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23 12:29:36

产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尤其是产科手术患者,因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生理问题对手术预后和患者的遵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产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帮助孕产妇安全顺利度过妊娠期,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了解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建立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笔者调查了218例产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2014年1月~6月我院产科住院手术患者218例,均为女性,年龄23~38岁,平均2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2例,高中69例,初中34例,初中以下23例。职业:干部52例,工人54例,农民63例,其他49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教育需求,手术前后教育需求,住院期间教育方式需求,对实施教育者的选择,出院前教育需求,出院后咨询需求等几个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入院教育需求特点 产科住院患者将各种检查、治疗方案、用药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孕期疾病知识、左侧卧位、数胎动、间歇吸氧的方法及意义放在首位,而对医院的规章制度、病房设施等次之。可以看出,产科患者有良好的遵医动机及参与愿望。遵医行为是个体健康行为的外在表现,健康教育就是要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健康行为。因此,在入院教育中应保护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

2.2手术前后教育需求特点 术前患者对术前术后的准备及配合知识、手术医生、手术效果需求最强烈,对手术时间、麻醉知识、并发症的预防、饮食和疼痛情况、术后卧位及置管等相关知识的指导需求次之。术后1~2d对饮食、疼痛、术后卧位及置管需求最强烈,2d后患者对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产后修养与活动等需求最强烈,对术后配合知识、产后饮食及卫生次之。因此,针对手术患者不同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健康需求尤为重要。说明手术患者重视与自身康复和新生儿护理直接相关的健康教育,对配合手术的护理,减少并发症,解除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是患者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动机,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符合围手术期护理要求的适应行为。

2.3住院期间教育方式需求特点 调查显示产科患者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是护士讲解与演示,其次为教育手册,病友经验介绍,观看视频或听录音等。说明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有极强的学术号召力。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是需要患者与护士共同完成的,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修养和活动等,需要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而且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因此,护士个别指导与讲解演示是对产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2.4对实施教育者的选择特点 本次调查中65%的患者首选医生和资深的专科护士作为实施健康教育者,30%的患者首选护士。从调查中显示,患者在健康教育者的选择上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高于护士,患者认为医生在解释病情及治疗上比护士更具有权威性,资深专科护士在术后治疗、护理及新生儿喂养方面比年轻护士更具有权威性。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将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带来困难。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经历不同的检查、治疗和护理,与其接触的各类医务人员均应对其实施教育义务,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在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机会也最多,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与护理工作联系最密切,因此,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扮演关键角色,成为维护患者健康的主要教育者。

2.5出院前后的教育需求特点 在出院教育选择中,患者首选产后保健和新生儿喂养、保健、产后复查时间等相关知识。在给定的几项出院后咨询方式中,患者首选的是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到医院就诊和社区服务中心。结果显示,出院后的咨询需求已趋向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及便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这种主动性需求趋势为医院转变职能,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和我科均建立了保健咨询电话、准妈妈课堂、QQ群和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孕产妇提供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讨论

3.1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产科手术患者和家属希望了解更多的妊娠分娩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孕期及产后保健知识,以便能更好更科学地护理婴儿,产妇能顺利度过妊娠、分娩、产褥期。传统的卫生宣教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人文、教育、心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知识。只有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对患者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才能提高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的教育角色定位,同时,也要加强护患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护士和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患者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3.2建立围手术期阶段性教育模式 对手术患者来说,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健康需求不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围手术期护理要求和患者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阶段性建立全程、分期教育模式。全程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健康教育,分期指患者入院时、术前、术中、术后和出院前几个阶段的连续性教育。

3.3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在住院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首选专业护士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讲解及演示,其次为健康教育手册及病友经验介绍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及通讯的不断发展,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逐渐取代传统的宣教方式,更加方便孕产妇随时接受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实现医、护、患,患者患者多方面的互动。孕妈妈学校也是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式。不仅患者主动参与学习,也加强了医患与护患沟通,做到按需施教。

上一篇: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对数字教材应用影响调... 下一篇:用工业设计“抱团取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