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加工贸易发展:优势、劣势及对策

时间:2022-09-04 08:34:36

宁波加工贸易发展:优势、劣势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了333倍。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40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5%。宁波加工贸易自2005年~2006年增长速度为26.12%。但宁波加工贸易发展不容乐观,总量和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一)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商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产品。宁波加工贸易的两种方式中,进料加工占主导地位。2006年宁波进料加工的进出口分别占全市进出口额的80.35%和91.05%,而2007年1~8月份的进料加工进出口分别占95.02%和95.07%。2006年的来料加工只占19.65%和8.95%,2007年的来料加工只占4.98%和4.93%。宁波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比较多,其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机电等传统产品,就2006年来说,宁波纺织、机电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36,159万美元和442,090万美元,这两类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68.59%。

(二)加工贸易发展稳步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经济最为突出。近五年来,宁波加工贸易一直保持平衡增长势头,其年均增长幅度为19.9%,但还是低于同期一般贸易整体增长幅度;而且所占进出口总额比重逐年下降,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达到17.1%,但仍低于浙江18.3%和全国48%的水平。在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2006年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73,354万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0%。另外,宁波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也异军突起,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93,349万美元,同比增长48.69%,增幅居各类企业首位。

(三)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均,整体规模不大。宁波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中,鄞州区、余姚、镇海等地区加工贸易规模企业多、业务量大,而象山、奉化和宁海等地区加工贸易的企业少,业务量相对就小。2006年而言,宁波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深圳、大连、青岛、厦门的出口额所占比例。(表1)

二、宁波加工贸易的优势

(一)宁波加工贸易的获利能力领先全国。从宁波市外经贸局了解到,就2006年而言,宁波加工贸易增值率25.45%。这表明宁波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初显成效。加工贸易增值率反映的是加工贸易中进口零配件到最后成品出口过程产生的新价值,是体现加工贸易附加值的一个主要指标。作为一种两头在外(进口原材料、出口成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曾被认为缺少自主创新、附加值不高、对国内经济贡献少。在宁波,外贸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连续多年低于20%。

出口产品国产零配件替代性增强也是加工贸易增值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原先,波导手机的生产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占了近60%。但随着手机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除了芯片和液晶显示屏需要进口外,结构件、外壳、电池等均可采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材料代替,加工贸易出口的国产比例提高近60%。

(二)宁波保税区加工贸易发展快速增长。保税区作为宁波开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区域,2006年以来各项加工业务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1~8月进区加工货运量2.13万t,加工货值1.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60.8%。加工产品出境1.56万t,货值1.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4%和91.9%。区内加工企业产品内销0.18万t,货值0.36亿美元,在货运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货值大幅增长,增幅达1.1倍,表明保税区内销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正迅速提高,产品内销共征收税款0.46亿元,同比增长1倍。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的劣势

(一)加工贸易中小型企业多,结构不合理。宁波的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但绝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脱胎于原有的乡镇企业,以“轻、小、集、加”为主,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实力雄厚的旗舰型企业。2006年宁波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合同备案金额仅为21.9万美元/本,远低于深圳(164万美元)和苏州(367万美元)。加工贸易产品主要集中于小机电、纺织、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兴产业比重小,整体加工档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和科技含量较少。2006年宁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大多数加工企业成本高,利润薄,不利于企业搞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

(二)加工贸易管理措施滞后,手续复杂。加工贸易涉及外经贸、海关、中国银行、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部门,由于职责不同,相关规定不一致,管理中遇到问题认识不统一,办理手续很是繁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导致管理脱节,整体管理效能降低,比一般贸易进出口复杂了许多倍。加工贸易企业与外经贸、海关等部门也没有全部实现联网,不能资源共享,如果加工贸易企业涉及变更、内销等情况,更要在相关管理部门间来回奔跑,不仅增加各种生产管理成本,还影响企业工作效率,以致不少企业因怕手续繁琐而不愿开展加工贸易。

(三)加工贸易配套程度差,产业链优势不明显。宁波大部分企业缺乏专门从事外贸和加工贸易的专业人才,对国内外原材料采购信息不灵,供货渠道不多,未能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大企业集聚效应和加工贸易产业链。宁波有不少规模较大的上游原料加工贸易企业,如利华公司的羊毛条、LG公司的ABS和宝新不锈钢的不锈钢板等,是本地不少下游加工企业出口产品中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但是上述三家公司加工贸易出口的成品都将深加工结转至外关区,本地结转的数量很少,而本地下游企业大多从国外直接采购,影响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

四、进一步加快宁波加工贸易的建议

多年来,加工贸易一直是宁波外贸的一条“短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各级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把加工贸易发展放在与一般贸易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推动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

(一)加大引资,扩大加工贸易的经营队伍。扩大加工贸易经营队伍和经营主体,不仅要通过引进国外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外资实现,还要做好宁波各类内资加工贸易企业获权、用权工作,加快培养加工贸易经营队伍和专业人才。

1、排出一批加工贸易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加强与加工贸易外资前10强和内资前10强的重点企业联系,在通关、报验、退税、融资等方面实行重点支持,营造一批实力型加工贸易出口企业。

2、动员一批重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加入到加工贸易的队伍中来,引导其开展加工贸易业务。通过加强人才培训、业务指导、提供促销机会、开展咨询服务等工作,鼓励其积极开展加工贸易。

3、帮助有生产规模、产品优势但尚未获取进出口经营权而不能直接签订加工贸易经营合同的企业尽快取得进出口经营权,通过外贸孵化器为其提供加工贸易的各种服务。

(二)优化管理,提高加工贸易监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要继续加强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工作,使加工贸易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

1、加强外经贸、海关、税务、外管、银行等部门的合作,并对各部门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制定规范的加工贸易办理流程,使企业一目了然,提高办事效率。

2、要尽快实现加工贸易企业与外经贸专用网、海关联网,并对加工贸易实行统一的格式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以利于提高加工贸易的通关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外汇、税务、银行、检验检疫等其他部门的统一联网,形成信息化的“大通关”机制。

3、各部门要根据国家对口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宁波实际,拟订进一步促进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的管理办法;对已建立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以研究解决宁波加工贸易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调整结构,加强加工贸易配套服务。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就是要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加工企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重点是扶持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化工医药等四大领域加工贸易业务的开展。

2、充分发挥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各类园区,特别是进入出口加工区,使之成为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以便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3、培育加工贸易中介市场,引导出口企业利用本地资源形成本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链,重点放在羊毛、塑料原料、不锈钢等无法形成产业链的大宗原材料上,从而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

(四)改善环境,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面对宁波加工贸易滞后的严峻形势,各级各部门必须齐心协力,加大对加工贸易的支持力度,为进一步扩大宁波的加工贸易提供必要的保障。

1、进一步加大加工贸易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介和舆论阵地,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政策推荐,加强业务指导,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2、加快加工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向外引进、组织培训、岗位锻炼等方式,造就一批加工贸易人才。

3、不断加强加工贸易信息工作。帮助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联网监管”模式,企业与外经贸局、海关、国税等部门实行联网,及时解决企业在出口退税、货物通关、分类管理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信息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监控分析,指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发挥网上消博会的作用,开辟加工贸易信息窗口,以增加宁波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机会。

4、加强工贸、关贸、税贸、检贸、银贸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宁波开放型经济的档次和水平。

上一篇:新经济条件下的经销商生存模式 下一篇:谈我国汽车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