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假有因,写实有用,写深有得

时间:2022-08-22 03:22:21

阅读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连载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的多家争鸣,和2005年《小语论坛》第2期刊出的《我不写教案》等个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颇多。

一、无奈写“应付型”教案

“应付型”的虚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袭、对教学无实用价值、用来敷衍上级的虚假教案。李启咏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的”。两年多过去了,抄教案之风依然盛行。2003年春,县里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备课学习,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导说:现在写教案应把原来的“教学目的”换成“教学目标”,并在每课教案后写上教学反思,于是这两年多来又出现了虚假的教学流程和空洞无物的教学反思组合成的“新八股”教案。假教案,能应付学校和教育局的检查,能领到学校的备课奖,能评职晋升。有的老师抄得心烦,大声疾呼:我宁愿不领备课奖,也不愿意抄这假教案。可他甩不掉备课制度这根绳索,不写教案轻则通报批评,重则降一级工资。所以,与其“怒人不争”,不如自己随波逐流,你抄我也抄,多少也能落点实惠。

二、应该写“书记型”教案

“书记型”实用教案就是在书眉或书页其他空白处,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记下备课内容。李国金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1期《扬弃而不革命》一文中写到:“教案中的形式主义要坚决摈弃,但有益于教学的教案不可不写。”什么样的教案最有益于教学呢?笔者认为,“书记型”教案是最好的选择。备课时,在标题的上方记下教学目标;在标题的下方或一侧记下文章的出处和主要内容;在作者的下方记下简介;在学生要掌握的字词下面加红点和红线,并在对应的地方记下它的注音、解释,在每个自然节前标上序号,在每段尾的空格记下段意;要掌握的语法修辞、名言警句,可圈点标明,并作上批注,记下相关的知识;在要背诵的句段下画上波浪线;在书眉处记下要补充的相关知识,在文章的末尾记下写作特点和总结、拓展的内容……当然,这种“书记型”的教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记录清楚便于教学使用即可。这种“书记型”教案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节省写文本的时间,是教师快捷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大多数教师普遍使用的备课方法,可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书记型”教案正是教师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最好的手段。由此,我设想,教科书编辑者能否设计出专做教本用的“教学书案本”即放大原教科书的规格,让每篇课文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足够教师的备课用。这样教科书和备课本一体化的设置,既可增强备课的实用价值,又可防止“八股”式的无意义的教案复制。

三、提倡写“反思型”教案

“反思型”教案就是对教案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包括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进行必要的记录和理性的思考,并以书面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这种教案的模式不固定。写这种教案不仅是对预设教案的补充完善,更是以后再教书、教好书的经验预案。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任英老师,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2期《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一文中说到:“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下课之后才完成的”。写教案是上课用的,但课上过了再去写教案,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但若想到“亡羊补牢”的寓义,就会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预设的教案用于教学时,可能会出现达不到预设教学目标或超越预设目标的生成内容,但不管是达不到还是超越,都需要教师认真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闪失,对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偏颇,对课堂教育火花的玩味,对文本意蕴的更深体悟,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更多感慨,都需要深刻的反省,认真的总结。教学的真理来自于教学实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做到感受多就多写,感受少就少写,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能获得理性飞跃,这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

不容置疑,教书就得备课,而写教案又是备课的主要体现。那“八股”式的虚假教案,早晚会被摒弃。而实用教案,促进反思创造的教案,现在要写,将来仍然要写。

上一篇:爱在细节,润物无声 下一篇:教师应强化问题教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