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大集团产业布局

时间:2022-08-23 07:26:01

聚焦6大集团产业布局

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持续增长之后的重要调整转型期。处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拥有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充满更多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与能源、交通、环保等方面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从产业自身发展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在规模、研发资源、议价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链不够完善、零部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等问题也在凸显。如何保证汽车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这对中国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仍将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车市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持续的城镇化发展和城乡道路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将为国内车市开辟更宽广的市场空间。如何抓住中国汽车发展黄金期的最后机遇?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产品,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冲出重围?如何在高速冲刺和可持续发展中寻找到平衡?

应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各种问题与挑战,大型汽车集团的发展策略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前景,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占据中国汽车总产量76%以上的六大汽车集团了最新产业规划和下一阶段发展策略。择其要点,供读者参考。

一汽:最新“新能源战略规划”

一汽集团于2014年4月20日最新了“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不仅设定了准确的实现目标,还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在4月22日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就“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读,涉及相关问题与成绩、未来保障措施等。

中国一汽2010年了品质技术创新为内涵的品牌战略,品质承载责任,技术创造优势,创新引领未来。以品牌为统领,相继了蓝途战略、红旗品牌、服务品牌和红旗系列发动机。2014年4月20号一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明确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全力造“安全、环保、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卓越品牌。

进展情况

一汽新能源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一是在流程建设方面,搭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体系框架,形成职能合力,与新能源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达1200人,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总成、产品开发流程、知识产权流程规范500余项,实验验证标准300余项,包括牵头制定的国际上汽车电动车安全方面的一个专家组,在规划、研发、生产、采购、营销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体系,在设计规划、实验标准、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积累。

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攻克了261项技术难题,掌握了单电机和双电机深度混合动力构型、高功率密度的机电耦合变速器、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电池组以及整车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包括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动力系统构型技术和动力总成开发技术。

在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极、电池、电器和电控系统实验与实质基地,包括电池实验室、电极实验室、混合动力绞车动力总成实验室,混合动力客车动力总成实验室,强混总成实验台等一些研发能力方面的建设。从2010年起一汽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开发日趋成熟,我们通过十五开始的863项目和承担国家的科技项目,历经11年的自主开发,我们在红旗混合动力轿车、包括其功能车、性能样车、奔腾混合动力产品车的生产等,使混合动力轿车及开发技术趋于成熟,开发出多款纯电动汽车。

性能样车和批量生产,也是从2002年开始,我们陆续在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在生产基地组建了自主新能源轿车生产基地,具备了完整的整车生产及下线检测能力,以生产奔腾BPHEV、本特BEV及威志EV。这次在会上我们的24款车已经上市。包括它的生产线和它的检测能力,包括图上显示的一些分装线,包括我们的检测能力。

在示范运行方面,截至去年年底面向8个城市投放了700余辆新能源产品,累积运行里程突破了7300万公里,包括奔腾EV、欧朗EV、威志EV,包括我们新能源的客车。

六项举措保障计划实施

一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是在中国一汽品牌战略统领下,立足自主、开放合作、突破电驱动核心技术、通过集成创新,构建新能源汽车全新平台,全力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系列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应用推广、创新运营模式,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掌控核心资源,掌握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个平台,完成关键总成资源布局,完成全系车型产业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能力,市场份额15%以上,成为用户满意的新能源汽车领跑者,我们在2016年要初步形成电机、电池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完成重点车型商品化开发,到2018年新能源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支撑企业四阶段燃油限值目标的实现。

在产品平台方面,搭建4个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产品平台,A0级的纯电动车,A、B、C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是纯电动一个平台,插电式三个平台。完善2个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产品平台,覆盖城市公交车和城市卡车。2014年我们要实现奔腾4款新能源车上市,2016年以前我们要陆续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1款纯电动,3款插电式还有两款商用车和1款混合动力商用车。到2020年,全面实现中国一汽新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总成模块方面,通过系统和总成模块设计,实现新能源车和传统车总成的资源最大共享。开发直喷式增压发动机、双离合器变速器、标准电池模块,包括电机、电池、电控、整车控制器等整车技术开发。在核心技术方面,完全掌握高功率密度的湿式离合器的设计,电池组集成开发、总成控制器等技术,突破以铝带铜低成本的技术,突破蒸腾式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突破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和在整车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创新确保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在研发能力方面,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业体系,形成从整车到总成再到新能源性能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万品米实验基地,完成整车多功能模拟研究和整车性能、可靠性的产品认证。

在生产资源组织方面,依托集团现有资源培育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生产能力,到今年年末完成满足所需产能规划的生产资源布局和建设,实现从离合器耦合电机到控制系统软硬件等关键技术自主生产,同时与一流的国际供应商开展开放式的合作,实现从核心部件、关键总成到整车开发的核心生产能力。在未来五年要加大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和培育应用先进轻量化技术和生产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在产业联合协作方面,积极探索多种集成创新模式,在动力电池方面我们参股国联动力电池研究院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研发,促进高水平动力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上,我们将充分利用氧气电动车联盟平台,和上下游产业一起共谋发展。

在新能源零部件方面,我们在离合器耦合电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培育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到今年年末完成所有所需产能资源的不具合建设,实现耦合电机、控制器软硬件等核心关键总成的自主生产,通用件与传统车布平台。

上汽:自主品牌向上调整

除了新的结构调整,更精准的品牌定位,上汽希望在合资品牌价格下探的时候,实现自主品牌反方向的向上调整。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需要突破的瓶颈与挑战。近年来,上汽集团也在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产销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上汽实现产销销售510万辆,同比增长14%,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的同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做强民族汽车工业的希望在自主品牌,上汽围绕加快自主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面对新增长形势,上汽集团将继续贯彻创新建设、转型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开发能力。上汽将继续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快健全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在造型设计、整车集成、信息化应用和轻量化方面形成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销量。

将更加关注新能源产品产业化工作,并持续优化传统动力总成技术。上汽自主品牌在积极做好以上市产品市场销售服务的同时,扎实推进新能源车产业化后续工作,积极推进基于整车架构的混合技术方案等前瞻性研究,努力掌控电控、电池、电驱新能源核心系统开发能力,为参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打好扎实基础。上汽所属合资整车厂也在稳步实施企业的新能源战略。同时我们不放松对传统动力总成的持续改进,通过推广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不断改善传统汽车的排放效果。

以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支撑发展。在优化业务结构方面,将在整车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汽车金融、电子商务、集成信息等全新领域的业务,为逐步改变国内汽车产业单一依靠制造业拉动的增长方式探索新路。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产品附加值,推动自主品牌产品不断提高销量规模,推动新能源产品加快实现产业化,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借助今年3月28日上线的上汽电商平台车强网加快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市场与用户需求变化趋势,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新需求,为上汽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不断优化生产布局,努力向海外市场实现有效溢出,加大出口业务拓展,并积极瞄准新兴市场,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规划。

东风:梳理新“局”面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东风汽车密集了4款全球首发车型,其中包括神龙汽车代工生产的首款东风品牌轿车产品,这是东风乘用车品牌布局重新梳理之后的成果。在2014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东风汽车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李勇对东风的基地建设、商用车以及乘用车等的“未来式”布局战略给出了详细的说明。

优势与短板

现在东风的产品系列是非常全的,产品结构基本和国内市场需求吻合一致。如果把产品拆分开来,可以看出东风的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结构比例和市场的需求高度吻合,进一步把它展开可以看出,商用车如果再细分成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在各个细分市场领域就都有了10-20%多的市占率,说明东风在各个领域的产品都排在比较前的位置。这些是有助于东风公司来抵御一些市场的风险,但其实也增加了我们的一些管理难度,但东风公司会把这个作为我们的资源,很好的做好协同优化工作,使它成为东风的一个其他企业没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自主品牌方面,东风公司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之前东风商用车一直引领这个市场的发展,从开始的东风140、东风八平柴、东风天龙等等,我们算了一下已经有三代产品推出,东风商用车在中国国内市场一直拥有相当的竞争力。我们对商用车的整车包括底盘产品方面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在专用车、特种车和客车领域的业务有不足的地方,包括公司商用车的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品牌的构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东风总体规划中,东风自主乘用车的发展相对整个行业是较晚的,东风真正战略性发展自主乘用车应该是2007年以后,2009年我们的东风风神第一款车推出以后,包括最近几年。但同时东风自主乘用车的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尤其在MPV领域,合资自主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同时我们自己也非常清醒地看到,东风品牌的轿车还是比较弱小,所以下一步东风乘用车的发展、自主乘用车的发展也是公司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把东风的乘用车布局做个分析,可以看出东风的产品集中在30万以下的车型上,但是与对标企业相比,东风乘用车布局上,还缺少中高端的车型布局,这也是东风整车产品布局的缺陷。

解决“历史遗留”

东风目前的布局,很多方面是因为历史的遗留的问题造成的,目前整个公司的布局侧重于中、南部这样一些市场,主要产业基地,十堰、襄樊、武汉、广州都是当时从十堰一步步走出来的一个轨迹。东风主要的产能分布和整车包括零部件的业务分布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区域,但是后期,我们在国内又开拓了一些新的市场。下一步将在国内对业务布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所以可能考虑会向西部甚至向北部来扩展我们的业务。

另外,东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战略考虑,就是要完成全球布局,国际化的布局,这是下一步重点考虑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实质性的推进工作。首先,乘用车领域我们会借助跟PSA战略联盟来拓展海外市场,来提升我们研发的能力,来提升我们的自主品牌的水平,然后拓展我们的海外市场,重点是我们的亚太市场这块。当然,在海外市场这块,可能会优先在新兴市场进行发展,但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向成熟的和发达汽车市场来进军。东风的商用车领域也已经跟沃尔沃进行了战略合作,合作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加速推进东风的商用车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步伐。

有序的商用车战略

在商用车业务的发展方面,第一要构建竞争有序的多品牌战略。以不同的品牌区隔、商品定位,通过业务分工、资源优化等手段,来构建定位清晰、竞争有序、相互协同的品牌体系。现在东风在中重卡和轻卡这块有比较有竞争力的实体,品牌价值相对比较高。我们在微车和客车方面也有相应的布局。前面说到了,我们在专用车特种车方面因为历史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小的企业或者是比较散的企业,在这一块东风准备把这些企业重新整合在一起,构建东风商用车第三级,新购一个中低端的品牌,把这块业务做实做强。同时,东风的商用车公司、股份公司他们会在中重卡和轻型卡车这块来打造东风中高端商用车品牌,这块整个公司的品牌布局架构已经做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和布局,并且相应的工作都在实质性的推进和开展中间。最后,强化客车业务,提升客车业务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乘用车均衡发展

在乘用车业务领域这块,主要考虑的是要均衡发展。产品结构要求均衡发展,就要立足传统优势市场,要培育我们的明星产品,巩固市场份额,同时要延伸产品布局,促进产品结构的均衡发展。另外,品牌价值,现在已经制定的有提升计划,在平台技术、品牌质量、销售、服务等方面,我们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东风整个的产品型谱未来会有一个向上提升的动作。近期我们合资高端品牌,像英菲尼迪马上将导入进行生产。自主品牌方面,我们这次在车展也了东风1号这么一个中高端的自主乘用车轿车品牌,同时在自主乘用车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种高端的品牌要陆续推出来。同时在我们的微型轿车卡车方面,我们也会有一个产品提升的过程,包括我们的东风风光等产品也在逐步导入市场中。

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也是强调均衡发展。在自主品牌方面,下一步的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完善和提升传统车的性能,保持动力总成的先进性,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同时提升自主品牌的销量和规模,优化在国际、国内销量结构和业务结构。合资品牌,之前我们很多合资品牌导入的都是国外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有一些国外的二手技术等等都导入到中国国内,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合资品牌也要同步导入国际最先进的一些产品和技术,那么我们合资品牌的技术研发要求是要保持在全球有技术的领先性,合资品牌也要提升它的档次和竞争优势。

在乘用车事业方面,还要突破重点的核心技术,合理利用内外部的资源,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是联合开发的形式,在平台化、动力总成、核心电子架构、新能源技术方面等领域要有重点突破,技术要保持先进性,来促进我们乘用车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发动机方面,我们要推出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技术的战略要保持自主研发发动机在国内要有中上等的水平,在我们的核心变速箱技术和产品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个国际合作,东风和格特拉克在技术和产品上会有深入的合作,东风格特拉克的研发中心也就是东风技术中心,东风很多核心技术人才都会在新的合资公司和国外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研发产品,来开发新的技术,最终提升东风在变速箱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长安:产销500万的“雄心”

十年前,大部分自主品牌在逆向开发的时候,长安坚持正向开发,十年后,长安的快速发展成就向人们展示了真实的力量。2014年的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集团副总裁刘波宣布的战略规划格局宏大,延续了其一贯的“冒进”风格,但我们更愿意将其解读为:雄心。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说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在竞争中前进,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二句话是,中国品牌汽车前进的压力增加。当前中国品牌正处于蓄势调整期。有的企业可能调整好一些,有的处于调整中期,有的处于后期。从调整的时间来看,有的企业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有的企业可能需要三到四年,甚至一代产品才能完成整个的调整。

未来5-10年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最后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才可能冲出重围。在这中间,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社会、媒体一起共同努力,但我们坚信不管困难有多大,中国品牌必将有两到三家,会为全球汽车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继续推进事业领先计划

长安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是:实施事业领先计划,启航愿景2020年,产销500万;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致力于打造节能环保、安全世上、经济实用的汽车。

具体举措来看,一是必须要聚焦产品,快速提升产品,打造经典畅销的产品,这是对企业发展生存非常重要的。从目前来看,长安新产品的产品力和产品质量呈现比较好的趋势,产品力在逐渐提升,已经接近2010年合资水平。

打造经典畅销产品,快速提升长安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一个品牌没有价值最后就是低质低价的产品,最后进入一个恶性死循环。因此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经典品牌打造,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经典产品,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经典产品,产品就必须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性能、一流的成本优势,这里面又需要技术来支撑,就是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目前长安正在完善品牌谱系,2010年我们在水立方了我们的品牌架构,乘用车、商用车和动力品牌。通过“出彩中国人、精彩长安车”,让老百姓了解我们长安品牌和这个产品,也为我们的产品培育、溢价能力和品牌向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除了产品力之外,我们的关键核心还是在本身技术能力上,长安一直在坚持技术领先的策略,很重视核心技术,打造长安的领先的技术标签。汽车有很多种性能,我们必须要选准用户最看重和最需要的,而且必须要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长安在这方面把节能、安全、时尚、智能化打造成我们领先于其他品牌,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差异化格局。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智能化。今年我们可以达到1级智能化,每年我们都有一个规划,计划2025年要实现5级,就是全路段自动驾驶。同时在安全上,2020年要实现达到欧洲E-NCAP16版的要求,还要适应北美和全球的安全要求。

我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上不去,弄一堆技术没用处,不把技术转换成产品是不行的。所以,长安狠抓研发体系、供应商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提升,来提升长安的品质。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15年产品质量要达到合资企业的平均水平,2017年要达到一流合资企业的水平。

除了硬件软件,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长安一直坚持人才为本,激发人才活力。长安建立了“1721领导力模型”,在副总裁一级、部长级、处长级甚至下面的都要通过领导力的提升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力。同时开展了5点工程、种子工程,要求各级领导60%的时间抓业务,2%的时间建标准,20%的时间带队伍。队伍和标准要亲自建,不能交给下面,这几年长安在这上面提升非常快。

中国汽车市场最大,一年有两三千万,但是全球有9000万,去年是8500万,所以,只立足于国内肯定是不行的。要达到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必须要走出去,外面还有很大的市场,但要走向这个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长安目前正在制定的战略,就是聚焦四大国家级群,三大金砖国家,两大成熟市场,海外销量要达到1/4。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要使海外销售至少达到50万的目标,现在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推进。

必须要实施文化治企,打造百年长安。长安企业有150年的历史,能够保留150年实际上就是它的文化,文化是一个企业长青的根本的地方。长安的CA1613“领先文化”就是长安汽车的优秀基因,必须作为长安汽车的推进器和原动力,使得长安不断的进取,因为这是精气神所在。

北汽:“海纳百川”式的零部件发展战略

“海纳百川、合作共赢”一直是北汽集团发展过程中最有迹可循的脉络。它甚至融入了北汽的血液中,成为北汽胜绩连连的利器。从今年初北汽与美国Atieva公司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成功入股零部件外企,可见北汽的零部件发展战略同样延续了这一“传统”。

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支持汽车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零部件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汽车产业的先进程度,特别是对于我们各大汽车集团正在加速推进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建设就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给予支撑。

零部件产业布局

从“十一五”末期到整个“十二五”中国汽车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北汽集团于2007年制定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提出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实现整车产业与零部件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此集团于2008年成立了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产业公司,将其作为北汽产业零部件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对产业布局的规划、调整以及资源的整合,北汽零部件产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我们这几年大概在零部件上,通过这些工作有了几个跨越。

一是企业规模的跨越,从最初很弱小的十几家零部件产业,现在发展到将近40余家零部件企业。二是在营业收入上取得了跨越,过去我们零部件很薄弱,所以对整车的支撑也是有限的,每年只有20-30亿的营销额,到今年我们将实现270亿元的营销额,明年将突破300亿元,增长近8倍。三是产品布局的跨越,形成了汽车内外饰系统、座椅系统、热交换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底盘和动力系统的五大产品布局。 四是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实现了对全球最大的天窗制造企业之一英纳法集团的并购,并通过对其业务不断持续的管理和整合,迈出了国际化运营的坚实步伐。五是零部件园区布局的跨越,推进了北京、湖南和北京奔驰、广州增城、河北黄华、江苏镇江等多个零部件中心的建设,有力支撑了整车布局的发展。

产业发展做法

在过去短短几年中间,北汽零部件产业走过了从弱小到规模发展、从分到合、从劣到优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国内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一是聚合发展,大力度合资合作,做大北汽汽车的零部件。从做大开始。北汽零部件产业立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流汽车品牌产品定制的产品布局,先后与国内外大型知名零部件企业集团合作,组成成具有技术、品牌、人才优势的高端零部件企业。具备了为各层次商用车、乘用车配套的能力,一批国内国际零部件企业品牌齐聚海纳川平台之下,市场的拓展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是整零协同。北汽集团建立了和谐的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系,北汽集团在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的同时,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北汽内部的整车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零部件市场,这为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吸引更高端的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北汽零部件产业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发挥海纳川平台作为我们整个零部件平台的作用,先后与北汽的各个整车企业建立起了战略的合作关系。因为零部件最终是一个汽车价值链中的中坚产品,它一定要依托整车才能带动它的发展。所以,我们觉得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建立一个战略的协同关系,从市场的规划到研发开始的协同,到最后成本的控制、制造到配套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对我们的零部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整车的开发从质量、成本、包括生产周期的控制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通过用北汽整车的整零协同使我们海纳川公司在集团内部的拓展能力和市场份额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成为了北汽整车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合作伙伴的认同。

三是国际化的发展。在我们规模发展的同时,围绕着零部件长远的发展战略,我们在2011年7月成功整合了荷兰英纳法天窗公司,同时也开始对其全球业务的整合通过持续的文化融合、管理创新、战略导入等方式实现了其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同时,英纳法也成为北汽零部件产业的一个重要的业务单元,管理输出的基地,人才培养的基地,依托这一国际化发展的平台,北汽零部件产业正式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轨道。

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北汽集团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全力支持整车发展和打造整车核心技术,到2020年零部件产业将实现千亿元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同时形成强大的核心零部件主营业务和完备的零部件产业布局,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北汽零部件产业将重点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一是集团化发展与市场化同步推进。集团化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这是汽车产业的规律所决定的,一个零部件产业在不是很强大的时候,它需要我们整车很好的带动,特别需要一些合资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市场化又是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在市场中的决定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必须主动依托北汽集团整车发展,有效协同我们整零的工作。因此,北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要通过整车的带动全力配合我们整车在未来的发展上,特别是在质量、成本、及时性的发展上要有很大的支撑。另一方面,是对我们自主品牌的建设,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撑,积极开拓好这方面的市场,真正为我们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打下一个坚实地基础。

二是外延式和内涵式的均衡增长。北汽集团的零部件产业将继续同时合资合作、国际并购的方式,将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这些项目,增强零部件产业的综合实力,实现外延式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对核心的零部件企业重点地支持和培育,实现内涵式的增长,要鼓励合资企业在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要把更多的研发力量集聚进来,要有更多的主营业务作为自主品牌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支撑。

三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协同发展。在本土化方面,北汽集团零部件产业将重点推进国内业务的拓展,加快技术中心的建设,形成集成化、模块化的开发能力,在国际化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们已有的英纳法这一国际化的平台,共享全球的资源,将英纳法打造成为北京汽车零部件国际运作的平台,同时要实施零部件企业的资本化运作,用资本的力量实现我们在技术、产品和未来发展上的这种推动。

广汽:自主与合资齐头并进

2013年,传祺创造了8.5万辆的销售业绩,2亿多的盈利。这是广汽自主品牌创造的了不起的奇迹。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广汽首次向全球了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全新家族设计理念,同时宣布在广汽菲亚特生产克莱斯勒Jeep系列产品。广汽集团在自主和合资两大战线上的全面提速战略已“昭然若揭”。

广汽成立于1997年,2005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主要的业务涵盖了汽车整车、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汽车的销售与物流、汽车的金融、保险以及相关的服务,是国内首家实现A+H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2013年广汽集团首次实现汽车、摩托车销量双超1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实现了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发展思路

为应对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变化,广汽集团积极调整和探索发展的路子,以深化合资合作、调整自主创新、完善汽车产业链和启动国际化的发展为着力点,推动集团在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着力深化合资合作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广汽集团选择合资合作作为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和起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广汽本田、广汽奉天为代表的合资企业的成功促进了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资本的积累。并与外方股东一道共享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的成果。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等新的合资企业的成立将继续拓展和深化合资合作,丰富产品线,支持合资企业把握中国顾客的真实需求,快速高效应对市场的变化,加快推出客户喜闻乐见和深受顾客喜爱的中国版的产品,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自主研发以及零部件配套的本地化水平。积极探索和调整营销策略,强化营销手段,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合作,广汽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生产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在此基础上广汽启动了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68亿元建成了自主品牌的乘用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在研发方面,广汽建立成了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一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三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广汽研究院目前具备了整车集成、底盘、车身、动力总成等设计开发与仿真分析、试制实验等在内的自主开发核心能力,正在有计划的开展14个整车和7个动力总成项目的研发,涵盖了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关键零部件。

在市场方面,目前广汽自主品牌传祺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传祺轿车等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先后投放市场,广汽的自主品牌已经初步搭建了多个车型平台,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的品种,强化了产品竞争优势。2013年广汽传祺实现产销8.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实现盈利2.5亿元,成为国内首个运营三年即实现盈利的自主品牌的企业。

无论从集团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还是从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因素的评估,我们越来越深刻意识到加快自主事业刻不容缓。同时我们看到了以广汽传祺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此广汽将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包括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广汽G2、广汽客车和广汽宜昌项目在内的大自主品牌的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支撑,以产品为驱动,通过集团资源人员的倾斜,加大投入来支持自主品牌一体化统筹和差异化的发展,切实通过加快自主品牌的生产基地的建设,自主品牌资源的协同与共享等措施,保障自主品牌企业的快速发展。

着力完善汽车产业链,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逐渐的成熟,汽车产业链的盈利和增长的空间逐步向服务的领域转移,广汽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丰富完善汽车产业链,近年来成立了广汽汽车金融、众诚保险和广爱保险经济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协同促进整车发展的效应非常明显。新建立的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成功搭建了广汽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和证券投资的新的平台,单纯整车制造的板块已经不能代表广汽的全部,上下游相关产业对广汽的贡献日益突出,新的利润增长极正在逐步的发展壮大。

着力谋划国际化的发展,打造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汽车企业走出去既是汽车产业国际分工与规模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上成功的汽车巨头无一不是充分利用了海外的市场才能成就今天的规模,广汽要做大做强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培育和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方向,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汽车也被我国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层面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这些既是我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为应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日趋严格的友好法规的要求,迎合国家相关产业导向,体现大型负责任企业的要求,广汽积极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目前包括纯电动的、插电式的、混合动力在内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进出了工信部的公告和示范运营的目录,2010-2013年,广汽先后向广州市要求各类新能源汽车2000余辆,今年专门制定了《广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规划(2014-2020)》作为未来7年新能源汽车产品与研发创新行动的纲领,今后广汽将以混合动力、插电式车型为重点,纯电动车型为主要战略趋向,其他新能源汽车车型持续跟进的总体原则部署研发,着力突破关键与平台技术,分布实现产业化。

在“十二五”期间集团将继续开拓创新,精耕细作,增强核心运作能力,坚持核心品牌与自主品牌协调发展,整车和零部件协调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传统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协调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初步构建自主系、日系、欧美系三大整车板块品牌结构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一次告别 12期 下一篇:浙江省扶贫开发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