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让音乐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时间:2022-08-23 02:18:38

激活课堂让音乐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人文的教育将人文关怀视为对人的终极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从字面上讲,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二是关心文,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人,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人格的完善,令他们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探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就如同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值得回味和思考,它的内涵来自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它的独特形式来自于教师开拓性的教学设计。所以,关注学生,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整合和设计形式新颖、有思想内涵、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和思考人生的专题性音乐欣赏课,才是音乐教育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挖掘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关注人自身,人为什么活着,当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命运袭来时应如何面对?阿炳的《二泉映月》则自始自终流露出一位饱尝了人世间辛酸和痛苦的民间盲艺人的思想感情,乐曲中悲愤激昂的音调,倾吐了对世间不平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阿炳一生饱受生活的折磨,阅尽了世态的炎凉,他倔强,有正义感,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在他的内心有一股力量,有一股向旧社会挑战的气魄。他内心充满了真诚的爱,他爱那支持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受苦受难的同胞……听《二泉映月》犹如看到阿炳其人。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进了《二泉映月》那深情的旋律中。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是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力作,作品特别深刻地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个人的痛苦和斗争、愤怒和抗议以及对生活、幸福、欢乐和爱情的热烈追求,讴歌了人生乃至生命的辉煌,表现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真挚的情感,不失为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传世之作。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用音乐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难免有挫折、失败,面对困难,面对磨难曲折,我们应该奋力拼搏,去排除一切困难,努力创造人生。

二、以情趣和能力为目标,关怀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参与课堂、走上讲台,让自我才华得到体现和认可,是自我成功的表现,这种因心理满足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学习兴趣的最大源动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本源,也是维系人类与音乐互相作用关系的生命线。音乐教学将情感体验作为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例如圣・桑的《天鹅》是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最具人性化的小曲。虽然予以动物的形态,却赋予了它最美、最纯、最强韧的人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应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和作曲家、演奏家感情共鸣的纽带,通过聆听来体验他们在创作中所倾注的情感,感受作为人的最纯洁、最高尚和最质朴的情怀。再通过芭蕾小品《天鹅之死》中音乐与舞蹈的肢体语言对原作情感的演绎,来了解情感作为一切艺术本源的内涵:艺术就是情感。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是新教材人文理念的体现。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实践离不开一个“动”字,传统的音乐欣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和能力发展。所以教材中专题欣赏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能力。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去了解诗歌、朗诵诗歌、咏唱诗歌、表演诗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应该带学生走进舞蹈艺术的殿堂,听一听、看一看、跳一跳,感受一下音乐美、肢体美、韵律美和情感美。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专题欣赏,教师就该引领学生理解戏剧,在音乐素养、诗歌表演和舞蹈韵律的基础上学习表演和表现。学生只有参与了活动才能真正获得音乐情感和美的体验,才能真正从人文广义的角度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设计一个活动内容,创设一种宽松情境,自然就给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三、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情感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1)创设意境,再现情景。

为所要欣赏的作品创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特定意境中,与艺术家的心同喜怒、同哀乐,实现心与心的同振共鸣,可以使音乐作品的人文精神更深动地打动学生,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在一次音乐欣赏讲座课上,我给学生欣赏解承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它以人文精神为内涵,词曲意蕴深远,在前奏音乐配上真切的道白语言紧紧地扣住人们的心弦,音乐的流动犹如风儿对人们的絮絮心语:有一位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上来……我在上课时配上了多媒体的画面,视听结合,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感受着天地为失去善良的女孩而悲泣,丹顶鹤为失去真诚的朋友而哭泣。在“天人合一,情景统一”中,学生的心灵得以陶冶和净化,感悟到要关爱自然、关爱生命,让世界充满爱,谋求生命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和谐发展的深刻人文精神。

(2)教学材料的灵活取舍与安排。

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根据学生实际,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对教学材料灵活巧妙地处理,使音乐更具感染力,使人文精神更为夺目。在民歌这一单元欣赏的时候,我自组教材上了一节《放歌西部》――王洛宾歌曲专题介绍。《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一曲曲撷民间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的天籁之音与王洛宾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欣赏视野,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西部民歌的真谛。一位学生在课后说:“听着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仿佛也来到美丽的青海湖畔,身边是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仰望天空是蓝天白云,我的心随着音乐在飞翔、在驰骋……”音乐赐于了他们情感体验、情感想象的空间,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理解。

四、以相同人文内涵的音乐作品形成专题为主线,关怀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管时空的变迁,它总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光辉。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应该成为其情感性的最丰盈的补充。所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相同的人文内涵加以整合,设计出能拓宽学生人文视野、提高学生人文思想的欣赏专题,是专题音乐欣赏理念的最高境界,也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直接关怀。相同人文内涵的音乐作品很多,然而这类专题欣赏的教学设计,还应根据音乐性、情趣性和学生文化储备、理解能力等来决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浩瀚的人类文明史是由数以万计的人和事构成的。这些人物与事件映射着人文历史的年轮。开辟以人物、作品、故事为线索的“艺术人生――和大师的对话”专题音乐欣赏,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另一层面:对人生的研讨和反思。设计音乐作品的欣赏、研讨活动,和学生一起参悟音乐大师们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引领学生开启思考人生的大门。教师自己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必须对作家和作品有自己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对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有准确、独特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鲜活的艺术作品中,把凝固的概念转化成与自己的情感血肉相连的风骨、血脉与精神,从而才有可能进一步传达给学生,进而把高尚的思想与情操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灵的沃野上。

上一篇:从目的论之角度看外宣政治文献的英译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