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生返校后的教育问题

时间:2022-08-22 09:04:28

出走生返校后的教育问题

2005年上半年,我校先后有11名聋哑学生在放假之际,被社会上不良聋哑青年诱骗而离家出走。由于学生出走人数多、涉及面大,当地政府比较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很快找回其中大部分学生。秋季新学期开学时,几名出走学生重返校园,学校也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学生出走后,大多数人被威逼利诱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于这段复杂的经历,他们都讳莫如深。父母和老师如果想进行传统的正面的品德说理教育,绝不可取,理由有二:一是不明真相的说教会使出走生脆弱的心理更加叛逆和反感;二是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未能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易孤立这些学生。笔者以为应从疏导当事人的心理、对出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保护和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入手,抓好这类学生的在校教育。

一、疏导当事人的心理,全面保护出走生的尊严

1. 疏导学生家长心理,让其放心孩子入学。

很多家长由于孩子出走后和校方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摩擦,认为学生的出走为学校教育不力所致。孩子找回来后,有心想让孩子再去上学,但又顾虑重重。怕学校拒绝接受,或者即使接受了也会另眼相待。这种心理可能影响到孩子,让学生本来有些悔悟或自责的心理反而变得逆反、孤立。

因此,学校首先要迅速主动上门,使家长抛开顾虑,把聋哑学生按时送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其次,要和家长交流沟通,不要因为怕孩子再出走而任其所为,也不要因为当初找这些孩子花费了金钱和精力迁怒于孩子。正确的方式是多与孩子谈心,多倾听、多鼓励、多引导,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把问题及早解决。

2.疏导出走学生心理,使其安心在校学习。

部分聋生返校后,不能正视自己出走的经历:有的比较自卑,觉得给老师和学校抹了黑;也有个别的认为自己在外面闯过世界、见过世面,处处炫耀。

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学校应经常与他们的谈话,告诉他们老师和同学们欢迎他们返校,学校平等对待在校的所有学生,但他们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同时,对这些学生落下的课业及时给予辅导补上,否则他们还可能会因为学习跟不上出现畏难情绪,难以安心继续学习下去。

3.疏导任课教师心理,使其真心教育学生。

任课教师往往担心与出走学生的家长打交道,怕这些家长不配合对出走学生的教育;也担心这些出走生带坏班级里其他的学生;还担心补课效果不理想,影响整个班的考试成绩等。这种种担心可能会使教师的工作缩手缩脚,对出走生缺乏真诚。

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大胆工作,具体工作由学校出面接洽、协调、联系,让家长积极投入学生的教育配合中;把出走生的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中,政教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手,采取各种方式使出走生感觉到学校的爱和严格;在安排工作时充分考虑担任出走生班级教师补课增加的劳动量,科学合理地进行考核工作。

二、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出走生回归常态

1.家庭环境的创设。

出走生返校后的教育成功与否,与父母及亲人在家庭中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家人既要以平和宽容之心对待他们,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表现。一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鼓励他们和其他孩子多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出走生昂起头来生活;二是多让出走生参与家庭劳动,父母也经常陪着他们,使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三是父母以身作则,在家中不给出走生以负面的影响。

2.学校环境的优化。

学校的教育是出走生迷途知返后能成人的关键。首先,在他们的档案中增加一个“成长袋”,对他们实行研究性教育,注意他们在校的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定期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其次,班主任要写班情日记,把对出走生跟踪观察作为日记的专题内容之一,及时和学校及其他教师交换意见,不断反馈信息,更新教育思路;再次,教育其他非出走生在汲取出走生教训的同时,不能有任何歧视和偏见,要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最后,学校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出走生在学校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综上所述,在出走生返校后的教育问题上,学校、家庭各方应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把这些特殊群体中的特殊孩子引入正路,进而扎扎实实地培养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

上一篇:浅谈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下一篇: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