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8-23 03:53:5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摘 要: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对我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情况,并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方法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快速前进,教育技术已备受人们的关注,当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和高科技现代化新型人才的重任,如果想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下一番工夫,只有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一、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状况

笔者对我校60名在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6.7%。现将有关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从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分析,我校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从学历结构上分析,92%的本科以上学历。调查发现,我校有65.5%的教师没有用过或者很少用现代信息技术授课,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现象很不乐观,值得我们思考。62.3%的教师使用office只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教师们的课件制作与应用水平,71.4%的教师的课件制作处于不会和尝试阶段,说明教师们不能有效自如地利用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多数教师只会做简单的PPT(PowerPoint),课件内容比较单一。由问卷发现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最想学习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尤其是课件制作。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教师基本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源查找,对下载资源的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对专用下载工具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网络空间,如百度空间的应用鲜为人知,对已经下载的网络资源的处理没有合适高效的方法。由此说明我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还是很薄弱的,但是我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很高,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势在必行。全国各地相继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各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驶上快车道,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校园网、多媒体教育、班班通甚至平板电脑等进入校园。中央到地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相关培训,如英特尔培训等,年年有计划,年年有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培训像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继续教育学分。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

培训方法多样,培训技巧多变,要使校本培训达到既定的效果,采取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即设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兼有战略和战术两层含义。是在具体目标实施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形式表现为实现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也就是说策略具有很强的制度化。经过多年校本培训探索,我认为校本培训应该采用以下有效策略。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人员队伍。

培训人员的水平决定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有效使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对绝大多数施训者和参训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果施训者只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没有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则无法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施训教师必须既具有信息技术技能,又拥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保障培训质量和效率,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按照国家有关新一轮培训的要求,确定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资格,建立一支高素质培训队伍,确保培训质量与成效。

2.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校本培训顺利实施。

在制度制定中,一定要依据教师自身特点和教师学科特点、专业结构和年龄差距提出一定的要求,把教育技术培训成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和教师成长一般规律,对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不同教师层次开展不同的培训,兼顾多种层次的差别性,与不同科级教师分别会商,制定出各自不同专业发展目标要求和培养培训方案。为照顾一部分教师的学习困难,尽量使他们不掉队,学校应该体现管理上的弹性,实行限时完成作业、允许多次补测、开展自愿组合的互帮互学等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确保培训质量。

3.建立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没有激励,就没有前进方向。校本培训要注意研究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从满足教师需要出发,对教师优秀课件作品进行表扬奖励,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营造氛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内驱力,使教师认识到培训是教师的权利,自觉参与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4.建立并强化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目标完成效果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测量。一般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校本培训中,定量评价主要体现为教师的培训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和科研研究成果等,定性评价是隐性的,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教研教改的态度等。校本培训一定要建立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我校在校本培训中为了有效评价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专门为每一个教师建立教育技术培训成长档案,要求每一个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的电子包,形成成长档案和学习电子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再结合省市县相关教育技术培训,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动态评价机制。

总而言之,校本培训要有灵活的方法、有效的策略,确保校本培训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校本培训一定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怕走弯路,不怕出错,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兴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题学习网站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5).

[2]李海莲.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3]李艳如,范新星.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发展[J].软件导刊,2012(02).

[4]宋光辉,周素娜.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1(04).

[5]郭红霞.河南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05).

上一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兴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