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重在探究

时间:2022-08-22 06:18:43

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重在探究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的“自然”学科教育已转变为如今的“科学”课程,新教材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自身的探究,亲历实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收集、整理,实践、操作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的精髓在于生活教育,我们的科学更是来源于生活,那么,如何让生活教育与科学探究紧密联系起来,值得广大科学教育者深思。

一、引领学生依据生活,发现科学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有目的地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其与学生感性的生活经验相互碰撞,促发学生的内心活动,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并愿意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探究。那么,有利于学生质疑提问的情境包括:

1、直观事物或形象的再现

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直观事物和形象的呈现,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感性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展开理性分析,从而保证教学顺利有效进行。如在执教《摆的研究》一课时,教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钟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展开“谁摆的次数多” 的比赛活动,来增强问题情境的直观性,通过直观事物形象的生动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而产生问题,由此激发对摆的研究兴趣。

2、学生矛盾经验的冲突

直观形象的呈现固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但并非能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他们更多的是听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时常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对于未知的事物或没有争议的话题,往往保持默默接受的态度,但是对于一个问题一旦持有不同的见解,便会据理力争,不断寻找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矛盾冲突,更有利于科学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通过不断的探究实践,最终达成共识获取新知。

3、鼓励大胆质疑提问

在课堂上,某些学生时常会欲言又止,想说却又不敢说,往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意识较弱,缺乏自信心,更害怕因说错而被耻笑。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大胆地质疑和提问,我们的科学学习才更有意义。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探究

科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贴近生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现象搬到课堂上,例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气和同学们说:老师现在很渴,想喝一杯果汁,但是水又很烫,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让我快点喝到这杯水呀?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学生也能马上联系生活实际给老师出主意,“将果汁放进去不停的搅拌”“拿两个杯子将水倒来倒去”……把这样生活化的情景作为新课的导入,学生便会明白原来学习科学并不难,科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三、加强课后实践延伸,巩固知识技能

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巩固、强化科学知识与技能,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有限的,生活中的探究才是无限广阔的,教师在课堂中最应该做的是点拨,教会探究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此外,科学实验室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场所,其学科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科学课堂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教师,除了要做好教材中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实验是学生检验真理的途径,除了上课之外,课后实验室也进行开放,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如为他们设置工具箱提供各种各样可选择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进行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和发明创造的乐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生活教育”到“科学探究”再回归“生活”,科学探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生活中,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不断追求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江苏】

上一篇:在思维训练中构建科学概念 下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中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