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航港,夹缝中的高尔夫规划

时间:2022-08-23 12:46:39

深圳航港,夹缝中的高尔夫规划

在中国,“高尔夫”这个舶来品始终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无疑,高尔夫是一项体育运动,它已经列入了下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任何高尔夫赛事的转播,都会归之于体育频道的范畴。

然而,它又绝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似乎,它与生俱来地沾上了一些别样的色彩,比如权贵,比如奢华,比如豪宅,它是金字塔尖富人俱乐部的代名词,甚至于与腐败和特权等特定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高尔夫遭人诟病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动辄上千亩的占地面积不断触碰国土规划部门的土地红线;草坪喷灌需要的大量耗水加剧了城市水资源匮乏的态势;城市公共绿地资源蜕变成了少数权贵阶层的私家领地……

然而,高尔夫这些让人质疑的种种诟病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但是,人们并没有因噎废食,而是在规范的前提下,让这项被誉为“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的运动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因此,我以为,在中国,高尔夫项目的规划建设恰恰不是缺乏“一刀切”似的控制,而是一种理性的,切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和规范。

其实,中国大陆的许多的高尔夫球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无论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方面,都可能并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格局。

至少,在我看来,深圳航港高尔夫球会,就是一个在夹缝中“双赢”的高尔夫规划产品。

1992年10月,深圳机场正式通航,这是在宝安福永镇海滨滩涂上建成的一个机场。于是,在机场和107国道之间,便形成了一片由滩涂构成的隔离带。这片由滩涂构成的“脏乱差”的景观效果,无疑与一个现代化国际机场的定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有关部门要求深圳机场集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绿化这片滩涂,使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绿化这片上千余亩的滩涂地貌,无疑需要投入一大笔建设资金,何况,还有今后年复一年的养护成本。

之后,便有了深圳置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介入,他们提出了建设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的设想。具体来说,就是机场集团出地,置兴公司出资,双方合作建设航港高尔夫球会。

高尔夫球场的规划建设,既解决了机场滩涂地的绿化问题,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绿地建设和未来养护的资金问题,同时,用土地入股,机场集团还获得一笔长期的价值不菲的收益。此外,还为机场的商务客人提供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航港高尔夫球会应运而生,成为深圳机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各地众多高尔夫球手,尤其是商务客人的最爱,成为深圳一个人气最旺、效益最好的明星球场。

深圳航港球会的成功,不仅仅是规划建设思路的改变带来了双赢的格局,还在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设计、建设、管理的高品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球场的地理位置极佳,它紧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西接深圳福永国际港湾口,往返香港与深圳机场的城市大巴快捷便利,可将球手直接送达球场。球场的北面则是机场配套服务小区和宾馆,服务配套十分完善。

球场的建造和设计也堪称一流。这是一个18洞国际锦标赛球场,由英国著名球手Lan Woosnam设计,标准杆72 ,长度7210码,占地面积1260亩。球场拥有传统的苏格兰高尔夫特色,大型的沙坑,快速平滑的果岭以及几乎每个洞都必须面对的水障碍,构成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挥杆体验,也构成了一个高尔夫球手的最爱。

当你置身于航港球会,放眼四望,大地是一片片碧草如茵的美景,蓝天是一架架银燕展翅飞翔的壮观,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大片滩涂……于是,你便油然而生了一种“沧海变桑田”的感触和感慨!

上一篇:李长平与他的紫砂收藏 和时间一起积淀 下一篇:做个有机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