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碰?

时间:2022-08-22 01:46:48

很多家长常常叫苦连天:我的孩子不能说,你一说他,他比你还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现在的孩子为何难管?是因为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了“玻璃人”,不能碰,一碰他,哗啦,碎了,一地碎片。

近日,读到日本著名学者高桥敷先生的《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书中记录了一对美国夫妇教育孩子的故事:高桥敷先生曾经和一对美国夫妇比邻而居,一天,美国夫妇的孩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过问此事,而是这个孩子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并彬彬有礼地向高桥夫妇赔礼道歉。高桥先生不仅原谅了这个孩子,还送给孩子一袋日本糖果。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对美国夫妇此时却出来“干预”了,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由此,笔者又想到了一张来自美国的照片: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子因为骑童车闯了红灯,被交通警察开了罚单。照片上是位高大的交通警察弯腰向小孩出示罚单的瞬间。照片的说明是“照开罚单”。

“归还糖果”和“3岁小孩吃罚单”的事例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美国人对孩子从小就潜移默化地灌输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孩子犯了错误,闯了祸,虽然年龄小,但必须承担后果,并为此付出代价。美国人从娃娃抓起,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站立起来后,几乎是“铜墙铁壁”,因为心中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而我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或老师对孩子却很宽容,并找出“孩子小,不懂事”等理由帮助孩子推卸责任,为孩子开脱。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和老师这两棵大树的“庇护”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便形成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丢掉了,“娇”、“骄”二气却十足了,天不怕,地不怕,犯了错误,有爸妈,小孩子便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这样的孩子还能碰吗?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记忆:做事不能出错,做了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记忆:错了,没有关系,有爸爸妈妈主动帮助我们擦“屁股”,因为我还小,不懂事。

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十分明了。孙云晓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我们有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过度宽容,这不是爱,而是纵容。爱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是对孩子的不足或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如果我们放弃批评,放弃对孩子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就意味着放弃了教育,放弃了责任。

在过多的宽容中,孩子虽然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了,却只是“玻璃人”,不能碰,一碰,哗啦,碎了,一地碎片。

名篇品读:

中美教育方式不同,在文中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是小孩子做了错事,美国家长是按照规则办事,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做了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们的家长对孩子则是超级宽容,不仅不惩罚,反而还会主动替孩子找理由来开脱,从而使孩子以为做了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美国的孩子长大后成了“钢铁人”,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铜墙铁壁”一般;中国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玻璃人”,唯我独尊,娇气十足,一碰就碎。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读了此文,您还要继续溺爱孩子吗?

选自《湖北教育》

上一篇:80后的26条生存法则 下一篇: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