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护士职业倦怠调查

时间:2022-08-22 04:14:54

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护士职业倦怠调查

【关键词】 职业倦怠;社会福利;护士;横断面调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18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2-0150-02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护士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会对自身、团体、服务对象产生明显影响[1]。本文调查北京市福利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选取北京市市属6所福利院全体护士。发出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其中男性31人,女性280人;平均年龄(32±8)岁,18~25岁88人,26~30岁54人,31~35岁36人,36~40岁81人,41~45岁11人,46~53岁19人,22人未填写;受教育程度:中等(初中、高中、中专)89人,高等(大专、本科)218人,4人未填写;婚姻状况:未婚79人,已婚无子女43人,已婚有子女154人,其他35人;工作年限:0~2年54人,3~5年46人,6~10年64人,11~15年30人,16年以上111人,6人未填写。

1.2 工具

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服务版[2] 共22题,包括情绪耗竭(EE)、去人格化(DP)和个人成就感(PA)3个维度。每个题目0(从不)~6(非常频繁)评分。EE和DP得分越高,PA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强。本文该问卷Cronbach α 为0.75,3个分量表Cronbach α 分别为0.86、0.66、0.77。

1.3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311名护士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评分情况

情绪耗竭得分为(22.4±9.6),去人格化(5.9±4.5),个人成就感(32.4±7.0)。情绪耗竭与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51,P

2.2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护士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评分比较

男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女护士[(35.5±6.4)vs.(32.0±7.0),P=0.008];未婚(19.6±8.7)、已婚无子女(23.0±9.5)和已婚有子女(23.2±9.6)3组之间情绪耗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P=0.021)。进一步两两分析发现:已婚有子女者的得分高于未婚者(P=0.007);高等受教育程度护士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均高于中等护士[(23.6±9.6)vs.( 19.1±8.8),(6.4±4.7)vs. (4.6±3.9);P=0.000,0.003]。

2.3不同年龄阶段护士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评分比较

表1显示,不同年龄阶段护士在3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分析发现:18~25岁护士和46~53岁护士情绪耗竭得分均低于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护士;36~40岁护士和41~45岁护士去人格化得分高于18~25岁、31~35岁、46~53岁护士,而46~53岁护士得分最低;18~25岁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46~53岁护士,而36~40岁护士得分最低。

2.4不同工作年限护士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评分比较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3.72;P=0.001,0.003)。两两分析发现:0~2年护士情绪耗竭得分低于3~5年、6~10年、10~15年、16年以上护士[(17.2±7.2)vs.( 23.0±8.2),(23.4±9.8),(23.5±9.2),(24.2±10.4);P=0.003,0.001,0.004,0.000],其去人格化得分低于3~5年、6~10年和16年以上护士[(4.0±2.9)vs.(7.1±3.9),(6.8±4.6),(5.7±4.9);P=0.001,0.001,0.024]。

3 讨论

本研究中男性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关。31名男护士中,26名属于福利系统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这种工作条件下,男性护士更容易发挥作用,也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但也有研究发现,精神科男女护士在职业倦怠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

研究发现未婚者比已婚者更倾向于出现职业倦怠[1]。本研究中,已婚者情绪耗竭得分高于未婚者,主要表现在未婚者和已婚有子女者之间。提示子女的出生可能会对护士产生较大影响。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工作-家庭的相互干扰[4-5]。

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似乎是个体职业生涯早期的危险因素[1,6],但国内研究的结果不甚一致[7-9]。在本研究中,年龄/工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福利院护士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出现职业倦怠,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的状态,只有到职业生涯的晚期,职业倦怠才比较明显地下降。46岁以上职业倦怠水平突然下降,也许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个体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压力有了更好的应对技巧和耐受能力。但考虑到福利系统女护士55岁退休的规定,而本研究对象中90%都是女性,46岁以上职业倦怠突然下降,更有可能是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护士提升和改变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个体开始接受自己 “可能就这样了”的现状,对于未来的发展不再抱有高希望。

致谢:本研究得到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经费支持,得到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领导和北京市属各个福利院护理部领导、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参考文献

[1]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 Ann Rev Psychol, 2001, 52: 397-422.

[2]蒋奖, 许燕, 林丹瑚.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 :364-366.

[3]王翠玲,姚景鹏,许冬梅,等. 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工作疲溃感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 现代护理,2004,10 (11):983-987.

[4]李超平, 时勘. 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12): 807-809.

[5]Demerouti E, Bakker AB, Bulters AJ.The loss spiral of work pressure, work-home interference and exhaustion: Reciprocal relations in a three-wave study[J]. J Vocat Behav, 2004 (64) :131-149.

[6]Alimoglu MK, Donmez L. Daylight exposure and the other predictors of burnout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J]. Int J Nurs Stud,2005, 42:549-555.

[7]李超平,时堪,罗正学,等. 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8]赵玉芳,张庆林. 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4, 27(5): 1137-1138.

[9]唐艳超. 社会支持对护士职业倦怠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1-62.

2008-07-01收稿,2008-10-06修回

上一篇:镇沅县苦聪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下一篇: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