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发生时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

时间:2022-08-23 01:06:32

牙周炎发生时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CD4+CD25+Treg在牙周炎发生时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35只成年SPF级Wistar大鼠,丝线结扎加高糖饮食建立大鼠牙周炎发生的动物模型,获得类似牙周炎自然病程的连续组织标本,病理切片确定病损,分别获取第4、8、12、16周的大鼠外周血,术前未结扎组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建立了Wistar大鼠牙周炎发生的动物模型,病理切片确定了牙周病损的存在。结果显示伴随牙周炎发生的牙槽骨的吸收逐渐增多。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结扎后第4、8、12、16周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70%、9.12%、9.74%、10.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牙周炎发生; CD4+CD25+T细胞; 免疫调节

CD4+CD25+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已经成为免疫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1]。研究表明:CD4+CD25+Treg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T细胞亚型,在维持免疫系统平衡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2]。在机体自我耐受、抗肿瘤、抗感染等重要免疫功能方面起着中心作用[3-4]。目前CD4+CD25+Treg在牙周炎发生时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动态观察处于牙周炎发生不同时期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变化,探讨CD4+CD25+Treg在牙周炎发生时的免疫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5只成年SPF级Wistar大鼠,体重300~350 g,雌雄各半,购于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CD4-FITC抗体、CD25-PE抗体、PE-IgG1及FITC-IgG1同型对照抗体均购于美国eBioscience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1.2 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氯胺酮腹腔注射(100 mg/kg)麻醉下,采用直径为0.2 mm的正畸钢丝分别从双侧下颌舌侧穿过磨牙间隙,环绕第一磨牙牙颈部结扎。术后采用高糖饲料(蔗糖56 g、脱脂奶粉28 g、面粉6 g、酵母粉4 g、肝粉1 g、少量食盐和新鲜蔬菜)和200 g/L高糖水进行喂养,术后4、8、12、16周,随机抽取以上各7只,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下肉眼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并做临床检查,探诊出血及牙周袋探诊,制作下颌磨牙牙体牙周标本。术前未结扎组7只为对照。

1.3 观察指标 (1)龈沟出血指数(sulus bleeding index, SBI):大鼠处死前,用探针轻探选用牙的牙周袋或龈沟10 s,不出血为0,出血为1。(2)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大鼠处死后,用牙周探针探选用牙的牙周袋,每牙选近中颊、颊侧、远中颊3个点测量,取均值。(3)牙槽骨吸收值(alveolar bone loss, ABL):大鼠处死取牙龈组织标本后,在4倍体视显微镜下测量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骨嵴顶的长度,每牙选近中舌、舌侧、远中舌3个点测量,取均值。(4)组织学观察:用新鲜配制的多聚甲醛溶液行心脏体外循环内灌注,多聚甲醛液固定,混合酸脱钙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常规染色光镜下观察。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 每只大鼠心脏采血(约0.5 mL),储存于EDTA抗凝管中,放置于4℃冰箱待测。加外周血50 μL至检测管和对照管中;分别加入Anti-RatCD4-FITC 1 μL、Anti-RatCD25 Percp-eFluor710 0.5 μL和MouseIgG1kIsotype controlPercp-eFluor710 0.5 μL,混匀,室温下暗处放置15 min;加0.5 mL新鲜准备的固定/破膜液,混匀,4 ℃冰箱放置45 min;加2 mL新鲜配制的1×破膜液,1800 r/min离心5 min,去上清,混匀;重复1次;加Anti-Mouse/RatFoxp3-PE和RatIgG2akIsotypecontrol-PE 5 μL,混匀,4 ℃冰箱放置30 min;加1 mL 1×破膜液1800 r/min离心5 min,洗涤1次;加0.5 mL1%多聚甲醛重悬,上流式细胞仪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建立了Wistar大鼠牙周炎发生的动物模型;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骨的吸收情况,测量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骨嵴顶的长度,每牙选近中舌、舌侧、远中舌3个点测量,取均值,牙周炎发生的牙槽骨的吸收逐渐增多。见图1。

图1 牙槽骨吸收量

2.2 牙周炎发生不同时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变化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结扎后第4、8、12、16周,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70%,9.12%,9.74%,10.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图2 不同时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改变

3 讨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调节性T细胞中最为重要的一群[5]。天然的CD4+CD25+T细胞主要来源于胸腺,这部分称为固有性CD4+CD25+T细胞,其产生于胸腺,然后迁移到外周发挥作用,CD4+CD25+Treg胸腺细胞与外周的CD4+CD25+Treg一样,表现对经由TCR的抗原刺激呈低反应性,并且显示抑制其他T细胞增殖的能力。这些在胸腺发育成熟后进人外周淋巴组织CD4+CD25+Treg,主要在预防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方面起作用[6]。在外周,有抗原刺激(如TGF-β)或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诱导的条件下,成熟T细胞也可分化CD4+CD25+Treg,这部分称适应性CD4+CD25+Treg主要在微生物感染和移植免疫中起作用。

CD4+CD25+Treg在许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慢性持续感染中均存在免疫抑制作用[7-8]。这种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病原体存活,但同时也避免了机体过度免疫应答所产生的病理损害。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人们发现CD4+CD25+Treg与RA密切相关。与正常小鼠相比,通过注射抗CD25的单抗去CD4+CD25+Treg的小鼠胶原性关节炎更重,抗Ⅱ型胶原抗体的浓度更高。主动转移CD4+CD25+Treg细胞后,可以明显减缓疾病进展,明显降低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而且主动转移后不久即可在炎症性滑膜处发CD4+CD25+Treg,从而说明调节作用在关节局部发生[9]。本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大鼠牙周炎病损的确立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例逐渐升高,机体通过调节CD4+CD25+Treg控制炎症免疫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ee J, Choi Y S, Shin E C, et al. Ribavirin does not impair the suppressive activity of foxp3+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J].Immune Netw, 2013, 13(1):25-29.

[2] Chatila T A. Role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human diseases[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5, 116(5):949-959.

[3] Kim H R, Lee S M, Won J W, et al. Functional changes in regulatory T cells during an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sparganum (plerocercofid of Spirometra mansoni)[J].Immunology, 2013, 138(1):57-67.

[4] Chen X, Du Y, Huang Z. CD4+CD25+ Treg derive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e inhibits tumor immunity[J]. Immunol Lett, 2012, 148(1):83-89.

[5] Tsurikisawa N, Saito H, Oshikata C, et al. Decreases in the numbers of peripheral blood regulatory T cells, and increases in the levels of memory and activated B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and polyangiitis[J].J Clin Immunol, 2013, 33(5):965-976.

[6]姜玲,程光敏,姜淑慧,等.正常妊娠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和雌二醇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 8(19):31-32.

[7]唐瑛,崔为发,刘永,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Treg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7):17-18.

[8]刘凯山.CD4_CD25_调节性T细胞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1):2049-2051.

[9]李晓娟, 胡义平, 刘隽永.CD4_CD25_Foxp3_调节性T细胞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J]. 现代免疫学, 2009, 29(6):514-519.

(收稿日期:2013-07-29) (本文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 下一篇:尿液内皮素—1、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N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