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主动阅读起来

时间:2022-08-22 07:25:25

让学生真正主动阅读起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

>> 让学生读起来 让学生把名著真正读起来 让数学阅读起来 让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让语文课真正读起来 语文课要让学生都能真正读起来 让语文课读起来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请让学生读起来 读起来很精彩 读起来,才有生命 网约车《暂行办法》:读起来很好,伏笔也不少 67年前的这封信 今天读起来依然热血沸腾 让阅读真正“悦”起来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玩”起来 让学生主动“说”起来 让学生主动探究起来 让阅读起进数学课堂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让学生真正主动阅读起来 让学生真正主动阅读起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现在的小学生,读书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课本知识的学习上,且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我认为不能放弃学生的兴趣阅读,那就是怎样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

阿·巴巴耶娃在《人和命运》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任何人都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但步态各不相同。”同样,每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是用眼、用嘴、用脑来阅读的,但是由于学生个性差异,他们的要求、兴趣、方法等都是不相同的,我们只有顺其个性发展,把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的瀚海中,自由驰骋,自得其乐。

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小学生自己主动阅读呢?

一、让学生确定谁来读

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因此,课文的朗读由谁来担任?是老师、录音机、其他同学,还是自己。这完全是由学生朗读水平差异,课文难易差异,和每个人喜爱差异所决定的,这就是由学生来决定。

例: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具有较强朗读能力的学生,他们决定自己直接朗读。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学生,他们决定批其他同学做对子,互读互帮。一部分同学决定跟录音机读。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请老师指导读,有的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抒发了学生的灵性,虽然各有一套,读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后,全班学生把这篇课文读正确了,而且能够背诵出来。

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习的起点是能提出问题。而由于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真如(英)波普在《人性论》一书中提出的“学者喜欢自然的探求。”提不同问题,就是自然探求。

只要你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一般说来,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浅,大多是关于课文的内容或情节的。例如《送雨衣》一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1)谁送雨衣?(2)送给谁雨衣?(3)为什么送雨衣?(4)最后送到了没有……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老师原来要问的,而现在改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这么一改,把主动权给了孩子,改出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问、勇于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自己评价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书礼》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观和爱好……他们的情趣不同,他们的追求也各异。”他们的欣赏角度不同,他们的评价也不同。

孩子们听了别人的朗读,内心就地产生或赞同,或欣赏,或异议等各不相同的感受。这正是孩子们对课文不同理解的体现。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评价代替学生的评价,命令孩子去怎么评读。而应当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评,在评中去学,如:听别人读了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去评论。“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样,孩子们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评论过程中,不但提出了朗读能力,欣赏评价能力,而且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己谈感受

希腊的珀特洛尼乌斯在《残篇集》中指出:“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合所有人的口味,有的人爱采刺,有的人爱撷花。”这是每个人的人性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和层次深度不同,导致产生的感受不同。

读一遍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代替孩子们自身的感受。就如读了《关水龙头》一文后,学生感受就不同,有的说:“苗苗真自私,不关自己的事就不理。”有的说:“张青真没用,动不动就告诉老师。”有的说:“张青和小英真关心集体,珍惜公家的水。”如果教师以教参上的“遇到事情要自己动手,不要依赖他人”作为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自我感受,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而且还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只有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感受,互相辐射的思维比较中去形成正确的认识感受,这种感受是他们自身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借鉴别人的感受,学会了怎样去感受。

以上四点,保证了把课堂阅读教学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老师要作引导、点拨、穿针引线,做好导演,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的教学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当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当对课文的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请你们听一下,大家看对不对?”这样,既把孩子引入了正题,又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方法等。教师把学习的自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学、自思、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贯彻了“以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成为个性化阅读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