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民众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2 11:39:32

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民众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重大节庆和事件引发的旅游活动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民众参与度为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交通、个人爱好、旅游费用是影响民众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而将潜在参与者分为个人主义型、经济实惠型、文化型、环境敏感性四种类型。

【关键词】节事旅游 民众参与度 影响因素

引言

“节事旅游”是节日和事件引发的旅游活动或现象关系等,英文简称FSE即“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s”。[1]节事旅游亦是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保继刚在1993年提出了“事件吸引”、“事件旅游”和“旅游事件”等名词,但集中研究“节事旅游”的文章则最早出现在1998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2005年之后,国内外有关“节事旅游”的研究文献数量居高不下;从现实运作来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创立和举办了一大批知名的节庆活动,如上海影视节、青岛啤酒节,进入21世纪后,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更是将“节事旅游”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本文基于此,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对海口市举办和承办的节事旅游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2010年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一系列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论坛、会议、赛事等锁定海南,如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厕所峰会、国际游艇论坛等;同时为提升旅游岛知名度、宣传推广本土文化,海南省也着力打造诸多节日庆典,诸如黎苗族三月三、七仙岭嬉水节、荔枝文化节等等。

目前,上述节事旅游活动已举办数年,但活动的影响力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想的宣传效果有待考证。因此,本文针对海口举办或承办的各种节事活动进行实证研究,以民众参与度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使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重点分析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参与性的因素,以期望改进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的筹办程序和内容,扩大民众参与的覆盖面,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宣传效果。

2.问卷及样本概述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个人信息、节事旅游活动的参与情况、宣传营销建议。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5-6月在海口市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1.25%。

2.1性别及年龄构成

在接受调查的365位对象中,男性202人,女性163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55.3%和44.7%。调查对象涵盖了各个年龄层,18岁以下、19-30岁、31-50岁、51-60岁、60岁以上,据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年龄在19-30岁之间的受访者较多,占样本总量的68.2%,60岁以上者较少,占样本总量的2.2%。

2.2职业构成

此次调查选择海口市人流量较大的两个地点万绿园和明珠广场进行。调查对象的职业覆盖面较广,包括公务员、私营业主、企业管理人员、公司基层人员、军警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教师、学生、离退休、其他人员。其中,其他人员包括待业者、务农人员、家庭主妇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私营业主和公司基层人员较多,分别有71人、41人和57人,各占样本总量的19.5%、11.2%和15.6%。

3.影响民众参与度的因素

3.1 民众对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的态度

问卷通过设计“是否参加过海口市举办的节事活动”、“对海口节事活动的印象”、“海口是否应大力发展节事旅游”三个问题来调查民众对海口市开展节事旅游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128人曾经参加过海口市举办或承办的节事旅游活动,109人没有参加过且不知道有此类活动,78人没有参加过但知道有此类活动且具备参与意愿,50人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167位受访者对海口节事旅游活动的印象一般,124人认为较好,61人则认为很好;302位受访者认为海口应该大力发展节事旅游,51人对此概念不清楚且态度不明朗。

总的来看,35.1%的受访者曾参加过海口市举办或承办的节事活动,多数民众对目前节事活动举办情况的感知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上,无明显的很好或很差的印象,但认为仍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此外,大部分民众也坚信海口应该大力发展节事旅游。

3.2 民众参与度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问卷设计了11个选项,通过受访者回答“是”和“否”来调查影响海口民众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在11个选项中,“个人喜好”、“交通方便”、“旅游费用预算高低”三个指标的有效百分比分别是51.5%、37.5%、31.5%,这说明“个人偏好”、“交通”、“旅游费用预算”是影响民众是否愿意及是否能参加海口市节事旅游活动的主要因素;有效百分比在15%-30%之间的指标有“活动特色鲜明与否”、“节事活动类型”、“宣传力度”,分别为19.2%、16.2%、15.6%,这三个因素是影响民众是够参与节事活动的次要因素。

4.潜在参与民众的类型划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目的不同,以“放松心情”为目的者居多,有206人,有效百分比56.4%,其次是“体验文化”和“旅游观光”,分别占样本总量的18.1%和15.6%。

基于问卷调查关于民众参与目的的调查和影响居民参与节事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把社会民众分为4种类型:(1)个人主义型:这种类型的民众是否参加节事旅游活动全凭个人主观意愿,感兴趣则参加,反之则置之不理,除个人兴趣爱好和主观情感外,很难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2)经济实惠型:这类民众在主观上已经具备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意愿和动机,最终能否转化为参与行为则主要受到旅游费用(包括食、宿、购、行)的影响,如果费用在自身的预算或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范围内,则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反之放弃;(3)文化型:文化型民众多数受过良好教育,对新奇事物充满探访兴趣,热衷体验异质风俗民情,更期望通过亲身参与达到了解特定文化的目的并满足追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他们往往关注节事活动的源起和特色,以及具体活动项目的类型。由于主观愿望颇为强烈,其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概率和频率较高,且不易受到客观的经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环境敏感型:不同于上述几种类型的民众,环境敏感性在主观意愿上对参加节事旅游活动不存在排斥心理,但这种中性心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强化成截然相反的两种行为。若亲朋好友参加节事旅游活动者居多、活动的宣传力度大,则该类民众则会有从众心理或在密集的广告宣传影响下产生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行为,反之则打消参与其中的念想。

5.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

(1)在对待节事旅游的态度方面:大部分民众喜欢并期望参与海口市举办或承办的节事旅游,亦认为大力发展和推广节事旅游是应有的趋势;

(2)在影响民众参与的因素方面:“个人偏好”、“交通”、“旅游费用预算”是主要因素,“活动特色鲜明与否”、“节事活动类型”、“宣传力度”是次要因素;

(3)根据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民众参与目的的调查,把潜在参与者分为4种类型:个人主义型、经济实惠型、文化型、环境敏感型。

参考文献:

[1]戴光全、左平等. 1995至2010年中外节事研究的比较和启示[J].人文地理. 2012(2):17-25

[2]戴光全、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J]. 旅游学刊. 2003. 18(6):111-118

[3]周劲波、王烨.节事与事件旅游研究进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2(1):16-19

[4]张培茵、张珂.节事旅游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7):120-122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下海南节庆市场开发模式研究,项目号:QN1123)

海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方向(HS-1-2011-1202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田宇(1985—),女,汉族,河南项城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彭聪(1984—),通讯作者,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上一篇:浅谈边检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浅谈控制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