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舵定方向以尾定课堂

时间:2022-08-23 06:24:03

以舵定方向以尾定课堂

摘 要:任何的课堂教学,良好引入固然重要,课堂设计得好更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果有一个完美的结尾的话,更是可以让课堂效果延续,从而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将课堂的内容,如同种子一般留在学生心里,不断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设计 结尾 课堂效果

古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任何的课堂教学,良好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尾的话,课堂效果也许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将课堂的内容,如同种子一般留在学生心里,不断的成长。

笔者常用结尾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首尾呼应做总结

总结式: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一节课教学完毕,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提纲挚领的总结和归纳,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在学习的结束阶段再次强化教学要点,从中找出规律,上升到新的认识,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结尾,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的主要特色进行高度概括,钧立提要,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承上启下留悬念

悬念式: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性,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课堂结束时候留下的问题恰好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不但预示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定位导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当然非同一般。

三、平行拓展求延伸

延伸式:所教内容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与本课内容密切相联,拓宽知识,扩大视野。例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老师作了如下延伸:你知道吗,为什么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个闰年是怎样走出来的呢?我们所经过的一日时间,是怎样定出来的?请同学们课后多多课外读物,了解更多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很快地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束语,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本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异客为主同探求

探求式:探求式结尾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时,把学生感到模糊的或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问题有意识的留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结论,统一认识。这样结尾,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从配合教学的客体,转化为素质教育里主动求索的主体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锻炼、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目的。

五、多课求同做对比

对比式: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式结尾,就是在一节课教学的结束阶段从内容结构、形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侧重地把本节课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把握住特点,总结出规律,加深了解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于用算术方法解和用方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更清楚,选用解题方法更灵活,牢固地掌握知识。

六、渗透式结尾

渗透式: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与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把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以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在知识教学中自然、适时、适量地渗透。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结尾这样设计: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页就不会再回来,说明时间是十分珍贵的,那么同学们要怎样对待时间见?又如教学“元、角、分”知识后,设计的结束语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是十进关系,还学会了兑换人民币。人民币由国家统一发行,不得故意撕毁损坏,爱护人民币就是遵纪守法的表现!结合学生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贵在点睛。高级拳师在克敌制胜的时候也很难一招克敌,这就需要多种拳法兼而顾之,大打组合拳,同样的,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远不止这几种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同样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勿忘根本,结尾的任务: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把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给学生留下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的开始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 学苑教育,2010,(10).

[3]蔡美玉,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10,(29).

上一篇:人格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