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院校的Visual Basic教学

时间:2022-08-22 10:00:11

浅析医学院校的Visual Basic教学

摘要:教学是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知识。我院是医学院校,计算机的教学有不同的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好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Visual Basic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6-0000-0c

教学是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它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下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学活动通过教师来展开,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并记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的主体变成学生,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

1 加强学生学好Visual Basic语言的信心

我院是医学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主要学习VB的基础知识、程序结构和基本控件的使用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在学习之前,潜意识中就认为这个不好学习,进而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给自己设置一个无形的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给学生树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我也能学好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也可以用它来编写程序!”用现实生活中的已经存在的例子(学院已经毕业的学生与学院直属医院的老师合作,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结合数据库开发,自己设计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正在使用中。)作为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头,鼓励学生,消除学习中的无形障碍。

在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自己是医学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即使学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用不到。应该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当今世界,是信息世界,计算机已经进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想象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投入相当的热情,主动学习,学好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激发学生学习VB语言的兴趣,在学习VB之前,用VB制作一个综合的程序演示给学生,在每次课前用VB制作一些简单美观的小程序,演示给学生看,降低学生的困难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学习任何知识,基础是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效的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中,VB语言的基础部分可以说是最枯燥的部分,而且基础知识中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记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加容易,基础知识部分的讲授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例题,通过例题把所学的内容巩固;为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在课上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VB语言的基础“吃好、吃透”。

3 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当学习到VB语言的基本程序控制结构时,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程序基本控制语句结构的格式、含义和各部分语句功能的情况下,解决具体的问题。通过教学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不是编写程序,而是在VB语言的程序的基本语句的书写和运用上。如:出现行If语句和快If语句分不开的情况,弄不清楚到底If语句需不需要使用End If来结尾;没法准确的写出正确的函数,如msgbox函数,经常有人给写成“magbox”;循环结构中,用了for语句,没有相应的next语句,用了do…loop循环结构,但忘记写 loop……诸如此类的错误,是没有完全掌握并了解VB基本结构的原因。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常见错误,使学生认识到常见的出错点,主动的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记忆并掌握已学的函数、结构。在讲题的过程中,对于易出错点,反复强调,并演示常见错误,加深学生记忆。对于End IF的结尾问题,让学生采用一种结构如块If结构来解决问题,当学生理解并掌握块If结构后,再指出行If结构。对于循环结构,每次在讲解、书写程序的过程中,都在写好循环结构的开头后,立刻在下面空出一行的位置中加上结尾。

我院的教学设备先进,所有的教师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可以事先做好课件,课堂上直接演示在屏幕上。但是,由于课件中给出的程序,无法给学生逐步编写程序的感觉,如果一步一步的制作动画,需要老师频繁调用,所以,板书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必要的定义和语句结构显示在幻灯片中讲解,对于具体问题的编程,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写在黑板上,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讲解修改,通过板书的分步讲解和书写,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编程感受。

无论在讲解什么结构时,都先用简单常见的问题(如:求sum=1+2+3+……+100的和),引导学生用程序解决问题。讲课时,将具体问题逐步分解,详细分析每一步解题过程和思想,然后将问题转换为伪代码,再由伪代码转换成对应的程序。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能独立的解决问题。采用条件迁移的教学方法,再给出类似的编程题目,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如求N!),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加强理解,加深认识。

4 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传递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好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MCAI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8086CPU系统的教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