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摒弃“三闲”

时间:2022-08-23 02:48:08

教师要摒弃“三闲”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教师只有摒弃“三闲”,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首先,要摒弃闲话。教师在工作时间,尤其是在办公室里,不要随意说一些没用的话或对别人有害的话。比如人家在批改作业、备教案、写反思或看书,你在那里高谈阔论,说笑话,说大话,这些话与教学无关,当然都是没有用的。有些教师喜欢在上班期间拉家常,三姑四姨一箩筐,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成了其他老师的笑柄,这样的话不说为妙。还有一些教师,背地里搬弄是非,编造谣言伤害他人,揭人家短处,真是损人不利己。凡此种种,不但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团结,而且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不会把家庭及个人琐事带到学校里来。

其次,要摒弃闲事。教师在上班期间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就是闲事,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不务正业。有些教师上班期间只要有空闲就爬到电脑前打游戏、聊天、购物,一坐就是一两节课,哪来时间批改作业、挖掘教材和研究学生。有些教师上班时间炒股,整天沉迷于股市,关心的只是股票的涨跌,哪有心思关心学生呢!还有些教师上班期间经常外出办私事,整天东奔西跑的,哪还有心思用在教育教学上。

再次,还要摒弃闲思。闲思是摸不着、看不到、听不见的,但它困扰人的时间最多。有一类闲思只是没有用,本身并无害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胡思乱想,但它耽误做实事,影响工作效率。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教学中的一次失误,或因家长的蛮不讲理,或因受到领导的批评,或因考核时名次靠后……于是,常常担心同事议论自己,领导不重视自己,朋友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越深,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也就无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纠正自己的失误。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剪不断,理还乱。不少教师正因摆脱不了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向了低谷。

因此,一个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得坚决摒弃“三闲”。只有摒弃“三闲”,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上一篇:给语文增添些幽默元素 下一篇:合作学习的做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