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时间:2022-08-22 05:36:25

建筑施工管理中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摘要】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笔者拟从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提高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1.引言

我们都知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建筑物本身来讲,其具有投资大、工期长、体量大等特点。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施工环节也是非常繁杂的。从工程施工作业开始前期一直到工程竣工,其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上一道工序发生了质量问题,万一没有被发现,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那么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继而导致发生重大的事故。所以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一直牵动着人心,也是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的。而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那么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我们无比要做到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监督,这样才能对工程的质量有一个保障。

2.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

笔者发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混凝土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可以说混凝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之所以说混凝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左右着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否。笔者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来说,他们为了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的选用,商品混凝土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开发商的首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品混凝土是没有质量问题的,相反,在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制度,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好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关,也就是说,要严加监督即将要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的来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务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气候以及楼层的高度等等来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商品混凝土。

2.2 钢筋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混凝土的问题之外,笔者认为钢筋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开发商为了节约经费,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要求施工人员使用再生钢材,不难想象,使用过的钢筋无论在质量还是各项指标上都不会达标,这对日后的工程的整体质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即便开发商不要求施工人员使用再生钢筋,也有许多的钢筋生产商生产的钢筋不合格、指标不达标。针对这些在施工过程中的钢筋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就就是加强对钢筋质量的监管力度,有必要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制定一套严格、科学、有力的监制制度,这样一来,对于检测钢筋是否达标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是非常方便的,对于那些问题钢筋,一定要坚决抵制,绝对不能采用;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时对钢筋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安装的位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务必要做到及时改正。

3.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3.1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之所以要着重强调建筑施工技术,是因为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低决定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好与坏,只有施工技术得到了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所以说,不断改善和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工程整体质量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这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施工的各项项目有所了解和掌握,对每一个施工阶段中的要求和问题提前有一个考察和预测,这样就能有所准备,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参与施工项目的有关部门和环节做好协调工作和措施,以达到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的目的。

第二,还要对与客户进行全面的、充分的沟通,根据客户的总体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第三,按部门进行分工筹划,在认真做好预算备案的基础上,把各项措施贯彻、落实、运用到实际施工的各个阶段及过程中。

第四,对于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的开发商、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务必做到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对建筑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第五,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即便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去制定而没有严格地实施,那么一切的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

第六,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开发商务必要重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那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才能有所保障。

3.2 完善相应的工程质量的监督制度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参与到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都有权利和义务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是,相关的监督部门并不是主要的责任主体,而是间接的责任主体。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参与到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责任方,都是政府部门需要进行监管和监督的,在监管和监督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秉公处理、依法办事,不论哪一方出现了问题、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政府就有义务、有责任去追究刑事方的责任。

3.3 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必须符合市场机制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要想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模式有所改善和创新的话,那么就得从监督的理念开始改变,换句话说,就是在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以间接的方式去进行监督,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直接进行监督;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应该由原先的注重整体转变为现在的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的重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的监管力度,保证全方位地进行监督。

3.4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

我们都知道,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使用周期长、较高的经济价值、参与的企业比较多等特点,而且其自身的质量问题由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务必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在经济市场的调节下,作为监督工程质量的主体部门――政府,有权利,而且有义务要对人民权重的利益进行维护,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对市场竞争的秩序要有随时进行维护,在监督过程中要秉公守法。

4.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如果想要改善、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那么在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分析性原则

所谓“分析性”原则,指的就是在对建筑工程治疗进行监督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监督。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资质、所处的自然环境、工程的内部结构等等,只有了解每一个环节的情况,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2)系统性原则

工程质量监督必须和工程进展同步进行并且要系统化,不得出现脱节的状态。只有把质量监督和检测以及评定质量相连贯,监理和检查员想连贯,才能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3)科学性原则

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时,主要是指对技术上的监督和管理上的监督。只有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遵循了科学性原则,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5.结束语

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责,有效地建立起―套房屋建筑的质量监管制度,同时建筑施工方也需要遵守职业道德,管控好丁程质量。这样房屋上程质量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就将大幅度地减少。

【参考文献】

[1] 李欣.浅谈提高工程预结算的编制质量[J]. 科技信息. 2009(18)

[2] 丁伟华.工程预结算编制常见错误及防范[J]. 商品与质量. 2009(S3)

[3] 黄莉.论提高工程预结算的编制质量[J]. 科技资讯. 2010(14)

[4] 孙忠民,杜成华,陆广发.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的控制及工程造价管理[J]. 职业技术. 2010(04)

上一篇:海上大位移井修井打捞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重点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