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时间:2022-08-22 09:23:33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摘 要:新课标中关于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具体要求和指针。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一线教师应该探索和孜孜不倦追求的主题。

关键词:自由落体运动;三维目标;教学过程

物理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而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应该以物理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中介,相互和谐、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下面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为例,说说我在新课程教学中就三维目标的体现方面的尝试!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

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的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活动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各种落体运动,比如:苹果从树上下落;工地上的工人要戴安全帽防止重物下落击伤;树叶的下落;下雨等等。

演示实验:(1)纸片和铁片的下落;(2)纸团和铁片的下落。

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下落运动,显然同样的一张纸做成纸片还是纸团它的下落速度却分别比铁片慢和比铁片快。那就是说,物体的轻重不是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对比刚才的实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下落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空气的作用。空气对纸片的阻力比对纸团的阻力影响大,所以下落的情况不一样。

教师提问:如果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同的物体下落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演示实验:牛顿管实验。

现象:在没有空气阻力作用的空间里,不同物体(如羽毛和铁片)的下落一样快慢。

意图: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实验研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初步养成置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与学

1.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强调两个特征:只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落体运动,没有阻力的空间是没有的,因此当空气的阻力影响很小时,可视为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只受重力的作用,比如小球、铁块、石子从静止到下落等等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而纸片、羽毛等的自由下落则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已有了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其实,古人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即10磅的球落地速度是同高度下落的1磅的球的落地速度的10倍。300多年前的伽利略用精妙的逻辑――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据说伽利略还做了震惊当时世人的比萨斜塔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回顾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他开创了科学推理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为后人研究自然科学树立了典范。我们也可以用伽利略的方法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2.自由落体加速度

教师活动:自由落体运动既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利用刚才的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实验安排时事先用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做自由落体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计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的重力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一样的。

意图:通过算g值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中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

上一篇:他主动和我说话了 下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