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时间:2022-08-22 09:41:04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客观存在于财政、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和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国家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以及单位内部的经济关系,它是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与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对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和运用,监督和控制单位的经济活动,保证事业单位任务的完成的过程。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以及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转变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单位的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利用多种形式发展事业的方式;在实践中,一些国有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合资、合作和横向联合等形式发展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国家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的审批做出统一规定,导致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国家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利用的资金、实物等的范围做出统一规定,导致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为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事业计划完成的资产对外投资,影响了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没有进行严格,准确的资产评估,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合资、合作和横向联合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造成了资产不应有的损失或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引入资产概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做出了规定,对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组织收入活动和多种形式发展事业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单位领导不了解财务管理是基于单位本身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且其可以起到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的职能。因而将财务管理工作当作简单的确认、计量、报告的会计核算工作来做。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满足目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不能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不能依据日益复杂的单位业务活动和日渐提高的财务管理目标对财务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不能根据时代的需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名义上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只涉及少数报销费用、审批和会计岗位责任制,未对选择性方法作出规定,也未对资产管理和账户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供指导性意见。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只涉及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对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财务管理制度的原则、程序执行,仅凭个人经验办事。对于内部的支票、账册等重要财务管理工具不重视,制度化管理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新旧财政收支制度未能很好地衔接,在实际执行制度时与单位情况变化不相适应,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发挥作用。

3、预算管理不严肃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只想从财政“要钱、花钱”,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管理上产生了的“松、散、乱”现象。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简单总结,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4、财务监督职能不发挥作用

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在过去的工作中,不少财会人员只注重会计核算,而对于会计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好。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职务升迁、评优评先、人事变动等由所在单位决定,使得会计人员不得不听命于单位领导,独立行使职权和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受到影响,主管部门的要求有时难以贯彻执行,不利于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有些财务人员对领导作出的一些违规违纪决定言听计从,完全丧失了《会计法》赋予财会人员的法律监督职能,此外,对资金的使用和经济活动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把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对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财务理念的认识,以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考评为中心开展财务管理,摆脱单一记账的传统思维,转变简单收支核算的角色。(2)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单位负责人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辅助决策作用,利用财务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管理要求、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制定制度的最重要的标准。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在单位内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约束力量,督促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逐步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约束机制,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有的效控制和监督依据,按照相关制度办事,这样,就可以防止资金浪费和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其次,精化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系统完整精细的部门预算制度。各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但应实时分析研究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依据分析结果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部门预算,以便部门预算更好的指导工作的进行。

3、强化预算管理。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单位有关领导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二要严肃认真地执行预算。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批准,就不得随意更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和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严格按照项目预算科目安排业务支出;三要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下,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保证资金安全的运行机制,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以预算促项目,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4、建立政务公开体系,实行财务监督经常化。从该局机关到各单位都设立了政务公开栏,把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积极配合审计,强化内外监督。在局机关内部,将年度财经预算,每月财务收入、公共经费的支出,通过局务会予以通报,让干部职工参与民主理财。在对外公开上,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项目通过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等予以公开。同时,他们每年除常规审计外,还半年邀请审计局、物价局等部门的资深人员对全局财务账目,收费情况进行一次审计检查。不断扩大内外监督渠道。使财务监督变得更加经常化和大众化,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效。另外,在监督经常化的同时,还要加大监督力度。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目前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实、监督不力,给单位和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切实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堵塞经济业务漏洞,对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以及节约财政专项资金,保护经济运行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工程投标及报价策略技巧浅析 下一篇:浅议不同时点销售退回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