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城殿里的画师

时间:2022-08-23 07:25:59

中午12点。布达拉宫红宫坛城殿。两位守殿的小喇嘛吃完午餐的最后一口饭,然后把盘子舔干净,以一种鉴赏者的态度坐在藏式卡垫上回望殿里的古老壁画。大殿最西边的墙体上20多平方米的壁画被两盏氙气灯照得通亮,34岁的画师罗布斯达盘腿坐在支架上,用唐卡这种艺术方式一笔一笔地临摹着壁画。这是罗布斯达到布达拉宫的坛城殿临摹壁画的第4个年头。

坛城殿一直对外开放,游客每参观到这个地方,都会压低嗓门,以免打扰罗布斯达的工作,一些热爱壁画的客人还会在此做过多的停留,用赞赏的眼光打量着罗布斯达的一举一动。

临近12点30分,窗檐上的香布在风中飞舞,就像一位老者飞扬的思绪。阳光从坛城殿南边的窗户照射进来,光柱以一种神秘的姿态打在坛城的第四个台阶上,每到这个时候,罗布斯达就会按照自己形成的一套作息时间,放下手中的活,结束一天的临摹壁画工作。

坛城殿里的壁画

坛城在佛教中指的是佛住的场所,布达拉宫的坛城殿位于红宫,面积并不算大,坛城中40多平方米的壁画都是18世纪的作品,它们主要分布在坛城的西墙面和北墙面。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精美的壁画出现了空鼓、起甲等病害。在布达拉宫总共2500平方米壁画的维修中,坛城殿里的40多平方米的壁画也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5年,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对布达拉宫壁画的维修过程中,发现一块壁画上有一个豆大点的脱落,为了使整块壁画毫无瑕疵,工作人员在布达拉宫找来一位名叫罗布的画师帮助修复壁画,但罗布却把自己的老师罗布斯达请来,罗布斯达只用了两天就把壁画修补成功,他高超的技艺让在场的所有文物专家赞叹不已。

在征得文物部门和布达拉宫管理处以及敦煌研究院的同意后,罗布斯达担当起了布达拉宫坛城殿壁画维修和壁画临摹的重任。两年多来,罗布斯达每天上午都会去坛城殿工作,他也成为目前坛城殿唯一一位民间艺术家。

坛城殿壁画的修复

在征得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同意后,我有机会进入布达拉宫坛城殿,近距离地拍摄了罗布斯达修复壁画的全过程。

坛城殿的所有壁画都是18世纪的作品,壁画反映的全部都是一些宗教故事。

南墙上的壁画面积不大,由于没有受到病害的侵袭,依然完好无损。坛城殿西墙上的壁画面积最大,部分壁画出现了空鼓和起甲等病害,罗布斯达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病害壁画修复好,然后再用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把它们全部临摹下来。

修复壁画和临摹壁画是一项十分细致而耗神的工作,脱落的地方,罗布斯达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用最传统的工艺把它修补上,最后用矿物颜料进行彩描,残缺的壁画修补好后,罗布斯达就会把它们临摹到唐卡上。

在临摹壁画的过程中,罗布斯达首先在需要临摹的壁画上,用一种特殊的粉状物质画上经纬线,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地临摹下来,再把壁画上的经纬线擦去,以保证壁画的整体性,等把所有小块壁画都临摹完后,再一块一块地拼起来,最后交给布达拉宫管理处妥善保管。

由于空间狭小,再加上殿里所有文物都不敢碰触,罗布斯达只能盘腿蜷在临时搭建的支架上一笔一笔地临摹,时间久了,他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甚至出现恶心的现象。

其实最令罗布斯达头痛的是,壁画在经过了几百年后,很多线条都看不太清楚,有些细微之处,罗布斯达只能用放大镜来反复观察,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他都不敢在画布上临摹上一笔。

为了给罗布斯达拍下一张照片,我们只能躺在地上按下了快门。

画师办起的学校

勉唐画派是唐卡一个最主要的流派,5代都是画唐卡的罗布斯达画师从爷爷那学会了画唐卡,如今他已在拉萨开办了唐卡学校,他招收的15名学生全部免费学习。

一个月以后,我来到了罗布斯达开办的唐卡培训学校,学校位于布宫脚下,15名学生正在一位老学员的指导下学习画唐卡,学生们的学制一般要6―7年,出师后他们就可以自谋出路了。

罗布斯达对办学有他自己的认识:“不为赚钱,只为把唐卡这一艺术传给更多的人,也为把唐卡这一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上午11点30分,学员们把画架搬到屋顶,面对布达拉宫一笔笔地描绘着他们的理想,而他们面前的布达拉宫里,在一个有着精美壁画的殿堂里,他们的老师罗布斯达也正在一笔笔地把壁画临摹下来,他临摹下来的是悠久的历史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上一篇:穿越喜马拉雅腹地 下一篇:萨迦县的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