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2 08:16:21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蒲公英营养丰富,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对其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效益做了概述分析,为蒲公英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营养价值;栽培技术;效益

蒲公英是最常见的野菜资源,又名黄花地丁、婆婆草(丁)、奶汁草、黄花三七、蒲公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欧洲和亚洲已被食用了几个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生长较为普遍,除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几乎遍及全国[1-4]。在众多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品种中,蒲公英风味独特、药食兼用,深受人们青睐,其高效开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1 营养价值与生物学特性

1.1 营养价值

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统计,蒲公英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81.43 g/kg,氨基酸含量高于大多同类野生植物。每100 g鲜菜中含碳水化合物5 g、脂肪1.14 g、蛋白质4.8 g、粗纤维2.1 g、胡萝卜素7.35 mg,还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VC、尼克酸和β-胡萝卜素等。蒲公英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如Na、Fe、K、Ca、Cu、Zn、Co、P和Mn等,其中K的含量最高,是Na含量的8倍,因此蒲公英是难得的高钾低钠盐食品,其铁的含量为各种野菜之冠。蒲公英中不仅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糖糖甙等营养素,同时还含有人体中稀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硒元素,蒲公英中的硒含量达到147 μg/kg,是自然界中罕见的富硒植物[5-9]。

1.2 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喜较冷凉的环境,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在土壤化冻后即可萌发,气温达5 ℃以上即能生长,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 ℃,在25~30 ℃以上发芽慢,生长发育不良,品质老化。所以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播种。在15 ℃左右发芽较快,叶片平铺于地面上快速生长,在适宜的温度下,叶片呈深绿色。开花结果期喜较干旱的环境,对光照的适应性强,长日照有利于开花结果。较耐旱、耐盐碱,对湿度要求不严,营养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种子播于湿润土壤中,90 h左右即可发芽。在肥沃的沙壤土上可获优质高产,在黏性土壤中生长易老化。一般从播种至出苗需5~6 d,出苗至团棵需20~22 d,团棵至开花需40 d左右。条件适宜的可多次开花,开花至结果需5~6 d,结果至种子成熟需10 d。若5月末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10~12 d;7-8月份播种,从播种到出苗需15 d[10]。

蒲公英全株呈莲座状,叶子呈匙状或狭长倒卵形,平铺地面或向上生长,叶片全部茎生,3~7层。茎叶富含白色乳汁,根为圆锥形直根,长达20 cm左右,侧根极少,1条根上可着生1至数个植株,其个数与生长年限及采集情况有关。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播种

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喜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播前深翻地20~25 cm,整平耙细,做成畦,畦宽1.2~1.5 m、长10~20 m。在畦内开浅沟播种,沟距12 cm,沟宽10 cm。然后将种子播于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 cm。

约l0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10 d左右进行间苗,株距8~10 cm,行距30 cm,撒播的株距15 cm即可。667 m2用种量大约250 kg[11-12]。

2.2 田间管理

重点是水肥管理。每667 m2施4 500~5 000 kg农家肥,过磷酸钙20 kg作底肥,既起到施肥效果,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667 m2施尿素10~15 kg,过磷酸钙8 kg。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若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稻草等覆盖物,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注意防止徒长;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蒲公英植株采收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于越冬。

2.3 中耕除草

蒲公英出苗10 d左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 d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则进行人工拔草。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

2.4 病虫害防治

人工栽培蒲公英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病害有叶柄病、褐斑病,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每10~15 d喷1次,老龄植株或进入生殖生长期的植株每7~10 d喷1次,连续3~5次。

蒲公英根系为肉质直根系,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较为严重。害虫蛀食鳞茎后造成空洞,使植株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可施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灌根,发现虫害应及时防控。

2.5 保护地栽培

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蒲公英可实现周年生产,栽培时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节日期间提早上市,可达到增值增效的目的。保护地栽培目前有2种方法:一种是育苗移栽法,另一种是母根繁殖法。

2.6 沙培软化栽培

指利用蒲公英营养贮藏器官肉质直根,在适宜的栽培环境下直接培育成芽苗菜。方法是蒲公英萌发后进行沙培,每次铺1 cm厚细沙,待叶片露出地面1 cm后,再进行一次沙培,依次进行沙培4~5次,于叶片长出沙面8~10 cm时连根挖出、洗净,去掉须根,即可上市。通过软化栽培后的蒲公英苦味降低,纤维减少,脆嫩质优。

3 采收

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在植株充分长足,个别植株顶端可见到花蕾时。蒲公英充分长足时,顶芽已由叶芽变成了花芽,此后不会再长出新叶,若不及时采收,花薹很快便会长出来,影响产品的品质。

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 d割一次。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次每667 m2可收割2 000~2 500 kg。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 cm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促进新芽生长。先挑选大株采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用作药材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4 效益分析

蒲公英用作药材出售时,667 m2可产干品580~650 kg,价格为5~6元/kg,667 m2收益为2 900~3 900元。秋末采收连续生长2年的蒲公英,667 m2可挖出干根200~250 kg,价格为12~15元/kg,667 m2收益为2 400~3 750元。而作为特种蔬菜,目前市场售价30~50元/kg,节日可高达80~100元/kg以上,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吴山,夏春辉.药食佳品蒲公英的医疗营养保健功能及应用研究与开发利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73-674.

[2] 袁瑾,钟华,姚宗仁,等.野生植物蒲公英营养成分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2):22-23.

[3] 蔡培印,姜春圃.野生蒲公英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1):36.

[4] 王玉娟.蒲公英的栽培与管理[J].新疆农业科技,2008(3):50.

[5] 杨明君,王朝晖.湘北地区野生蒲公英栽培繁殖与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4):165-167.

[6] 辛淑霞,孙琦.蒲公英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8(1):16.

[7] 鄂翠华.蒲公英栽培技术[J].新农业,2006(6):24-25.

[8] 徐晶.蒲公英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3(5):60.

[9] 周锐丽,卢锋,秦龙龙.蒲公英的营养与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6):71-72.

[10] 陈华,李银心.蒲公英研究进展和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展望[J].植物学通报,2004,21(1):19-25.

[11] 陈艳,司铁林.日光温室蒲公英的培育及应用[J].中国林业,2011(7):57.

[12] 褚方钢.野菜蒲公英的习性及栽培技术[J].新农村,2011(4):24.

上一篇:食用型羽衣甘蓝安全高效周年栽培技术 下一篇:春甘蓝抽薹发生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