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影响报表权益资本途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22 06:04:26

公允价值会计影响报表权益资本途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要:报告实体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权益数额的变动,权益数额变动触发监管资本、资信评级、杠杆化以及去杠杆化、担保品价值的变动等,而这影响到报告实体对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文章分析了影响权益变动的渠道,以及危机中各渠道对权益影响的具体数额及比例,发现公允价值计价的变动对危机的作用,既不是中性的信息传递的“信使”,也不是危机的最主要的根源。这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应对危机和其后会计制度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权益资本

研究发现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样的和复杂的。仅从微观的角度加以简要说明,比如,金融稳定局(FSA)和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B)(2009)研究认为银行过度的杠杆化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的研究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的混合属性模型(mixed-attri-bute model)具有内嵌的波动性和顺周期性,去杠杆化的过程放大了危机并且将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具有利益冲突的信用评级机构也被广泛认为是危机的原因之一。而报告实体报表的波动性和顺周期性、机构的杠杆化以及随后的去杠杆化、危机中担保品的上升、评级机构的评级参考依据、银行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的审慎监管,等等,均与会计原则下的报告实体的权益波动直接相关,因为上述活动都是以公认会计原则下的权益为监管的出发点。而报告实体的权益波动,则被批评公允价值会计者认为是公允价值会计在不当条件下的实施所致。

至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导致金融危机,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公允价值会计导致了金融危机,比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前主席william Issac(2008)认为: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通过盯住那些没有市场价格可以盯住的资产的价格,无意识地摧毁了5000亿美元的银行资本,也摧毁了5000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而另一方面,SEC的分析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对危机影响较小,危机更主要的是来自实体经济的危机。那么为了揭示会计制度与危机的关系,首要问题是应当对“公允价值是如何影响报告实体的权益”加以研究。

一、现行会计报告的基础框架

国际财务准则(2007)认为,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结构性财务描述。通用财务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构成。此外,财务报表附注提供前述四个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不能用数字解释业务活动。两个准则都鼓励企业在财务报表之外披露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评述,该评述应描述和解释企业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不确定事项。

现行的会计准则下,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规范的报告实体,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要素计量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依据要素的特性和管理者的意图,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适用于不同的计量基础。会计实务中这些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计价、公允价值计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因此,同时具有不同计量属性成为混合属性模型的主要特征。

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体现出报告实体对会计报告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取舍。一般认为,历史成本会计是可靠的,但相关性较弱,同时历史成本不具有可比性;而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具有相关性,但对其批评是因为它是不可靠的,它受到太多的假设影响,因而不客观不准确。因而,计价属性的改变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经常性与非经常性基础

资产负债表上的金融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其公允值变动,以及这些变动是确认在利润表上还是确认在资产负债表上,通常取决于金融工具的特点、法律形式以及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的意图。当然这些最终是以法规形式加以规范的,比如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IFRS公告。计量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也由报告实体所处的行业环境决定,比如,对于证券业和投资公司(包括互助基金)的经纪人和交易商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已经有很长时间。

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IFRS下,公允价值主要用于计量“金融性”资产和负债,而不是诸如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等“非金融性”资产和负债。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证券、衍生工具、贷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票据及其他应付款、发行的债务工具等。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一些金融工具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工具,主要是因为法律条文允许一个实体具有为金融性资产和负债选择公允价值会计的自由权。对于这些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一些已经确认(recognized)但是未实现(unrealized)的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录在利润表中,而另一些已经确认未实现的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income,OCI)中。

如果公允价值的计量必须每季度(或者每一个报告期)进行,这就是所谓的“经常性”(recurring),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仅适用于投资证券、衍生工具以及其他项目中的特定类别。只有当资产被认为发生减值时才必须进行的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非经常性”(non-recurring),非经常性的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各类资产,包括金融的和非金融的,这些资产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进行价值减值测试。如果资产被认为非暂时性减值,必须将他们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公允价值。

三、金融工具、非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规范

(一)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规范

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规范

(1)证券投资工具的会计规范

SFAS No.115“美国会计准则第115号――特定债务和权益证券投资的会计”规范的对象,是全部的债务证券投资和易于确定公允价值计价的权益证券投资。准则在将这些证券分为三类的同时,也建立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务证券被归类为持有到期证券(held-to-maturity seeurities,“HTM”),HTM债券按照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公允价值的下降一般不报告在资产负债表上或者利润表上;只有债券价值已经减值(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并且减值被认为是永久的或者非暂时的,公允价值的下降导致的变动数额才在资产负债表上或者利润表上报告。它是一种非经常性计量。在有限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出售HTM或者将债券从HTM中转出。

企业购买和持有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出售的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被列为交易证券(trading securities)。交易证券按照公允价值经常性计量并报告,在每一期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列入收益(earnings)。在有限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将债务证券或者权益证券重新归类为交易类,或者从交易类转出。

那些既没有被归类为持有到期证券又没有被归类为交易证券的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被归类为可供出售的证券(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AFS”),并且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其公允价值的改变造成的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不直接计入收益,而是必须在每一期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下的独立项目OCI报告确认。当这些投资最终被卖掉或者这些证券的减值被认为是永久减值(或者非暂时性的),才从所有者权益项下移出其累积损益,计入收益。只要认为公司有积极的意图和能力持有这些证券到期,将债券从AFS重新分类到HTM是允许的。

(2)直接投资贷款的会计规范

对直接投资贷款的会计处理,主要根据贷款意图是持作投资(held-for-investment,HFI)还是持作销售(held-for-sale,HFS)。一般来讲,持作投资贷款按照摊余成本计账,只有在信贷可能损失时才进行减值确认。持作销售的贷款(如发放贷款的意图在于打包并证券化)以成本和公允价值孰低(the low-er-of-cost-or-fair-value)的方法加以报告,当公允价值下降时确认在利润表中。

(3)衍生工具的会计规范

SFAS No.133及其指南规定,由于衍生品的历史成本常常为零,衍生品可以在任何时候以相当于公允价值的金额处置或者出售,因而摊余成本与衍生品的计量不相关,衍生品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报告。衍生工具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对于被指定为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套期的衍生品,其公允价值变动首先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下的其他综合收益,当相关的现金流影响收益(比如负债减值或者结清)时,再重新计入到收益中去。

(4)负债的会计规范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一般只要求对于衍生负债和券商的交易性负债,经常性地以公允价值计量。SFAS No.159为企业提供了某些特定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给予企业更大的自由选择权。一般而言,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在利润表中加以确认。

2 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将金融资产分为以下四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以及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以及属于负债的衍生工具,企业应以摊余成本计量各种金融负债。这些金融工具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的确认与计量的主要的相关规定如下:

首先,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的资产和负债所形成的利得和损失。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已确认利得或损失,应按如下原则予以报告: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衍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形成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报告:计入其形成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在该金融资产被转让、收回或处置之前,或在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之前,直接在权益中确认,而当这些资产和负债被转让、收回或处置、发生减值时,以前在权益中确认的累积利得或损失应计人当期净利润(或亏损)。

其次,不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对于以摊余成本记录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比如,企业持有到期的投资,企业应在它们终止确认、减值或摊销时,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净利润(或亏损)。

3 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是建立在逐个准则的基础之上的,并随着金融资产的特征、形式以及使用意图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对于可供出售证券或者是持有到期证券,一个企业应当决定当证券的公允价值低于其摊余成本时,该减值是不是永久的(OT-T1)。如果公允价值的下降被认为是永久的(非暂时的),个别证券的成本基础将被减计到公允价值作为新的成本基础,减计的金额即公允价值的改变额,将被计入利润表中的收益(即,计为已经实现的损失)。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通常规定,这种新的成本基础的计算具有不可逆性,即当随后公允价值恢复时,也不能够再改变这些价值。当随后可供出售证券公允价值增加时,改变额将被记录在所有者权益项下独立项目。随后公允价值下降,如果不是永久性减值也将记录在所有者权益项下的独立项目。也就是说,在该资产出售之前,其公允价值改变不再在利润表中加以反映。持有投资(HFI)的贷款通常在债权人不能够收回所有到期金额时,被认为是减值发生。此时贷款减值的计量主要是根据管理层对招致信贷损失的估计,并使用通常被称为信贷损失准备的估值准备,进行会计处理,并随着估价价值的改变确认在利润表中。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计量减值发生时的会计规范。如果企业很可能不能按贷款、应收款项或以摊余成本记录的持有到期投资的合同条款收回到期金额(本金和利息),则说明已发生减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应直接或通过运用坏账备抵(视情况定),减至其预计可收回金额,损失金额应计入当期净利润(或亏损)。如果以公允价值记录的金融资产的损失(可收回金额低于原购置成本),已按照规定直接在权益中确认,且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已减值,则已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累计净损失额应从权益中转出,计入当期净利润(或亏损),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二)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的规范

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范

依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非金融资产和负债通常不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是按照最初成本或者依据收益进行计量。

权益性证券投资(诸如普通股)有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依据《会计研究公报第51号: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能够为公司提供控制财务利益(controlling financial interest)的权益投资,通常会导致对被投资人的合并,此时被合并者的标的资产和负债通常根据各自的性质加以会计处理。比如,一个实体拥有另外一个实体超过80%的权益证券,并且有表决控制权,将合并被控制实体的账户。按照《sFAS No.141――企业合并》中规定,对于企业合并,要求对被合并的许多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SFASNo,141修订版中,要求在购买中取得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对一个实体的权益投资并对该公司有重要影响(significant influence)时,运用权益法“equity method”下的会计处理和单行合并(one line)。权益法下

的会计通常被视为历史成本会计范式,在这种方法下,投资的份额反映在接受投资企业的单行合并上。权益方法的投资,通常也必须遵循公允价值减值的规定,但是只有当减值是永久的或者非暂时性时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减值。

那些不容易取得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证券通常以历史成本计量,只有在被估计的公允价值低于成本,并且确定该减值为非暂时性的,才进行调整。

《SFAS No.142――商誉及无形资产》《SFASNo.144――长期资产的处置或减值的会计处理》等规则对于商誉、不能确定寿命的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的计价加以规定:当非金融资产被认定为减值发生的时候,按照减至当前的价值纪录,同时将其损失计人损益中去。但是这种减计至当前公允价值的记录,具有不可逆性,即如果在随后的日期里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了,也不再改记为新的公允价值。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范

对于非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相同,但存在以下例外:在某些情况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特定情况下对商誉以外的非金融资产,当资产价值恢复时,可以转回减值损失。

四、美国金融危机中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对权益影响的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影响企业权益的渠道

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和负债,通过直接计入利润、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表外实体合并、减值等渠道影响权益,而公允价值变动对非公允价值计价的间接影响,是通过计提准备金的方式影响利润,进而影响到权益。具体如下:

1 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比如交易类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人利润表中的利得和损失,影响到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并经由“权益变动表”,以未分配利润等方式计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2 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比如持有到期投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下的“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影响报告实体的所有者权益数额。3 表外实体,如SPE、SPV、SIV等可变利益实体,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表外实体的合并,此时,这些表外实体将以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合并报表,影响报告实体的所有者权益数额。4 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和非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如果被确认为减值,在资产负债表上相应地记录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同时,将减值数额计人到利润表中,影响到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并经由“权益变动表”,以未分配利润等方式计入所有者权益中。5 非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由于未来现金流导致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对未来发生坏账的担忧而相应地计提坏账准备金,会直接计人利润表中,影响净利润和每股受益,再经由权益变动表,计人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项目下。

(二)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变动对样本企业权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有助于解释公允价值会计与危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危机中上述渠道对权益变动影响的实际比例到底是多少。SEC的调研有助于该问题的说明。

1 经常性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对权益的影响

SEC的研究发现,在2008年第一季度末,样本企业计入“累计其他综合收益”的损失金额大幅度增长达到790亿美元,而计人未确认的利得只有169亿美元。从行业看,券商的净损失部分最大。2008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样本企业经常性以公允价值计价的利得和损失的净额,对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权益的影响分别是11%和10%。但对于不同的样本企业,其间的差异很大,比如,对权益影响的范围从减少41%到增加29%,2008年交易活动产生的收益明显低于2007年。从绝对金额看,银行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而券商报告的经常性公允价值计价对权益的影响额占权益总额的百分比最大。

2 非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对权益的影响

关于减值(非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的影响。这一部分既包括非经常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也包括以历史成本计量但被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项目,主要涉及可供出售的证券、持有到期证券的永久性减值、持有各售的贷款的估值的调整,商誉以及其他资产的减值,2008年第一、三季度,减值额分别为11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分别占权益的3%和8%。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引起资产减值。

3 与公允价值变动无关的计量导致权益的变动

样本企业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对历史成本计价的金融工具,计提的准备金为1210亿美元,使权益减少超过10%,而2006、2007两年,计提的准备金分别为3%和5%。

此外,虽然我们没有收集到关于表外实体合并带来的权益的变动资料,但可以合理推断,危机中由于流动性紧缩而被挤兑的表外实体大量增加,这些表外实体要么被并入发起人资产负债表,要么被清盘。以表外实体之一的SIV(struetured investmentvehicle)为例加以说明。由于SIV投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2007年第四季度收入下降了95%。据惠誉评级公司统计,全球29只SIV大约持有4000亿美元资产,5只被重组,13只被并入发起人报表,7只违约,4只清盘。而到了2008年10月,已经没有SIV的存在了。这些表外实体的损益将会影响到发起人的权益,以及投资者的信心。

(三)对权益变动的正确认知

前述数据虽然不全面,但也可以据此对一般趋势作出合理判断。

1 权益变动不能承担金融危机的根源的重负

首先,金融危机中,造成报告实体权益下降的因素,既有公允价值会计的因素,也有历史成本会计的因素。换句话说,既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权益变动,又有实体经济比如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和损失率由于经济不景气增加导致的权益变动。因此,不能把所有权益变动均归过于公允价值会计。

其次,权益下降只是导致触发各种监管规定的因素。无论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没有要求报告实体在公允价值会计下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时,出售资产。引起资产出售来弥补由于资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本的消耗、追加更多的保证金,从而引发更多的资产降价销售,由此所导致的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追加螺旋,则是出于满足资本监管目的、保证金条例的需要。此外,权益下降触发评级机构的重新审定问题。因此,应当正确认知权益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区别。

2 权益变动与金融危机高度相关

首先,权益变动导致波动性与顺周期性。公允价值工具的损益通常会影响到权益状况,这样增加了波动性及其导致的顺周期性则可能会为银行重新整理其资产负债表带来激励,比如,贷款等负债的增加或者减少、更高和更低的证券化水平、资产出售或者增加、权益的融资等等。资产负债表的重新调整,可能会导致资产的低价出售。

其次,权益的负向变动恶化了投资者的信心。财务信息的披露导致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更大的反应。公允价值会计,通过放大收入波动的影响,放大了投资者、管理者和政府等各自关于危机的严重程度的感知,挫伤投资人的信心。资产价格不断下降以及报表恶化的信息,使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变得非常神经质,开始对对冲基金和互助基金发出赎回要求,也不再为市场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促使更多的销售和额外的资产价格下降的压力。

再次,公允价值会计导致危机在金融机构之间的传染。一个真实的例子可以说明传染性,在2008年8月,美林以67亿美元的价格把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出售给孤星基金(Lone Star Funds)旗下的一家公司。其出售价格相当于22美分,被视作为此类资产设立了一个所有银行都必须遵守的新计价标准。由此在金融机构之间开始了危机的传染。上述例子的基本逻辑是,银行主动或者被迫按照低于基础价值的价格出售资产,这些被迫出售中所产生的价格,和其他被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将它们的资产盯住市场价格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关联。

由于市场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流动性非常差的市场或在极度乐观或者悲观的形势下,公允价值会计方法也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风险不相符的估值。此时,对于可观察的价格没有反映出真实的基础价值,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盯市制可能不再合适。而且,流动性紧缩也能够影响市场价格,但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区分流动性带来的损失抑或信用带来的权益损失。

五、结论

总之,公允价值变动通过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以及途径利润表中的收入之后再计人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项目下;非公允价值的变动主要是通过计提准备金的方式途径利润表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目下。此外,表外实体的合并也是重要的影响权益变动的途径。

通过前文论述,发现公允价值计价的变动对危机的作用,既不是中性的信息传递的“信使”,但也不是危机的最主要的根源。这有助于正确认知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应对危机。

上一篇:转型经济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 下一篇:商业银行分产品业绩核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