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时间:2022-08-22 09:01:07

芜湖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在服务业中,用现代技术装备的服务业称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芜湖服务业整体状况

(一)服务业发展总量不足,滞后特征明显,与现阶段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国际经验以及学者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依据世界银行标准,芜湖第二产业比重相对偏高标准14.5个百分点左右,而第三产业偏低13.1个百分点左右。从全市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呈现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总量不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低,远远落后于工业发展。假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增长的共同作用和结果是全社会GDP的增长,各部门对GDP影响的大小与该部门GDP占全社会GDP的比重成正比,这样来定义该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K=(该产业GDP的增长率/全社会GDP 的增长率)×该产业GDP占全社会GDP 的比重

根据资料计算得到2004年服务业各行业GDP增长的贡献率如表1。(表1)

与发达国家相比,芜湖在2004年GDP增长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2.19%的水平,但是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远远落后,发展不均衡情况明显。

(三)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结构问题严重。芜湖服务业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传统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占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邮政仓储、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而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对GDP的贡献更是如此。(表2)

二、芜湖现代服务业具体分析

物流业:芜湖古名鸠兹,自古就是水阳江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位置相当重要,货流运输作为物流业的雏形在芜湖古而有之。

(一)发展的环境优势

1、一桥飞架南北,沿江天时地利。芜湖紧邻长三角,是安徽的流通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芜湖港是安徽最大的港口,也是长江最后一个深水港,外贸码头是安徽最大的集装箱外贸码头。芜湖长江大桥的顺利竣工沟通京九、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大动脉。同时,它也是长江中游的公路网络中心,205国道、318国道穿境而过,可连接上海、宁波北仑港、连云港等出海口。

2、城市人和物丰,物流承启东西。芜湖的商业自古相当发达,在地理上靠近“长三角”,是近代的四大米市之首,得开放之先,且芜湖的经济始终处于全省前列,作为是传统的商业城市,有着极为浓厚的商业氛围,物流运输一直较为发达。

3、企业林布周围,物流潜力巨大。芜湖作为安徽的制造业基地,境内汽车、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比较发达,发展物流产业不仅可以解决芜湖企业商品流通问题,而且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商流、物流,从而促进芜湖作为安徽物流中心地位的形成。

(二)目前产业状况。芜湖2004年物流产业(本文物流产业数据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代替)产值规模为42.46亿元,占GDP比重为11.82%,增长率为15.41%。但是,从动态来看,物流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14.18%下降到了11.82%。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近几年来,工业及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发展速度低于其他产业增长速度;第二,近年来加大了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运输供应能力提高,出现了短暂性的结构性运力供应过剩、运输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导致运输、仓储发展速度减缓,物流企业存在问题严重。

1、企业小、整合度低,运作效率差。分析芜湖物流企业发现,企业数量较多,超过250多家,而资产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8家。企业规模小,没有资金增加投入,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够重视(芜湖无一家企业有信息平台),在库存管理、配送、电子商务和协同物流方面大大落后,导致自身成本较高、业务难以拓展。另外,企业小、缺乏竞争实力,只有在价格上恶意竞争,利润压榨造成企业自身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来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芜湖物流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2、专业人才不足,观念有待更新。物流是一个老行业,但是系统正规的物流教育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芜湖人才匮乏不仅表现在缺乏专业人才上,而且对于物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运输甚至是货运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商务服务业:芜湖自古是商贸流通的集散地,商业服务上可谓源远流长,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如火如荼,并没有带来商务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一)咨询业刚刚起步。通常意义上的咨询业包括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和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被誉为“企业的外脑”。芜湖目前尚无一家完全合格的国内战略咨询公司。咨询服务业企业法人仅5家,平均从业人数仅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仅1人,能够达到以上规模的仅鑫元公司一家。

(二)法律业有待发展。2004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律师所共计31家(一户歇业),从业人员379人,平均资产不足100万元,年均从业人数仅5人,微机使用量平均3台。现有的业务绝大部分集中在诉讼领域。

(三)会计业不能满足。对专业、规范的会计服务的需求是企业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2004年我国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共十户,企业从业人员共计279人,平均资产也不足100万元,年平均从业人数28人,人数超过40人的仅平泰一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户均14人,微机平均6台。芜湖会计服务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很多客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也不知道会计师可以提供什么服务。

三、建议

按新城市划分标准,芜湖在全国属于二线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有重点、有目标、有层次的进行。芜湖未来发展的方针应该是:依托优势环境,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商务业、鼓励支持教育业,以发展大型服务企业为导向,加快构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物流业对芜湖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芜湖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依托长江水路的物资集散、货运周转和仓储配送的物流中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制定明确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培育完善的市场。科学定位物流产业,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芜湖物流业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势重组。

2、配合沿江开发中部崛起,加大发展与产业链对接的物流,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车辆制造、铜材进出口、电子都离不开物流运输,芜湖的很多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企业。应当鼓励这些大企业物流向社会化物流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联手改善其现有的企业结构,通过经济手段、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等方式,全面推动芜湖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商务服务业。依托城市发达工业,鼓励发展“本土商务服务业”,政府介入,以第二产业引导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了,再为全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使其在促进第二产业上发挥显著作用。

1、政府支持发展潜力大的商务服务。一方面加大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作为中间人扶持。大企业需要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调查等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或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有良好经营资质的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2、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业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加快行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应鼓励事务所上档次、上规模的联合、兼并、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团事务所在人才、资金、信息、客户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服务网络。

上一篇:奥运对山西旅游业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从经济二重性看网络杂志广告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