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时间:2022-08-23 12:14:56

浅议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待遇低等,这些问题都是普通公办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在进行着改革,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也日益加快,促使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现代民办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个传统与新奇碰撞的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观念思想相互交叉演进,使得新时代的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这种种改变,使得辅导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支持力度

民办高职院校各工作主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这也是一个对复杂的过程。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属于骨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实施者以及指导者的角色,联系着校领导和师生,在其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政策的指导直接决定了辅导员队伍水平的高低。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其校党委和各行政领导之间,思想要统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起来,将建设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作为长期计划,纳入日程中,切实行动起来。

要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将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基础,同时保持观念的及时更新以及思想的解放。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有各方面的问题存在,包括管理体制不合理、职权分工不清晰、员工待遇不完备、激励机制不科学,而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二、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

要加强辅导员班子的建设,那么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权范畴就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明晰辅导员的职权,就可以明确其工作范畴,有助于集中力量,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规范以及考评的标准,最终,也能够加强各辅导员的工作认同感。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们的职权问题在高职院校中长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当然,时代在前进,其工作也愈发明确且不断丰富起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属于综合教育、服务、日常管理于一身,然而实践过程中,日常管理事务繁杂,服务项目多,这样辅导员本身的教育工作便容易被挤到次要地位。通常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却往往出不来成绩。由此说来,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就落在了辅导员工作职权的明晰以及改变辅导员对教育工作的弱化,这一问题上。而辅导员工作内容方面,是需要在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辅导员们必须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在学生的成长中给予足够的引导,同时,加强大学生得自我管理能力,让大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

2.增强岗位认同感

所谓成就感,即自身付出努力后油然而生的一种自豪感,是一种使人能够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个人的事业心、责任、进取心、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属于其外在表现,换句话说,成就感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对于辅导员来说,他们工作繁琐又重要,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中,需要外界对自身工作的尊重肯定。

三、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坚持党在教育方面下达的方针政策,如何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精英人才,辅导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辅导员是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辅导员队伍更为专业、更加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所谓专业化培养,实质上是指辅导员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拥有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有效的行驶辅导员的职权。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是指需要辅导员在专业领域有更加深入系统的掌握,要把理论结合实践,而据此来提升工作的实际效率。

高职院校需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职前、在岗的培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形式政策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要求广大的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研究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

2.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长期以来,辅导员始终被认为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岗位。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没有足够的专业性,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始终不够稳定,同时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就必须对辅导员生涯有长期规划,有了长期规划才有有稳定的前进方向,才能够使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稳定下来,才不会使辅导员队伍不断流失,才能最终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质量。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除了要有长期规划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考虑到辅导员整体的职业发展。

四、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选用机制和培养机制,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不断改进、持续发展有力的制度保证。

1.规范辅导员选聘程序

建立一套严格的辅导员选用标准。事实上,辅导员岗位上的工作复杂而繁琐,需要岗位上的人员具有出色的综合素质。因而,民办高职院校在进行辅导员选用时,要从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组织纪律性、作风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择优选用。要使这点的实施得到保证,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选用标准。

2.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制度

建立健全机制,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使辅导员产生一种职业的成就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对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权利进行保障,设置科学的流动平台,最终建立有核心力量、动态平衡、水平颇高,体系完整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双重身份权利落到实处。所谓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是指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学校干部的两种身份。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来说,可以依据教师序列,也可以按照学校干部序列进行。一方面,依据教师序列,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评聘。而评聘的标准应该以辅导员的工作为参考,与更专业的科员人士相比,同样条件下,对辅导员的评聘应该降低科学研究的要求。另一方面,按照学校干部序列,高职院校对领导干部的选用,辅导员工作成绩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辅导员可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选用的重要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辅导员工作地位,也能够解决好辅导员未来的发展问题。

五、不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1.强调引导作用,淡化管理色彩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大学生基本都具备一定的素养,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同时大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发生改变,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辅导员更多的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思想上更多帮助指引,不要过多的对学生进行说教,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尊重学生,鼓励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注意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淡化管理,多一些对学生的服务,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生活困难以及未来发展的困惑等问题,少一些生硬的管理,以提供指导帮助为主。

2.突出示范作用,淡化说教色彩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自身形象,保持自身行为规范更容易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榜样拥有巨大的示范作用,除辅导员完善自身树立良好形象外,还可以将在学习上、求职上、创业上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感染更多的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六、小结

随着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待遇低等,这些问题都是普通公办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能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彭嘉芬.当前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浅谈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