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改进

时间:2022-08-23 02:30:04

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改进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环境--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论述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原因,提出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心理压力 改进措施

1、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大学青年教师以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多见。柳友荣通过在一大学的实际调查发现,18.8有轻度心理问题,0.9有中度心理问题;25.0青年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41.1文科教师心理适应差,显著高于理科教师;9.8理科教师有敌对情绪,显著高于文科教师。

影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包括许多影响因素的动态过程,社会的因素、职业本身的因素、个人的因素,任何一方面都会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本身的双重压力。由于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教育理念、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科研的重任,以更好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研业绩,同时促使自身职业的发展。这些都为青年教师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事业单位改制下的评聘制度使得竞争愈演愈烈,青年教师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并且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经济回报相对较低,使得高校青年教师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疲于奔命。其次,个人求学深造的压力。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一方面自身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另一方面,高校事业单位改制下的评聘制度使得竞争愈演愈烈,当今时代给高校青年教师在知识更新方面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危机感,使得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有着进一步深造的愿望,比如攻读博士学位、进博士后流动站、出国访学等,这既是青年教师主观上更新自己知识结构、完善自我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对青年教师的客观要求。从而使得他们本来就相当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比以前更大。第三,步入社会的家庭和生活压力。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婚嫁及教育下一代以及伴生的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青年教师要成立新的家庭,买房就成为每一个青年教师不能回辟的现实。随之,又面临教育子女的的心理和经济重任,…第四,晋级和职称压力。现今高校评定职称,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外,科研是难于逾越的一大难题,而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方面职称低、资历浅,他们很难获得科研项目资金的支持。青年教师在这样一种教学、科研、生活等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境况之中,普遍觉得压力过大,甚至于出现心理问题积重难返。

2、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改进措施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咨询和辅导

当今的青年教师属于80后的年轻一代,大多很少有动荡的经历,也很少体验艰苦的生活,压力称手能力比较差;加之前面所述的种种原因,使因此得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引起心理负担或障碍,因此,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加强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或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包含着通过理论和实际的例子,教育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有了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了正确地面对和克服教学、科研、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无形动力。

(2)学校要时时民主科学的管理,使青年教师才进其用,发挥特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学校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和鞭策青年教师不断进取的制度或政策,是青年教师有责任感、成就感和价值实现感等。首先, 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学校和老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尊敬和支持领导和老年教师融洽环境;其次,学校又有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和其他工作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使青年教师在荣誉和利益上达到同等获得满足感;第三,增加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提高的机会,如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和培养等。第四、为青年教师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指导。可设立青年教师跟踪培养专项经费,保证“传帮带”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建立和完善“传帮带”活动跟踪管理体系,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导师与青年教师之间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切磋,使青年教师缩短适应周期,从而更有力促进学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青年教师身心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青年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减轻压力,一方面,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减少了沉溺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使教师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04.

[2]张莉.正确对待青年教师心理挫折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03 .

[3]彭雷生.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下一篇: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