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10 11:01:28

学校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最主要目的就是就业。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压力的变化,学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和拓宽就业方式上做出适合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提高就业率。

一、设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本着面向市场、服务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和就业紧密相连,贴近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结构日趋合理。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追求数量和规模,故而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新专业设置市场调研不充分、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训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解决专业设置问题,建立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设立专业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高的专业门槛在就业时就会使得其他专业的学生涉足该行业的难度较大,从而保证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比如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等相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

2、结合区域优势,打造特色专业。专业的建设要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岗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在专业设置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的情况,打造适应本地区的特色行业。比如在我国汽车大发展,北京又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大背景下,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工程系就设立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保证学生就业率。

3、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建立专业预警机制。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特别是对学生毕业后短期(半年)和中期(三年)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学生离职率并进行分析。对离职率较大的,薪资水平涨幅较低的专业进行预警,进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整,以提高此专业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学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应该从自身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合理的、发展前景的专业。应该多做市场调查,分析经济形势和所处的地域特点,开发适合当地情况的特色专业。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里获取所设置专业的相关信息,做好专业预警。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除了需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外,还需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也就是说除了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技能资格证书,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教师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

据调查,我国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7%,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 50%以上,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双师型”转型就显得尤为迫切。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为例,下设汽车电子与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办公自动化专业。为了能好适应高职教学的发展要求,汽车工程系就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从专任理论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型工作。在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有计划的安排他们到企业为期6个月的顶岗培训,寒暑假进行各种培训、企业实践以及各种相应资格证书的取证,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转型掌握了企业行业的现金技术、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实践技能和经验,在实践教学中能与企业更紧密的联系,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的同时,系里还积极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到学校任教,指导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协助教师进行生产性实训课程,帮助教师快速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更准确的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实践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顺利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中充分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在实习实训的基地建设中,充分挖掘行业背景潜力,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尽可能获得企业的支持,利用企业资源来培训学生,并借助企业实习这一平台实现与就业市场对接。学院实训中心开拓产学研的项目,与北信酷卡(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北信动画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信软件园等实训场地,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连接,成为学校科研转化的前沿阵地,同时最大限度地适应、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质量就业渠道是保证学生稳定就业的有效方法。汽车工程系积极开发优秀的市场资源,依托我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前景,开发就业岗位。为保证就业质量,积极开展调研和专家论坛,探索更加稳定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持续努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

所谓“订单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 “订单培养”的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

顶岗实习作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对于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指导老师、工厂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完成工作。学生在工作中能切身体会顶岗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环节,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所实习企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工程系积极联系优秀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如北京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理想(中国)有限公司,航天二院等企业,组织人员进行企业走访和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质量和数量。努力为用人单位培养符合要求的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满意的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积极加强校企合作,设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通过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拓宽就业渠道,采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以保证学生的顺利就业。

上一篇: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