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啦啦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时间:2022-08-22 11:41:3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啦啦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摘 要:啦啦操队员良好的表现力是展示自身青春活力,感染现场观众,获得评判认可,从而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教学训练中培养与提高队员表现力的对策,为提升啦啦操的整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啦啦操运动员; 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51-001

啦啦操是啦啦队员在音乐的伴奏之下,通过完美完成成套动作,展示出高超的技能技巧,集中体现团结与合作、青春与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一种运动项目,它将优美的身体线条、优美的动作造型、优美的音乐伴奏,以及绚丽的服装色彩融为一体。啦啦操队员的表现力通常指的是吸引和感染观众的能力。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啦啦操队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表演意识培养

首先,要全面提高啦啦操队员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要强化啦啦操队员的表演意识,就必须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啦啦队员的文化素养,这也是促进高校啦啦操队员表演艺术升华至更高层次的重要措施。因此,提高文化素养的重点是提高文学修养。

其次,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啦啦操队员音乐修养。音乐修养是指人们对音乐技术和艺术的理解、鉴赏以及把握的素养和程度。只要你走进啦啦操队员训练场地,便可听到“要注意听音乐,要合上节奏”的告诫声,其实,“合上节奏”仅仅是一个最低层次的要求,从强化队员的表演意识出发,既要有准确的节奏感,还要有较强的音乐鉴赏力、分析力和感应力,最关键的是,要让队员学会在音乐的想象、情感和审美意识中完善和创作啦啦队艺术形象。

二、提高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训练

啦啦操运动中成套动作的创编风格应取决队员的性格、表现及特长等特点。如果所挑选的啦啦操队员的性格是外向型的,则为其所编排的动作就应该是奔放豪迈、充满激情,反之,若所挑选的啦啦操队员的性格是内向型的,则为其所编排的动作就应该偏重于细腻、小巧。一套啦啦操队成套动作的创编中,整套动作的统一性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因为一套动作时间有限,如果展现过多的风格,就会让观众和裁判产生凌乱无序的感觉,使动作编排的重点不能突出。所以,在教学中编排的一整套动作中,动作的风格特色应注意做到前后呼应,保持统一,能将队员自身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成套动作创编中,除了动作本身的编排外,运动路线的编排也是创编所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路线的合理安排、场地的合理运用。

三、提高音乐理解力的训练

啦啦操的灵魂是音乐,而实现音乐灵魂的唯一途径是啦啦操队员的表现力,是啦啦操艺术的升华。音乐可以使啦啦操队员的情绪得到激发,是啦啦操队员动作潜力得以充分表现的催化剂。提高审美能力,可将丰富的内涵展现在啦啦操队员的动作中,因此对于发挥啦啦操队员的表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艺术素养培养的实施,不是让啦啦操队员都变成一个个艺术“通才”,即能唱歌又能绘画,还会跳舞和演戏,而是为了啦啦操队员审美情趣和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听不同旋律和风格的音乐,以提高啦啦操队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其次可以通过接触各种舞蹈、文学、绘画等多方面的艺术熏陶,拓宽啦啦操队员的知识领域,以培养其审美情趣,使之能更深刻的领会音乐和动作,并用肢体语言予以表现出来。

四、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首先,自信心培养。啦啦操运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因此啦啦操队员在心理上必需具备表现意识。成套动作中展现出的强大的感染力,正是来自于啦啦操队员发自内心的激情,这种激情建立的基础就是啦啦操队员良好的自信心。当然,在教学中要培养啦啦操队员的自信心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手段,首先是要将啦啦操队员的自卑心理彻底消除,然后进行心理稳定性训练和心理承受力的训练,这通常是采用联动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在赛前进行,并使之掌握调节心理的各种方法,促使队员技术水平和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在比赛中得到正常乃至超常发挥,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其次,应变能力训练。赛场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时是考验啦啦操队员实力的最大因素,比如嘈杂的现场、同伴的失误、裁判的主观、教练的临场调整等等,都会刺激啦啦操队员的心理,使之产生波动。此时若队员能积极的面对,及时调整心态,就能很快的调节心理,反之,若变得过于紧张或消极,表现力的发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乃致动作变形,因此啦啦操队员自身应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做到在整个表演或比赛中稳定发挥,以不变应万变。

五、加强运动技术的训练,提高动作规格

啦啦操动作有严格要求的形式美和规格,“运动员必须表现出体能和动感而非叫喊或歌唱。”训练时无论是在地上或在空中,也不论是过渡或是落地,全都必须是流畅和完美。如做屈体分腿跳成俯撑落地的动作,腾空高、落地稳,并且能控制躯干、膝躁姿态漂亮,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没有规格就没有美感。然而,规格应在训练实践中不断发展。在训练中,既要注意能力的训练,又要注意姿势、美感、风格的统一协调,编排出带有一定的训练意义的组合,并有意识地编排一些手、眼、神相结合的组合。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基本步伐与上肢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练习,培养高质量的动作规格和姿态意识,建立各个不同位置的本体感觉。1)造型动作训练:训练造型的支撑、托举、平衡能力;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借力、控制动作的能力;把“造型”与前后动作结合起来反复练习,提高力量分配能力和造型的稳定性。2)力度、幅度训练:可以进行调配肌肉用力的紧张与放松、速度的快与慢的各种练习,使身体体现出刚柔相济,有控制,有延伸,有爆发力,有伸展度,有弹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1]余艳,杨红.我国高校舞蹈啦啦操比赛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2007,(20)

[2]董爱霞.在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1,(38)

[3]张凤仙.普通高校开设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张磊.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6,(09)

[5]王莉莉,戈俊.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初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上一篇:浅谈篮球运动的节奏与变化 下一篇: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