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宇航员养成记(二)

时间:2022-08-23 05:14:37

万里挑一的候选者终于要向着自己英雄宇航员的梦想出发啦,严格的挑选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头,太空的环境不比地球的安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要想成为那个特别环境的和谐一份子,大量的训练科目就是宇航员们的必修了。

知识就是力量

亚特兰蒂斯号的全体机组人员正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

紧急逃生训练中听取训练员大卫・波格的讲解。

先来看看这些科目的名称吧,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地球物理、飞船系统及部件结构、导航及控制、通讯、遥测及遥控、数学、计算机、外语……是否有一点眩晕感?这还不是全部呢,通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宇航员们的认知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以后的进一步训练打好理论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远比一所大学要高得多,也严格得多。倘若学习得不扎实,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了理论问题,那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到那时追悔莫及,不如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门课程吧,谁让梦想那么辉煌和高远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繁重的学习任务就已经很有压力了,倘若没有个强壮的体格,又怎能面对后面的训练?于是,体能训练将成为英雄宇航员养成史中贯穿每一天的任务,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梦想是要靠强壮的身体来承载的。

体能训练的形式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基础的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的科目有长跑、游泳、爬山、负重、仰卧起坐什么的,灵活性的训练再加上体操、固定滚轮、旋梯、弹性跳跃网、秋千、转椅、浪木,还有针对锻炼心肺功能的训练。

航天员杨利伟进行体能训练。

举个例子,在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为提高航天员耐力,曾让航天员穿上80千克重的航天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那种感觉你能想象出来么?大概也是梦想的力量,再苦再累,咬咬牙就那么一路走过来。经过两三年的持续锻炼,想身体不结实都不行。

大号的“洗衣机”

TsF-18离心机能模拟宇航员在升空和着陆期间遭受的

引力――是地球引力的9倍。

也许航天环境没有那么糟糕,也就不需要这么多艰难的训练了,但或许也就丧失了很多的神秘感和征服感。宇航员们面对的航天环境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从火箭起飞的那一刻起就是困难,火箭的加速度达到了人体难以忍受的程度,工程上就采用三级运载火箭。

起飞的时候,如果想保持头脑清晰和安全的话,宇航员的姿势必须是仰卧的,就是咱们在电视上见到的那种姿势。除了仰卧,在离心机上训练出来的超重耐力也是不可缺少的,离心机就像一个大号的洗衣机,想象待在大号的洗衣机里随着滚筒转动的感觉吧!其难受程度不可言喻,进入离心机前不知道得鼓起多大的勇气。

飘在空中

培训中心把模拟空间站浸入水中,让宇航员在水中进行训练。

看到太空传回来的画面里,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们像个气球一样飘在空中,连水滴都飘在空中。我们看上去好玩的场景其实并不那么让人愉悦,把你放在那漂浮的环境里不久你就会头晕脑胀的,估计连定向能力都要丧失了。

为了执行好飞行任务,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又怎能如常人一般的表现?于是大量适应失重环境的训练就是必须的了,宇航员们要在失重飞机的连续抛物线飞行中获得失重时间,继而熟悉失重的环境,适应那感觉,消除了所有恐惧感之后就要练习飞船中的日常动作了,比如穿脱宇航服、行走、搬东西、吃饭喝水什么的。

再往后,就是低压缺氧、噪声振动等专项训练,还要模拟一个微小的空间环境来让宇航员们熟悉太空生活的细节。

自救训练营

“火星-500”志愿者完成野外生存训练。

训练只是针对飞上太空和生活在太空中显然不够,返回也是个危险系数很高的事儿。航天器在应急返回过程中是有可能降落到各种地方的,有可能就是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地形极其复杂、气候极其恶劣的环境,是生存还是毁灭那纯粹看个人技能了。

为了避免技能不够而遗憾终生,航天员需要进行这些地区的生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气候变化、地形、海况、动植物的情况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生存的基本要领也是必须的。比如,在寒区生存要保持机体的热平衡法;又比如,在原始森林生存要防御猛兽和昆虫侵袭的防身大法;再比如,在沙漠中生存要保持水盐平衡法。

理论知识装满大脑之后,还要学会操练一些求生的利器,什么无线电通信和定位装置、信号枪、焰火管、海水染色剂、闪光灯、反光镜、引火物品、哨笛、手枪、驱鲨剂、渔具、滤光镜、指北针、自卫刀、钢丝锯、干燃料、取暖器、防风火柴……

【尾声】

有了这些极端的训练大法,这些候选者们就已经是超人级别的了,估计在任何环境中都会安然自若的生活了。做好准备的超人们,向着太空出发吧!

上一篇: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 下一篇:欧特克:技术选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