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9-02

1.引言

教学内容是大学生学习的“粮食”,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接受性程度和日后工作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甚至整个职业生涯,其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因而,提升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学生满意度提高的基础,而要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对整个土建类专业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做好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的基础上,考虑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方向,充分做好专业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相应的改革。

就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来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对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思考,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选择上特色化选择不足,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有很多类似之处,缺乏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开展一些大众化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本领和认清自身未来就业方向及职业生涯构成了制约。二是教学内容的学生满意度不高,很多高职院校本身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课程设计上强调了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较为忽略,而高职院校土建类部分学生本来学习的基础较差,对于理论教学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了实践性教学,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中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会导致对部分学生对整个专业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是当前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探讨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发掘学生满意的因素在哪里,需要往哪些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以达到学生满意,进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本研究试做初探。

2.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1)分析方法

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教学内容设计往往用科学性来衡量,即用“科学性强”与“科学性弱”来评价与衡量,因此,为了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之间关系,笔者对广西区内外一些拥有朋友资源的10余所高职院校展开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学人员、学生、教学相关管理部门等,同时,考虑到调研问题的回答性质,即包含主观的回答,也包含客观的一些回答,因此,选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以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性“强”与“弱”作为因变量,其他影响学生满意度和专业教学改革的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ln(■)=α0+α1X1+…αiXn(i=1,2,…,n)

模型中Yi为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性“强”与“弱”的概率(“科学性强”=l,“科学性弱”=0),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琢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琢0表示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

(2)指标选取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之前,必须对反映这三者的重要变量选取做一个全面的论证,也就是要展开对真实反映三者关系的因素做一个具体的探讨,从笔者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部分学者对此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如陈锡宝(2006)认为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强弱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即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特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材选择的合理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等影响,同时还与教学课程的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密切相关。付玉辉,王晓峰(2008) 认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本着毕业生就业需要和综合能力为中心,注重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李红(2011)对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建立能力评价体系等提出了想法。周永(2012)认为专业定位与教学内容是否吻合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应该关注的重要因素。张宇,吴桐,高小淇(2013)指出土建类高职教学内容设计应结合专业的培养定位,从培养目标分析出发、构建教学内容培养体系、落实好政策保障、加强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高教学水平。陈功,张茂林(2013) 总结了我国土建类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认为要改进人才培养定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来开展相应的定位,而不是盲目定位,在定位好的基础上开展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相应的教学改革。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反映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满意度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三者的因素分为几个角度进行探讨,并各选取一些变量进行分析,各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各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

3.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共收到100多份问卷,提取了98份完整的问卷进行分析。特从调研中选取这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剔除数据不齐全的无效样本后,有效样本涉及98个。

(2)模型估计与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上述7个可能的因素赋值后,运用SPSS17.0对二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7个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2。

表2 logit模型估计结果

其中,*,**,***分别表示在0.1、0.05、0.01水平上显著。常数项不显著。

4.实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特色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吻合性程度、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情况对于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有很强的影响。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能否胜任专业教学也对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有较强的影响。对此建议:

一是提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定位与教学内容的吻合性。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应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应用性不强的基础上,应加快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探索校企共建专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新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二是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本着毕业生就业需要和综合能力为中心,土建类专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设置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化、效益性和多样化。。

三是迎合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培养。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涵养以及就业去向来进行教材选择,并着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渗透,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锡宝.论高职土建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质[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5卷第6期:61-62

[2]张宇,吴桐,高小淇.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0期:14

[3]陈功,张茂林.我国土建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3年第3期:137

[4]周永.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人才需求与高职土建类专业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6期:35-37

[5]李红.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J].2011年第23期:58-60

[6]付玉辉,王晓峰.高职土建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6期:174

作者简介:

莫荣锋(1969-),男,壮族,广西武鸣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上一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项目建设探析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